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吹上天的3种保健食品,劝告父母:谨慎购买,无法替代医学治疗

雅彤康康 2024-10-10 02:26:4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62岁的张大爷遇到了一群年轻人,他们正在兜售一种宣称能够降低血压和血脂的神奇保健品。这些年轻人口若悬河,将那保健品吹嘘得神乎其神,并且拿出形形色色的所谓“成功案例”以及“专家认证”来佐证。

他们还声称这种保健品是由纯植物提取而成的,毫无副作用,只要服用,就能让血压和血脂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比服用药物还要有效。张大爷听闻这些说辞后,内心不禁为之一动。

要知道,他已经服用药物多年,虽说血压和血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且,在他的观念里,长期服药总归是存在弊端的。

这个保健品听起来既天然又具备显著的效果,他满心认为这个保健品或许真的能够让自己的身体状况彻底得到改善。尽管这保健品的售价颇为高昂,可张大爷仍然执意要购买......

不过,大家知道:保健品和药品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吗?

在接下来的文章当中,我们将从医学的专业角度为大家详细地进行讲解,同时还会介绍三种被追捧到近乎神化的保健品,目的在于让大家避免掉入此类陷阱之中。

一、警惕!保健品不等于药品,无法替代医学治疗。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为了维护身体健康,会选择保健品维系健康的体魄。即使是在疾病面前,有些人也会相信保健品,拒绝就医。

但是,你知道吗?保健品与药品存在着本质区别。

首先,先从定义的层面深入剖析:

保健品,本质上属于食品补充剂。其核心目的在于补充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像常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都是它补充的对象,它主要是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

例如,当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时,适当的保健品可以补充这种维生素,使身体的代谢等机能维持正常状态,但它自始至终不以治疗疾病为宗旨。这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它是一种辅助性的营养补充方式,在健康管理体系中处于预防和维持健康的一环。

而药品则截然不同,药品是专门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而研发生产的物质。

药品的研发过程极为复杂且严谨,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从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到多期的人体临床试验,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生产环节,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从原料的选取到生产工艺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接受严格的监管。

在监管方面,药品受到各国药品监管部门的严格管控,从药品的审批、生产许可到上市后的监测,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其次,从功能的角度进一步探究:

保健品不具备治疗疾病的能力,这是一个必须明确的事实。当人体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时,保健品能够对身体机能起到一定的维护和调节功能。

比如,某些含有益生菌的保健品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整体免疫力;还有一些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可能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从而改善睡眠质量。但这些效果都不是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性作用,只是一种健康状态下的机能调节。

药品则是通过特定的药理机制对疾病进行精准打击。

以常见的疾病为例,在感染性疾病方面,抗生素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菌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并引发一系列症状,抗生素能够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类)或者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如氨基糖苷类)等方式,抑制或杀灭细菌,从而达到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目的。

以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为例,降压药通过多种生理机制调节血压。

例如,卡托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硝苯地平等则是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进而降低血压。

因此,我们务必要深刻认识到保健品与药品之间存在的本质性区别。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迫切地想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健康状况。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以及保健知识。

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他们往往不清楚保健品的具体成分是什么,更不了解这些成分真正的作用原理,仅仅是盲目地相信商家所鼓吹的那些五花八门的神奇功效。

就像有些商家会声称自家的保健品包含多种极为珍贵的药材,并且能够预防多种疾病。而父母由于缺乏对药材成分以及功效的精准判断能力,就极易被商家的这种宣传所误导。

加上,商家的营销手段也极具迷惑性。

他们会利用父母对健康的高度关注,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再加上举办所谓的健康讲座等方式,来增加老年人对其产品的信任度。从健康风险的角度来考量,如果父母过度依赖这些不具备治疗功效的保健品,那么极有可能延误病情。

二、谨慎购买!被吹上天的3种保健食品,实则坑钱又伤身。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中,保健食品琳琅满目,各种宣传铺天盖地。

然而,消费者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因为其中有不少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保健食品,实则是坑钱又伤身的陷阱。其中,以下三种火热的保健品,需要引起父母警惕。

