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关注刘焕解读十大帝王系列,该系列首发于公众号,原本是“刘焕解读星座名人”系列。因很多人不喜欢星座元素,修改后去除星座元素,变成解读十大帝王系列。
1、
2、
自古都是秦皇汉武并列,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王,享有第一个的唯一性,汉武帝只是西汉这么一个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汉武帝有什么特殊的,他凭什么可以跟秦始皇并列呢?
其实,汉武帝虽然是汉朝第五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位皇帝,不过他同样 有着开创性的贡献,比如皇帝的“年号”就是他发明的,他在位54年,波澜壮阔的一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再度统一六国
秦始皇吃下了六国,但是最终汉武帝才完成了消化。
秦始皇开启了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接过棒来,完成了文化上的统一,大一统就是镌刻在中国人基因中的密码。
秦始皇开启了统一历程,却中断了,汉武帝接过来,最终完成了。
前238年,嬴政开始亲政,当时的中华大地地图是这样的。
请大家记得这张地图,图中可以看出,秦国已经占据了华夏大地一半的土地。
此后的历史人尽皆知,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而且试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但是秦朝仅仅只有15年,天下又分崩离析。
那么,汉武帝开始亲政的前135年,此时正好过去了103年,华夏大地又是什么样子呢?
战国末期地图和西汉初期地图,大家仔细看这两张地图,发现惊人之处。
一个是嬴政还未统一前的战国时代,秦国占据了华夏大地一半的领土,随后秦朝先后灭亡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统一了天下,但只有15年时间。
随后,西汉建立,然而,秦始皇征服的百越之地又变成了南越、闽越等地。 为了安抚六国遗民,汉高祖不得不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杀死了有威胁的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代之为同姓王。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此时,西汉王朝已经建立了70年之久了,但是和战国末期还是一样的。
西汉直接管辖的郡县=战国末期的秦国。 西汉封国梁国=战国末期的魏国。 西汉封国代国+赵国=战国末期的赵国。 西汉封国燕国=战国末期的燕国。 西汉封国济南国+淄川国+胶西国+胶东国=战国末期的齐国。 西汉封国楚国+吴国+淮南国+衡山国+长沙国=战国末期的楚国。
大家发现什么了没有。
那就是,秦国名义上灭亡了战国六国,但是战国六国毕竟每一个都是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大国,楚国和齐国甚至七八百年了,这些国家会一夜之间灭亡吗?
不会的。
所以,秦国吃掉了六国,但是并没有消化掉六国。
我们可以发现,战国六国,至少还有五国,到了西汉时代,依然延续着生命,那就是齐国、楚国、燕国、赵国和魏国。
只有秦国最终灭掉的韩国被消化掉了,变成了颍川郡,再也不是国了。
而且这和秦国灭亡的顺序有关。
秦国先灭亡了韩国、赵国和魏国,所以这些地区就被消化了,韩国被彻底消化掉了,魏国被消化掉了东郡,赵国也被消化掉了上党郡,只是残余势力到了大同,建立了代国,这个势力后来依然存在。
秦国后来灭亡的楚国、燕国和齐国,则很难被消化掉,而且随着秦始皇的去世,秦朝的灭亡,这些国家的实体生命延续到了西汉。
所以,除了燕国还保留外,西汉为了对付楚国和齐国,煞费苦心。
齐国被一分为四,分成了济南国+淄川国+胶西国+胶东国。
楚国被一分为五,分成了楚国+吴国+淮南国+衡山国+长沙国。
这就说明,秦朝没有来得及消化掉新征服的楚国、齐国和燕国土地,就匆匆结束了生命。
六国遗民的叛乱就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推动因素。
那么,这些国家是何时消亡的呢?就是汉武帝时代。
到了文景之治时期,汉景帝时代,济南国+淄川国+胶西国+胶东国+楚国+吴国+赵国,这七个国家还是联合起来造反了,就是吴楚七国之乱。
虽然名义上是七个国家,但是我们知道,其实主要就是秦国新征服的齐国、楚国势力,拉上了赵国的反叛。
最终名将周亚夫和梁王刘武扼守着梁国,也就是战国魏国的大梁,抵御了七国之乱的攻击。
所以说,这几个国家未被消化掉,酿成了多次的大祸。
到了汉武帝时代,颁布了推恩令,最终封国越变越小,渐渐地就被消化了。
我们看《史记》,可以发现,汉文帝时期的大臣们,喜欢说自己的国籍,比如新垣平,就说自己是赵人。
所以,为什么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是秦朝,而如今的华夏族叫做“汉族”而不是“秦族”,这是因为在汉朝,人们还是喜欢自称赵人、齐人、楚人等,经过汉武帝的大一统,到了汉魏时代,统一的“汉人”称呼才最终形成,并且成为了华夏族的称呼。
二、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种种政治改革,大家耳熟能详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开创了内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特别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政策,让汉武帝成为很多人最为厌恶的帝王,今天我们看武侠小说,经常会提到战国时期拥有巨子等严密组织的墨家,还有发明阴阳五行、神秘莫测的阴阳家,可是因为罢黜百家,这些都湮灭了,如果不是东汉末年道教复兴进而带动了道家复兴,这些思想可能都将消失。
历代,钳制思想的事情是最为人厌恶的。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这项改革和秦始皇统一中国一样,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2000年之久,堪称影响最大的改革。
汉武帝这个家伙突然就这么霸道,把所有的学说都给禁止了,只独尊儒术,这是为什么呢?毕竟说到儒学,大家没有好印象,想到的都是腐儒,还有宋明理学,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什么名教礼法,如此的不解风情,真是扫兴。就是因为他,墨家湮没了千年,一直到清朝才复兴。
同时,大家还有疑问,为什么儒家的学说都能被定为统治思想?
