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最后九年,深度体验世情薄人情恶,逝去是唯一的出路

读书悟文化 2024-08-01 21:50:52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高祖李渊正泛舟湖上,一大早就游船,很有雅兴。但那湖池水毕竟是人工湖,波澜不惊的外表掩盖了太多真相,但凡有人搅动,小船随时倾覆。

当李渊看到浑身是血的尉迟敬德靠近海池时,不祥的预感瞬间扩散至全身,出事了!出大事了!

但仍强作镇定,不失一个帝王的风范,厉声责问尉迟敬德:“今日谁人作乱?你来这里干什么?”

尉迟敬德早已跪地叩首,十分镇定的说:“回禀皇上,太子和齐王叛乱,秦王已领兵将二人诛杀!唯恐惊动陛下,特命臣前来护驾。”

什么!太子、齐王已死,这对李渊来说,好比一道惊天霹雳,秦王怎么能这么干!他气愤填膺却不能发泄,头痛欲裂,还要强作镇定,都怪我!

怪我明知秦王功劳大,还封他为“天策上将”,还让他开设文学馆,还承诺记他当太子,结果激发了他的争王之心;怪我明知他们三兄弟矛盾重重,互相斗法,还没有及时制止,而是冷眼旁观;怪我没有考虑秦王感受,允许他们差调秦王府人马。

不论李渊多么自责与后悔,生米已成熟饭,他必须要面对的事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未来的天子非秦王李世民莫属,他这个现任皇帝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既然如此,迟退不如早退,李渊心一横,政变三天后宣布秦王为太子,十二天后李渊向心腹裴寂透露当太上皇的想法,两个月后,李渊宣布下台,李世民上位,是为唐太宗。

此后,“太上皇”的头衔一直陪伴了他九年,这顶帽子看着金贵,但没有丝毫的尊贵与荣耀,相反,让他感到沉重和压抑。

既然如此,那为何在九年时间里,李渊怎么还有心思与妃子们继续为大唐“添丁”呢?

说起来,这都是冤枉啊!人家当皇帝的时候生育能力就很旺盛。

李渊一生有41个子女,其中30个是在他称帝后生下的,分别有22个儿子和19个女儿。史料对公主没什么记载,但对儿子们的记载还是相对比较充实的。

李渊成为太上皇时,已年近60岁,到他69岁病故,在此期间添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李元祥、李元晓和李元婴。

李元婴就是那位写了《滕王阁序》的主儿,原本是个文艺青年,后来李世民也十分照顾这位小弟,封他为滕王。

谁知到了封地之后,他就变质了,整日胡吃海喝,风流成性,就如《水浒传》里的高衙内一般,谁家的女眷让他看上,得不到绝不罢休,一时间惹得民怨四起。

不过像他这样的一副德性,却在武则天时期成了一种保护色,没有被清洗,反而得了善终。

所以,由此推算,李渊成为太上皇,所生子女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多,不会超过七八个。

看着李渊儿子不少,但也比不上李世民杀得多。

玄武门政变发生后,李建成、李元吉当场死亡,他们的家属也惨遭屠戮。

六月初四这一天午后,秦王的两队飞骑奉命冲进东宫和齐王府,李唐皇族的金枝玉叶们立刻发出了恐惧而绝望的哭号。

太子和齐王共有十个儿子,丧父的悲痛还笼罩在头顶,马上死神又向他们伸出了魔爪。史书没有记载他们的年龄,但他们的名字却留在了史册里。

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分别是: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和钜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分别是: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和义阳王李承度。

李建成死时才38岁,而李元吉仅24岁,可想而知,他们的儿子们能有多大,推算一下,最大的可能不过弱冠之年,最小的恐怕还在蹒跚学步。

当尖利的刀锋刺入胸膛,血光飞溅时,亲情血缘在此刻是多么的讽刺!

那么对于自己的老爹,李世民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史记》有言:盖太上者,无上也。皇者德大于帝,欲尊其父,故号曰太上皇也。

这种顶级待遇李渊是没有的,从李世民登基那天起,他就成了一个反面教材,李世民每颁布一项新政,无异于狠狠抽他一鞭。

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就让已经还俗的佛道僧人重回寺院道观,推翻了李渊之前刚刚实行不久放僧还俗政;

没过几天又说“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按照常理,当前任帝王还在世时,这种话本应不能从现任帝王口中说出来,然而李世民理直气壮地说了出来,之后便接连罢免了杨恭仁、陈叔达和萧瑀;

贞观二年,长安久旱无雨。李世民说,与太极宫和掖庭宫的宫女过多阴气太重有关,于是下令遣散了三千宫女,之后诺大的太极宫就只剩下几个太监了。

贞观三年,太上皇李渊的死党裴寂被逐出长安,而刘文静却得到平反,同年四月,李渊从长期居住的太极殿被迫搬迁至弘义宫,后改名为大安宫,意为安享晚年的意思。

关于移宫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真相,弘义宫是李世民当年的秦王府,不论建筑规模,还是建筑面积,都远不及太极宫。

李渊在此居住了十几年,如今它要换主人了,太上皇前脚走,李世民后脚就入住了。

搬入大安宫后,李渊在此又生活了六年,而这六年基本等同于软禁。在监察御史马周的奏疏中可知,大安宫位于宫城之西,位置偏僻,规格至为卑小,与太上皇的身份不太相符,于是,他提议对大安宫进行修缮扩建,以服四夷天下百姓,同时也体现皇上对太上皇的孝心。

此外,在马周的奏疏中还体现,李世民从贞观五年开始,每到夏季都会去九成宫避暑,而太上皇李渊则留在长安“享受”酷热。

贞观八年时,李世民邀请李渊一同前往九成宫避暑,然而却被李渊拒绝了,因为他忌讳。

九成宫原是在隋文帝杨坚的仁寿宫基础上翻修的,当年杨坚就驾崩于此宫,同是一代帝王,李渊自然对此有所忌讳。

后来,李世民终于醒悟,要为太上皇在城东北建造一座避暑离宫,就叫大明宫,但为时已晚,大明宫还没落成,李渊就驾鹤西去了,注定无福消受李世民的孝心。

以上种种看上去虽都是些小细节,但于李渊而言,件件都戳在他的心窝上,即便此时他寄情于女色,心情也是悲郁的,不痛快的;即便再有子嗣,也不会再有从前为人父的快乐。

毕竟这世上皇帝只能有一个,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不论父子,还是兄弟,千百年来皇权的真相从未因谁改变过。

0 阅读:71

读书悟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