这篇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全是胡说八道!

草根爱练剑 2024-09-10 03:11:49

资讯来自网络;晓丽有话说 浙江

来源:第五十六社区

科马洛夫

教材是学生接触知识最直观的凭据,作为构建学生三观的重要读物,其中内容的编绘往往需要经过严谨的考量。而语文课本作为熏陶学生思想的重要科目,其中文章的选择更是应该慎之又慎。

其内容应该是不乏文学素养,也要适合青少年去赏析,而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基本的真实性。可初中的《语文》教材却出现了一个异类,其有失真实性的描述,一直为人所诟病。

误入一流读物的三流作品

翻开新版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有一篇描述苏联英雄的课文格外引人注意,那便是青年作家冯蜂鸣所著的《悲壮的两小时》。

这篇课文描述的是1967年8月2日的一个著名事件,前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驾驶宇宙飞船“联盟1号”返回大气层时突发了故障,导致降落伞无法打开,这就意味着飞船无法在着陆前进行减速。

这位勇敢而镇静的英雄宇航员面对这样必死的惊恐,在生命最后的两小时向领导汇报了工作,并向家人进行了嘱托。最后,在实况直播中、所有人的注视下,科马洛夫与飞船一起,在基地附近化为了灰烬。

然而,这篇发表于1995年第二期《读者》、原名《宇航员之死》的感人故事,实际上漏洞百出,其中很多不符合科学和事实的描述很快便被严谨的读者识破。作家叶永烈等人找到了很多证据来推翻《悲壮的两小时》这篇不合实际的“毒鸡汤”。

首先,飞船“联盟者1号”的升空时间就与文章中提到的1967年8月23日不符,据记载,应该是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的凌晨3:25,这样的差距完全不是作者的失误造成的,而是作者完全没有尊重实际。

再者,冷战时期,前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争如此激烈,像宇航事业这样绝密的行动是不可能对其进行直播的,以至于,文章中提到的“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同胞”呐喊,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其次,稍有物理常识的人都可以简单计算到,在没有减速的辅助的情况下,飞船从进入大气层到降落在地面只需要十几分,与作者所说的两小时相差甚远。

另外,文章所说的汇报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受当时技术的限制,飞船与地面接收站的联系范围十分有限。最后,也是最离谱的是,飞船这样的精密工程,其中的数据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多少设备的精密计算,而科马洛夫竟然可以单凭一个脑子就计算出数据中关于小数点的计算错误,这完全违反了科学。

以上种种,每一点每一条都足以给这篇文章宣判死刑,把它剔除出《语文》课本的目录中。

残酷现实背后的冰冷真相

这时候很多人不禁要问,难道这篇文章纯属于虚构吗?当然不是。这篇文章所提的前苏联著名宇航员科马洛夫和飞船“联盟一号“是的确存在的,而这一起宇航事故也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但是仅此而已,之后的感人泪下的描述都是不存在。相反,这被杜撰者披上英雄事迹的事故,背后却是残酷而冰冷的事实。

文中的英雄宇航员全名费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的确是宇航史中值得纪念人物,他不仅是第一个多次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同时,也是第一名在载人航天项目中献身的宇航员。

这个事故的残酷,在于或许科马洛夫在踏上飞船的那一刻,几乎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死亡——因为“联盟者1号“本身就是一个漏洞百出的项目。当时,冷战时期的苏联为了在和美国的太空竞争中抢占先机,几乎是不管不顾地去制造火箭和飞船。

宇航事业所需要的严谨和耐心在这一时期的苏联根本就不存在,在飞船起飞前,技术人员就已经发现了两百余处隐患,但面对全国上下对太空竞争的无比狂热,竟然没有人敢上报。

胜负欲已经冲散了人们心中的理智,人们只顾着要先人一步向前冲,却连鞋都没有穿妥当。而处在这项任务的核心的科马洛夫怎么会看不到这样的现状,但如若此刻他退缩,所要面对的压力不是他能够预知的,而且如果他退出,替补出场的便是他的好友,世界的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尽管知道这趟旅途很可能会要他的命,他还是只得硬着头皮上。“我不会再回来了。”科马洛夫在出发前这样说。

果然,飞船的降落伞在降落时无法打开,科马洛夫不得不面对这可以预知的死亡。而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处在飞船之外的人的冷漠。谁能够想象,空军现场指挥官在报告需要急救措施后,便挂断了通讯,美国通过土耳其监听到的内容只有苏联总理的哭泣和科马洛夫的咆哮,这场事故的背后,没有英雄的慷慨赴死,没有感人泪下的“人民万岁!科学万岁!”的呐喊,甚至,“被迫”献出生命的科马洛夫连遗言都没有留下。

将严谨和科学还给我们的教材

英雄从来都不是因为被推上断头台去大喊万岁而成就起来的,英雄的行为也绝不是去盲目献身。对于宇航事业这样的前沿科学项目,需要的更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这篇文章的胡编乱造很容易让学生曲解英雄的含义,无视科学的严谨,这无疑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奉献思想,这篇文章的写作的初衷也许无可厚非,然而也不排除这是作者为了博人眼球而胡编乱造。尽管文学创作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像这样有着详细记录的历史事件,是绝对不允许被如此篡改。

尤其是像《语文》这样的教材,更不应该收录这样胡言乱语的文章,学生应该从小就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理解真相。为了振奋人心而东拉西扯、扭曲事实的文章就应该去追责,让社会形成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正确风气。

8 阅读:5053
评论列表
  • 2024-09-24 19:58

    不同意小编的观点。前苏联和我们国家一样,在一百年前都是落后国家,凭什么在不到百年的时间会杀出重围成为能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抗衡的强国?除了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还有就是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战争一样,科学也同样需要牺牲精神,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过程中,冒着中毒身亡的风险以身试药,难道敢于牺牲就是没有科学精神吗?牺牲恰恰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包括被烧死的布鲁诺和牺牲的苏联宇航员,都是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人类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 2024-09-24 17:03

    造谣者传谣,传谣者美谣,美谣者无良无耻无知!

  • 2024-09-24 10:01

    骗人的玩意多了去了

  • 2024-09-24 22:38

    毒教材被禁有人被断了财路心有不甘啊

  • 2024-09-24 11:43

    十几分钟是怎么来的?他难道也是航天砖家?不知道速度角度轨迹不一样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吗?最明显的例子,光到月球一秒多,那登陆也像光一样直直的飞过去也就38万公里,才需要多久到?可是为什么要绕圈?总路程增加到上亿?

    无限可能 回复: 塞瓦斯托波尔港
    你先去了解一下回来的时候需要绕地球转的圈数然后再算一下需要的时间!还有,不要用阿波罗说话,那个有争议的东西不能成为证据
    塞瓦斯托波尔港 回复:
    去看阿波罗登月纪录片再说话,航天器通过地球大气层确有十分钟左右无线电中断。
  • 2024-09-24 08:05

    耳闻目染所知的英雄,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死不成英雄,英雄全是死人。

    用户11xxx76 回复:
    英雄这二个字有多重你以为谁都来扛的起,你现在的和平生活都是抗战英雄,志愿军英雄打出来的,别人是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才有你今天坐这敲键盘
  • 2024-09-24 09:53

    文章不是纪实报道!由于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国演义与史实不符,建议移出课本 !!!

  • 2024-09-24 21:33

    我说谎我造谣都不是事,因为我是在传递正能量啊[得瑟]

  • 2024-09-24 16:13

    文学作品跟新闻报道要求是不一样的,以你的逻辑,文学作品就不存在了。

草根爱练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