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武乡县的物价

小西水历史 2024-06-28 12:59:38
一、抗日战争前的物价 清代和民国期间,农民购买力极其薄弱,商品流通量小,自然经济以农为主,实行自由价格。以1923年(民国十二年)为基数,市场小麦每斗(银元,下同)0.3元。到1930年(民国十九年),小麦每斗涨价为1.088元。是民国十二年的3.63倍。小米每斗0.816元,麻皮每斤0.12元,杏仁每斤0.94元,白细布每尺0.09元,青布每尺0.107元,毛巾每条0.29元,袜子每双0.4元,肥皂每条0.17元,土纸每张0.08元,卷烟每合0.044元,锄头每张1元,犁铧每口0.19元。 粮棉比价,俗称“斗米斤花”。百斤小米换棉花6.2斤,食盐27斤,白布31.7尺,煤油28斤。百斤小麦换白细布53.3尺,色布44.8尺,毛巾16条,袜子12双,麻纸600张,毛笔24支,犁铧32口;生猪每百斤换白细布153尺,色布128.9尺,卷烟156盒,毛巾47条,犁铧92口。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兑现的法币制,造成赋税深重,农业生产停滞,出现通货膨胀,物价波动而上涨。 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物价 1、抗日根据地的物价:初期(1938年),小米1斗0.7至0.8元(银元)。1940年为1.5元(冀南币,下同),小麦1斗1.8元。1942年5月的市价,棉花每斤14元,白细布每尺2.8元,食盐每斤20元,纯碱每斤14元,肥猪1头2000元,鸡1只100元。1946年8月市价,小麦每斗280元,小米每斗180元,玉米每斗100元,白面每斤37元,棉花每斤450元,土白布每尺80元,食盐每斤80元,火柴每包400元,麻纸每刀(65张)320元,猪肉每斤200元,麻皮每斤130元,麻油每斤260元,白细布每尺400元。 1947年后,物价大幅度波动。1948年,市场小麦每斗6万余元,同期物价指数,以1940年为百分之一百,1945年为百分之二千四百八十五,1948年六月为百分之五万七千六百二十六。九年间物价上涨578倍。根据地物价虽然大幅度上涨。但与日伪占领区相比,上涨幅度较小。 2、日伪占领区的物价:在日军及伪政权占领的段村、故城等地区,1940年伪联币1元(中国联合银行兑换券)买小麦1斗。1943年,小麦1斗上涨为2.8元,1945年物价上涨几千倍。
0 阅读:0

小西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