一、深海鱼油胶囊:被夸大功效的典型

深海鱼油胶囊在市场上常常被商家赋予诸多神奇的功效。他们宣称这种胶囊能够有效降低血脂,从而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商家还声称其对大脑功能有益,能够增强记忆力,并且对视力有改善效果,甚至宣称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这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

但从医学角度深入剖析,深海鱼油胶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首先,如果人体过量服用深海鱼油胶囊,会干扰正常的凝血机制,使得血液不易凝结。这就好比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凝血因子就像一个个小卫士,负责在血管受损时及时止血,而过量的深海鱼油会削弱这些小卫士的作用,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其次,当前市场上的深海鱼油胶囊质量差异巨大。这是因为深海鱼类在海洋环境中可能会摄入汞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会在鱼油中残留。

当人们长期摄入含有汞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深海鱼油胶囊时,肝脏和肾脏这两个重要的排毒和代谢器官就会首当其冲受到损害。

肝脏作为人体的化工厂,负责解毒、合成蛋白质等重要功能;肾脏则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受到损害后,它们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干扰,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

二、胶原蛋白粉:美丽的谎言

胶原蛋白粉在宣传中被描绘成保持青春美丽和健康的圣品。商家声称它能够补充皮肤随着年龄增长而流失的胶原蛋白,从而让皮肤重新变得紧致有弹性,皱纹也会随之减少。同时,还宣称其对头发有益,能够改善发质,使头发更加柔顺亮丽,并且对关节健康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人体的消化系统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

当胶原蛋白粉被摄入人体后,在消化系统强大的消化作用下,它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这就如同将一个复杂的机器拆解成一个个小零件,这些氨基酸并不能直接定向地补充到皮肤、头发或者关节中的胶原蛋白。

而且,不少胶原蛋白粉产品为了改善口感或者延长保质期等目的,添加了大量的糖分和其他添加剂。对于人体而言,过量摄入这些添加了大量糖分的胶原蛋白粉,会导致血糖升高。

这就像往一个已经装满水的杯子里不断倒水,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后,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肥胖等问题。

对于本身就患有糖尿病这种血糖调节功能受损疾病的患者,或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风险更是雪上加霜。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本就很脆弱,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容易因为肥胖等因素加重病情。

三、酵素:被美化的普通酶

酵素在市场上被宣称具有众多神奇功效,如能够促进消化,就像给肠胃添加了一个高效的加速器,让食物的消化过程更加顺畅;号称可以排毒养颜,仿佛能将身体内的毒素一扫而空;还说能够减肥瘦身,调节身体的酸碱平衡,提高免疫力等。

但实际上,酵素本质上就是一种酶。酶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当酵素进入人体,经过胃酸等强酸性的消化液作用后,其活性会大大降低。这就好比一把精致的钥匙,在恶劣的环境中被损坏,很难再去开启原本对应的锁,也就难以发挥所谓的功效了。

另外,市场上很多酵素产品是通过水果发酵制成的。在发酵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能严格达标,就像在一个充满病菌的温床里,有害细菌就会大量滋生。

当人们食用了这样的酵素产品后,肠胃就会成为这些有害细菌的攻击目标,从而引起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肠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一旦受到干扰,整个身体的营养供应和健康状态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些被吹上天的保健食品时,一定要谨慎购买。

不要轻易被商家的夸大宣传所迷惑,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来对待保健食品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和经济损失。

写在最后:

综上,保健品和药品有着截然不同的用途,绝对不能将保健品当作药品来用于疾病的治疗,否则就会延误病情,进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一点必须要引起大众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针对本文列举的三种被吹捧上天的保健品:深海鱼油、胶原蛋白粉、酵素,更要科学对待,避免入坑。

参考文献:

1、殷荣成.销售的保健品中含违禁品[N].青海法治报,2024-07-23(010).

2、高海涛.保健品花式“围剿”老年人[N].老年日报,2024-08-07(005).

0 阅读:0

雅彤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