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
首先我们要知道,汉武帝独尊的儒术并不等于儒家学说。
这里的儒术其实是西汉经学家董仲舒的学说,他是对于儒家学说的发展,举个例子,如果说儒家学说等于基督教,那么董仲舒的儒术等于洪秀全的拜上帝教。
为什么要独尊儒术呢?
原来西汉自建国以来,由于连年战争经济贫困,因此开国后的几任皇帝都崇尚道家的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汉文帝、汉景帝年间,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言战争,努力维持和平共处的局面,生怕就此消耗国家财力。因此百姓在和平安定的大环境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汉武帝15岁即位,21岁亲政,雄心勃勃
可是文景之治太偏重于文治了,有点类似于北宋宋仁宗时代,文治一流,武功逊色,而且黄老之说让朝廷内外都弥漫着一股无为而治的气氛,固然这种做法能与民休息,但是官员们也滋长了自由散漫的习气,对于汉武帝这种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这种懒惰是坚决不能容忍的。
更何况,那个时候的汉朝还没能统一秦朝的版图,南方还有南越国,北方有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汉武帝想要开疆拓土,重振秦始皇时代的雄风。
汉武帝初年的汉朝,南方有南越国,北方有匈奴,汉朝地盘狭小
汉武帝急于有大作为,首先要统一的就是思想,他的性格很符合亚历山大看到烦人的戈尔迪乌姆之结时候的反映,什么鸟东西,通通砍掉。
汉武帝把战国的诸子百家全部禁止了,下令禁止所有学说,禁止学说的所有著作在民间流通,谁敢研究这个学说,那就坐牢。
可是,国家不能没有思想,这个时候,儒生董仲舒及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让汉武帝非常满意。
董仲舒的思想,有一个观点,成功为汉武帝提供了思想支持。
那就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为什么说这个儒术不是孔子的儒学,因为不管是《论语》还是《礼记》,都没有提到过这个观点,《孟子》甚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倡人民至上。
结果董仲舒顶着儒家的帽子,却学习了很多法家学说,提出了这个君权神授,所以儒术其实是“内儒外法”,结合了大量法家思想。
当时秦末农民大起义,一个农民陈胜居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流传开去,自己的皇帝还做不做了。
董仲舒将君王执政的合法性从此上升到了一个不同维次空间的高度。
天人感应,就是为了渲染皇权的至高无上。
所以诞生了一个词,天命,所谓的天命最高。
汉武帝告诉世人,我是帝王,我就是天选之子。你是农民,你老老实实地世代做农民吧,别痴心妄想。
所以此后,历代王朝都采用这个办法,渲染天命,帝王出生一定有异象。
我们看看史书上记载的帝王异象:
汉高祖刘邦,“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见我写的刘邦一文)
梁武帝萧衍,“皇妣张氏尝梦抱日,已而有娠,遂产帝。帝生而有异光,状貌殊特,日角龙颜,重岳虎顾,舌文八字,项有浮光,身映日无影,两骻骈骨,项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帝为儿时,能蹈空而行。……所居室中,常若云气,人或遇者,体辄肃然。”(见我写的萧衍一文)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母曰献明贺皇后,初因迁徙,游于云泽。寝梦日出室内,寤而见光自牖属天,欻然有感。……生帝于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
北齐神武帝高欢,“皇考树生,性通率,不事家业。住居白道南,数有赤光紫气之异。邻人以为怪,劝徙居以避之。皇考……居之自若。……(欢)尝乘驿过建兴,云务书晦,雷声随之,半日乃绝,若有神应者。……又尝梦履众星而行,觉而内喜。”(见我写的高欢一文)
隋文帝杨坚,“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兒,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见我写的杨坚一文)
唐太宗李世民,“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见我写的李世民一文)
后唐庄宗李存勖,“母曰贞简皇后曹氏。妊时,曹后尝梦神人,黑衣拥扇,夹侍左右。载诞之辰,紫气出于窗户。”
宋太祖赵匡胤,“母杜氏。……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明太祖朱元璋,“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
这些神奇的景象乍一看,还以为是银河护卫队来了,各个都是超人。
天人感应理论把血肉之躯的帝王神话成为超人
“天命”的提出,将社会顶层与底层之间的距离感不断拉开,让底层失去念想,放弃抵抗,方便统治。这一套君权神授的理论,足足的用了两千年,一直到1912年。
