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如果赵国由李牧代替廉颇,对阵秦将白起,结局会怎样?

读书悟文化 2024-08-10 22:26:49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巨大,从此走向衰败。后世对于赵国之败更多苛责于赵括,说他只会纸上谈兵。如果当时与秦国对阵的赵将为李牧,那么,他与白起能战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01 李牧与廉颇在作战风格上的特点

长平之战发生时,李牧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辈,但在赵国末期,各方面条件都不利的情况下,都能打赢肥之战和番吾之战,这也是李牧入选赵国四大名将的原因所在。

我们先来看下李牧与廉颇在作战风格上的区别。

廉颇一生比较著名的战役有两场,分别是半途而废的长平之战和鄗代之战。

在长平之战中,廉颇的战略方针是坚壁清野,等待时机。面对强秦,这一战略没有问题。

秦国实行残酷的军功制度,按军功大小论等级,20个等级,每一等都对应不同的田产、房产、金银等赏赐。

前线的战士只有杀敌立功得到赏赐才能生存,否则就会陷入赤贫状态,甚至论军法处置。在这样严苛的制度下,秦兵不神勇也就怪了。

廉颇与秦军接连几场交战下来,就丢掉了许多堡垒,无奈之下,他只好在丹河东岸筑起高高的防御工事,依托丹河进行防守,伺机而战。

他的防守战略很见效,如铜墙铁壁,秦军冲杀了很多回合都无法突破,由此战争也进入相持阶段。

由此可见,打防守战是廉颇在长平之战中的主要战略思想。

但防守战是不是廉颇的常用战法,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说,廉颇“以勇武闻于诸侯”,以“勇武”著称的廉颇当然不是主打防守战,也会强势进攻,鄗代之战就是一个例子。

鄗代之战发生在长平之战后,是燕国发起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赵国派出了老将廉颇。

廉颇分析,燕军虽然集结了六十万大军,但骄傲轻敌(弹丸小国也对赵国垂涎三尺),而且长途跋涉必定舟车劳顿,所以,赵军只要提振士气,同仇敌忾就能击败燕军。

事实如廉颇所料,双方一交战,赵军士气高涨,誓与国家共存亡,燕军见状,军心大乱,瞬间溃败。最后燕国不得不割五城向赵求和,赵军接受了这个条件。

在鄗代之战中,廉颇同样发挥了他超强的军事分析能力,一举挫败了燕国。

但他的缺点也就在于,对于战事的过度分析。再看阏与之围,当时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征询廉颇意见,问他是否可以前去救援。

廉颇也作了一番分析,他说,距离太远,道路又狭窄,很难救援。对此,乐乘所持意见与廉颇一致,之后赵王又问赵奢,赵奢则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他愿前去救援。

结果赵奢打赢了这一战,凯旋回国,封马服君,地位与廉颇相当。

由此,也可判断,廉颇在战法上本就趋于保守派,司马迁所说的“勇猛”,有人分析说,廉颇更善于在平原作战,比如他在赵国的东线战场,在北方草原和东方平原上屡屡击破燕、魏、齐等国,而赵国西线的山地则遭遇了重大挫折。

赵国胡服骑射优势在于骑兵,这也是在平原作战的优势,在山地,秦军士兵的锐气和强弩则更占有优势,这也是事实。

那么李牧在作战风格上又如何呢?我们主要看暴击匈奴之战、肥之战和番吾之战,

感谢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祝您工作顺利,家庭美满!码字不易,感谢支持!

李牧长期驻守在代郡、雁门郡边境,防御匈奴,对待匈奴人有着一套方法,就是坚壁自守、示敌以弱的战略。

根据匈奴人爱占便宜的特点和抢了就走的作战风格,他一面集中精力训练骑兵,优待士卒;一面坚守不出,让匈奴人先尝到点甜头,形成一种示弱的姿态。

待到骑兵训练到一定程度,士气高涨时,他以财物诱使匈奴大军来犯,然后再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万余人。

之后,李牧一口气连灭林胡、东胡,安定了赵国北部边境。

由此,可以看到,李牧应战的灵活性,避其锋芒出奇制胜。

再看在肥之战中,赵国末期,名将赵奢去世,廉颇被逼走魏国,赵王不得不起用李牧对付秦军。

秦军进逼邯郸,李牧率军南下,在宜安与秦军形成对峙。他同样采用了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战略。

秦军在此前连续获胜,士气正高,如果仓促出战,很难取胜。于是,李牧采用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秦军见状,于是佯装去攻打肥下,企图以此诱惑赵军出战,但李牧并没有上当,他深知“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

反倒是等到秦军主力出兵肥下时,他趁秦军麻痹大意之际,一举发动反攻,侵占了秦军大营,秦营留守人员及辎重全被他端了。

这样一来,秦军主力必然回救,于是,李牧顺理成章再打一次围歼战,致使秦军大败。

在番吾之战中,秦军派南北两路大军来袭,而此时赵国国力空虚,还遭受的旱灾,根本打不起消耗战。所以,赵王给李牧下得命令就是速战速决,否则粮草供应不上。

李牧知晓情况凶险,他作出的部署是,先集中兵力攻打北路秦军,取胜之后再打南面的秦军,决战地点选在了一片开阔之地上,可以强势发挥骑兵的作用。

结果,北路秦军被打退,回师又打南路秦军,更是锐不可挡,又一次挫败了秦军对赵国的进攻。

从番吾之战中,我们发现,李牧多变的作战风格。

从廉颇、李牧两人所经历的战争来看,个人认为,李牧的军事能力比廉颇是要技高一筹的。

在作战风格上,他们都采用过筑垒固守,避免决战的策略,但我们没有看到长平之战中廉颇的大反攻,他所谓的相持要到什么程度,到什么情况下才是出战时机,都没有后续。

但李牧的防守反击战,从上述两场战争中,我们也看到了。此外,他能审时度势,能结合赵国实际情况作出部署,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秦国先后在面对不敌赵国的两次大战中,取胜的关键并不是战场之上,而是战场之外。

