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价新能源车,大家为何怨声载道?

雅琴聊汽车 2024-01-10 16:15:04

2023年最后一个月,多款50万元级别自主豪华车亮相:在NIO Day上,蔚来最新旗舰轿车ET9开启预售,预售价为80万元;华为与赛力斯打造的期间SUV——AITO问界M9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46.98万元-56.98万元;理想MEGA也在年末最后一天,定档2024年3月1日发布,预售价60万元以内。

除了上述新车外,魏派、腾势和极氪等品牌,都发布了动辄六七十万元的车型。自主新能源汽车售价不断走高,坊间怨声载道:“再不努力,以后只能买奔驰和宝马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高价自主新能源汽车,硬实力是足够的。

以问界M9为例。实现全场景智能空间的鸿蒙4.0智能座舱,5档高度调节、动态感知路面的途灵智能底盘,还有无需高精地图支持的“全国都能开”城市NCA,光这三项黑科技产品力,就能碾压传统豪华品牌的同级别车。更别说,安全防护、做工用料及性能配置,还都是旗舰领先级水准。当然,余承东宣称问界M9是1000万元内最好的智能旗舰SUV,不敢苟同。

既然硬实力足够,大家为什么还要吐槽贵呢?

相比于国外动辄百年历史底蕴的豪华品牌,大多数国内的自主品牌因为成立较晚,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豪华故事背书。再加上常年游走在中低端市场,自主品牌一直背负着粗制滥造的品牌形象。所以,即便赶上新能源时代浪潮,自主品牌即便拿出过硬产品,豪华品质认可度仍然十分有限。

自主品牌好比一个万年吊车尾的学生,常规考试成绩都是排名倒数,期末考试突然杀进全班前十,尽管这是他熬夜苦读换来的成果,但别说老师和同学,恐怕他的父母都不会相信:“死孩子,考试肯定作弊了!”大跃进式爆发,不可避免遭遇抨击,这就是认知上的“死穴”。

当然,也不是不能取得大众认可。只要长期保持排名靠前,没人会说你是假把戏。

除开撞上“认知死穴”之外,自主品牌的冲高模式,也存在相当大的诟病。

以前,自主品牌想要冲击高端市场,一定会拿出比合资更充足的诚意,做工用料、配置安全等方面远超同级合资车。结果呢?大家并不买账。自主只是在表面上无限逼近合资,底蕴技术并没有拉开多大差距,更别说还有什么独道的技术成就。动辄上万元的奢侈品包包,从来不会跟其他包包,比谁用料多、比谁空间大。

现在,即便走上新能源赛道,自主品牌还是主打性价比模式冲高。只是相比燃油车时代,在电控、电池和电机上有了更多篇幅可讲。不可否认,这的确是自主品牌的优势,但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无非就是驾乘体验表现上更优,不足以让他们眼前一亮。更何况,新能源技术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检验,实际品质表现未必能与传统豪华品牌相提并论。

其实,最能打动人心的是智驾技术。摆脱双手的自动驾驶,绝对称得上跨时代的先进技术。创新的智驾技术,可以改变消费心智,帮助品牌树立形象。但十分遗憾,自主品牌还不能靠它扭转局势。一方面,技术本身尚不成熟,表现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另一方面,许多亮眼的智驾功能,仅集中在高价旗舰车型。大众认知度不够高,社会层面认可度也就相对较低。

也就是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核心技术,其实并未完全颠覆消费认知。无论是蔚来还是问界,现在的自主品牌,给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只是性能配置、做工用料等方面很厚道。尽管智驾技术宣称“宇宙无敌”,可大众无法真实感知。所以,对于品牌冲高的认可度不高。更何况,现在三电等技术可以自由买卖,技术屏障没有那么高。不像以前,V6等高端发动机技术,只有少数品牌能够掌控。

自主品牌想要成功冲高,一定要让大众层面感受到颠覆性的豪华产品力。按雷军的话说,有理由的贵。一味玩堆料老套路,又或是只服务小众群体,难成大气。

0 阅读:8

雅琴聊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