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最后一任宰相,九族尽灭,3万人被牵连,到底冤不冤枉?

钱洪昌笔下漫谈 2023-12-29 23:02:17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无数人穷极一生,只为了追求两样东西——钱和权。

尤其是那些从农村底部凭借自己努力爬上去的人,比大家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执着于权利。

殊不知,不管是钱还是权,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欲望,最终只会害人总害己。

胡惟庸的经历恰好说明这个道理,同时也在告诫后人,千万不要沉迷于权利之争,以防累及家人。

穷书生上位记

不可否认,我国古代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官场之中。

想要在朝廷中任职,一定要有自己的人脉和关系,这对于那些出身农民的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跟大家族的享乐比起来,农村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练人,这就直接导致农村人才辈出。

却因为缺少伯乐,才华只能被埋没,万幸的是,胡惟庸遇到了朱元璋。

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

朱元璋初次见到胡惟庸,就明白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毅然决然将他留在自己身边。

胡惟庸明白自己并没有显赫家世作为底气,之后只能更加努力,才能出人头地。

为此他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一切行动都被朱元璋看到了。

不管他们在战争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胡惟庸都可以轻松应对,朱元璋多次公开夸赞他。

胡惟庸明白这算是帝王之术的一种,如果自己没有达到朱元璋的预期,亦或是让朱元璋失望了,自己很快就会被赶走。

为了让自己地位更加稳固,胡惟庸开始想方设法接近朱元璋亲近之人,询问获得朱元璋信任的办法。

李善长就是胡惟庸飞黄腾达路上的踏脚石,在李善长的提携下,胡惟庸逐步走向宰相职位。

从一个无权无势的农民,到权倾朝野的宰相,胡惟庸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在成为宰相之后,他不仅没有为百姓谋福利,反而开始想方设法的享受生活。

胡惟庸作为家族的大家长,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家族中的其他人,尤其是他自己的子女。

一个家族的人都热衷于享乐时,家族就没办法取得更加高深的成就了。

自古以来,底蕴越是深厚的家族,在孩子小时候,越注重与培养,让他们能够从底层做起,经历社会的挫折,加快个人成长的速度,显然胡惟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权利到手之后,他开始追求更多的金钱。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道理胡惟庸非常清楚,他高高在上的职位,使得他敛财非常容易。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不受动摇,他经常上书夸赞朱元璋的丰功伟绩。

作为皇帝的朱元璋,看到这些话内心还是非常开心的。

即便是我们普通人,平时也更想要听到身边人的夸赞,皇帝也是个人,自然而然也想要听到有人夸赞自己。

久而久之,朱元璋对胡惟庸越来越信任,以至于他的地位越来越高。

野心惨遭反噬

朱元璋能登上皇帝的位置,不可能看不出来胡惟庸的变化,肯定早就明白这已经不是最开始投靠自己的那个人了。

只是碍于之前的情分没有处置他,却不想胡惟庸丝毫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过分,甚至还暗中修改圣旨中的内容。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行为被徐达了解到。

徐达认为他不仅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还在践踏皇权,长此以往下去,可能会威胁到朱元璋在民间的威望。

在徐达进言之后,朱元璋明白是时候对之前的旧臣进行处置了,否则他们的野心越来越大,更加不好收拾。

朱元璋开始提拔一些新人,分散旧臣权利。

刚开始胡惟庸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直到自己的儿子在街上摔死了。

为了缓解内心的悲痛,他将所有责任都怪罪在车夫身上,丝毫不反思儿子本身存在的问题,甚至还将车夫斩首示众。

而这一切朱元璋并不知道,在古时候,斩首的命令只有皇帝可以下达,胡惟庸这个做法,显然没有将朱元璋放在心里。

朱元璋当即让他去给车夫家人赔罪,胡惟庸根本就不愿意,索性开始联系一些江湖勇士,准备谋反。

毕竟自己的官职已经到极端了,想要更进一步只有将皇帝拉下,自己成为国家的主人一条路了。

人算不如天算,凡事都有可能会发生意外,谋反也不例外。

在他紧锣密鼓准备谋反时,发生了一件意外。朱元璋借助小太监的死,连夜将胡惟庸绑到了皇宫之中。

朱元璋的雷霆手段给了胡惟庸致命一击,他的财务没有转移,谋反的证据也在家中存放着。

这正如朱元璋之意,也给了他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可以顺利将这颗毒瘤处置了。

本身明朝建立就不容易,朱元璋不允许有人在这个时候做出破坏国之根本的事情。

朱元璋也想要杀鸡儆猴,直接将胡惟庸凌迟处死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官员都在夹起尾巴做人,生怕自己不小心的一个行为,就让皇帝抓住把柄,以此为理由处罚自己。

祸及家人

很多人都认为胡惟庸被凌迟处死之后,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

毕竟胡惟庸已经上了皇帝的黑名单,之后他所在家族的后人,肯定不会被重用,也没有人愿意提携他们了。

但是在十多年之后,胡惟庸再次被拉出来鞭尸,他跟李善长交往甚密的信件被人交给了朱元璋。

不甘心遭到臣子背叛的朱元璋,再次对这两个家族的民众出手了。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深信,朝廷之中肯定还有更多的臣子背叛自己,只不过没有被发现而已。

既然有了由头,之后的所有调查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出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三万民众被处死。

如果胡惟庸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是否还会那样做。

如果朱元璋知道,自己当初的提携,会给朝廷带来这么大的动荡,是否还会选择提携那个年轻机灵的年轻人呢?

如果他们最初知道是这样的结局,可能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毕竟所有人在当下做出的行为,都是最适合自己的。

读史使人明志,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也要从古人身上学到一定的经验值。

权利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在手握大权之后,都没办法控制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开始想要更多,以至于走向罪恶的深渊。

在现如今生活中,不少人在讨论,因为胡惟庸一个人,导致三万人失去生命,他到底是否冤枉呢?

其实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后人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毕竟历史事件是非常模糊的。

其中很多细节我们都不是特别清楚,而且古人跟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思想习惯自然而然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还要深入分析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简单的得出所谓的答案。

相较于答案,我们更应该反思一下,这件事会给我们后人带来什么样的警示。

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正在不断进步,进步的是科技和文化,但是对于权利的追逐并没有丝毫改变。

如果想要让自己能够在社会上立本,一定要在自己出人头地,实现人生目标之后,还要坚持初心,看清权利的本质。

0 阅读:29

钱洪昌笔下漫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