在长平之战中,秦军拿打防守战的廉颇无可奈何时,他们使用了反间计,赵括成为牺牲品;在秦灭韩北上再攻赵国的战役中,秦大将王翦统四十万大军再度来袭,结果面对李牧,秦军一点便宜也占不到,最后还是用上了反间计,李牧成为牺牲品。

像这么大的战役,秦军面对赵军的坚守出现无可奈何的一幕,这足以证明赵国的军事实力是十分强悍的。

那么在长平之战中,如果李牧对阵不败之王白起,谁又会更胜一筹呢?我们再看一下秦国名将白起的作战风格。

02 秦将白起到底厉害在哪?

白起一生无败绩,后世评价秦统一中国的基础就是由白起一手奠定的。

征战37年,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斩首百万,是当时六国无可匹敌的军事将领。

白起是从底层士兵一步一步拼杀到大将的,他第一次作为将领出征是去攻打韩国的新城。新城之战是白起的第一场战争,一战告捷,由此拉开了属于他的时代。

韩国新城被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韩魏集结了二十四万大军企图夺回新城。秦国出战的白起,双方作战地点在伊阙。

联军占据着险要地势,秦军在数量上也只有联军的一半,如何取胜?压力给到了白起头上。

白起很快发现联军都在各自保存实力,谁也不想上去打。于是他马上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先设疑兵稳住韩军,后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地攻打魏军,将其一举歼灭。随后调轩兵力猛攻韩军,又全歼,由此缔造了以少胜多的一战。

白起用兵灵活,还一向以精通韬略著称。在伊阙之战后,他在攻打楚国的?/?之战中采用了掏心战术,并辅以水攻,仅用万余人便攻克了楚国都城。

在华阳之战中,他又采用了长途奔袭的战术;在长平之战中,他同样采用了战术,就是先假装败退,后断敌粮道。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可以将攻城掠地、野战突袭,打围歼战,奇兵埋伏等集于一身,堪称全才。

由此,我们也发现白起作战风格的多变性,不愧为战国第一名将。

那么,同样料敌如神,有勇有谋的李牧会是白起的对手吗?

其实这中间同样避不开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赵王能给李牧多少时间?因为赵国也面临着困境。

03 长平之战:赵国的困境

长平之战时,赵国之所以败得那么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帮手。在此之前,对付秦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合纵,再强的狮子也害怕猎狗的群攻。

但赵国却没有拉到一个帮手,东方五国中,韩、魏被打怕了,再加上秦国通过外交手段的软硬兼施,迫使他们不敢帮;楚国刚被秦国打过,还被迫割了一块地,自身难保;燕国前两年被齐国暴打,也是自顾不暇;而唯一有点实力的齐国,则表明态度决不参与此战。

所以,赵国只能使出吃奶的劲儿硬扛,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尽管赵国在本土作战,但长久的相持还是让赵国吃不消,缺粮,后勤供应不上。

赵国从牙缝里省出口粮送到前线,国库很快就空了。农忙季节又到了,但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严重短缺,农田大片荒废,一场全民大饥荒也正在上演。

而秦国为此战赌上了国运,尽管长线作战,但秦国早就推广了牛耕,粮食产量早就超过了赵国,而且还打通了渭河到黄河、洛河的漕运,后方的粮食可以不断地运往前线。

赵国曾向齐国借粮,但被齐王拒绝了。赵王又询问廉颇,究竟要相持到什么时候,廉颇总是说,再给我一些时间,种种危机让赵王变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这种大规模的持久战中,双方人员参与超过百万,实际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压力的,所以,此时拼的就是谁能耐着性子等得更久。

很显然,赵国的实力要弱于秦国。

04 李牧出战能打成什么样儿?

如果李牧出战长平之战,上面的问题他也都会遇到的,他的机会在于,在秦国没有动用政治外交手腕前,就能让秦国见识到赵国的厉害,最终做出撤兵的决定。

也就是说,让战争成败决定于战场之上,而不是战场之外,那么,李牧能做到吗?

李牧对阵白起,二人都是多变型大将,有勇亦有谋,风格很相似,属于以强对强的阵容,毕竟赵国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厚的。

如果真以实力对拼,赵军未必会输,即便秦军勇猛,依据以往李牧的带兵风格,也能与白起战上数回合,结果可能还是秦军占上风,但至少不会出现粮道被劫,赵军被一分为三的情况。

只要赵国的后勤能供应上,李牧就有把握在战场上取得和谈主动权,可能赵国最后还要把吃进去的上党郡再吐出来,但至少可以保存与秦军对抗的实力,从而为之后秦赵之间的博弈战留有更大的余地。

如果赵国想取胜,单凭一国之力是很难的,除非李牧在长平之战中打出了一些苗头,让其他五国看到希望,之后能有两三国前来支援,以联合的力量来击退秦军,这也符合之前秦军退兵的条件。

小结:

如果长平之战是由李牧对阵白起,结果很难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赵国就算是败了,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 2024-08-13 13:08

    所谓的赵国缺粮耗不过秦国,完完全全就是现代键盘侠的意淫。长平至今两千多年没有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敢这么说,包括最应该说这话的赵王赵括以及反间计的间谍

读书悟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