既然皇帝都是神仙了,天人感应了,那么自然君王的权利是神仙授予的。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在欧洲,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的势力占据了统治地位,中世纪的欧洲,君主的权利都是教皇给的,国王必须得到教皇的加冕才能成为皇帝,一直到拿破仑称帝都是如此。教皇喜欢你,就给你,不喜欢你,你就下台,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中世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宣布抵制天主教的改革,于是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布敕令,废黜德皇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德国国内诸侯立马开始造反,说如果皇帝不能得到教皇的救赎,他们就不承认这个皇帝。
于是,1077年1月,风雪交加中,亨利四世亲自去卡诺莎城堡求情赔罪,但教皇却紧闭城堡大门,迟迟不让亨利进入。整整等了三天三夜才接见他,亨利四世跪下求情忏悔,教皇才原谅他,这就是中世纪著名的卡诺莎之耻。
这种情况在欧洲可以,在中国可能吗?没有神权能够超过皇权,什么张天师之类的教主,皇帝踩死他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
这就是来源于汉武帝的君权神授,所以中国的皇帝很幸福。
汉武帝要求绝对的皇权
董仲舒提出的第二个重要观点就是“大一统”。
董仲舒说,董仲舒说:孔子修《春秋》,把一统当作首要的大事,因为这是天地的常道,古今的通义。学士们各持异说,朝廷无法一统,法制屡变,臣民不知所从。将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废绝不用,专用儒术。此后大一统学说成为整个中国思想的唯一正统,分裂思想人人喊打。
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也在制度上进行了统一,但是人们的思想还没有最终统一,秦末农民起义,六国后代又复兴了。
所以,汉武帝一定要改革,渲染大一统的重要性,国家的强盛在于统一,国家的衰落在于分裂。
不过中国历史上确实如此,强汉盛唐,确实统一的时候强大。十六国、五代十国,确实分裂的时候弱小。
从此,中国人就形成了必须要统一的心态。“国家统一”,自此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烙印入了这片土地每一个人的基因中。
一个没有认同感的国家是非常难凝聚的,比如说印度,一直以来都是松散的国家形式,是英国殖民的英属印度才把它第一次聚到一起。就是因为印度历史上没有形成思想上的统一,所以印度历史上要维系自己政治上的统一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分五裂的。
此外,董仲舒还提出了三纲五常,这些大多是整理的儒家学说,但是君为臣纲这一点也让君主的皇权进一步被神话。而独尊儒术后,儒学的地位进一步被提升,经过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唐代的儒学复兴,再到宋明的理学,儒学的发展一直从未间断,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始终。
诸子百家之后儒学史上五大代表人物,两汉经学代表,郑玄,为六经做注
魏晋玄学代表王弼,在儒学中引入老庄思想,拔高易经地位
唐朝韩愈,提倡儒学复兴,反对佛教
南宋朱熹,建立理学
明朝王阳明,建立心学
总的来说,汉武帝的此项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说政治和制度上的统一源自秦始皇,那么思想和意识上的统一来自于汉武帝,所以从魏晋时期,便秦皇汉武并列了,尽管很多时候是不好的称呼。到了南北朝时代,称呼中原人便成了“汉人”,汉武帝的国号成为了民族的名字。
三、河西走廊
除了内政之外,汉武帝最大的政绩就是反击匈奴,汉朝在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但是匈奴的入侵还是没有停止,等到汉武帝即位,经过文景之治的数十年积累,汉朝终于有了财力,性格刚强的汉武帝不愿意受这窝囊气,开始筹划大规模反击匈奴。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之战是从山西朔州的马邑开始的,这个地方正好在大同旁边,汉武帝为了消灭匈奴,在马邑安置了一群伏兵,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马邑,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计划泄露了,结果匈奴没有进入包围圈,溜掉了,以后不断骚扰汉朝边境,报复马邑之围,汉武帝彻底恼火了,从此开始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
当然,汉武帝并不是一下子就莽撞地对抗匈奴,他发现匈奴之所以强大,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骑兵,另外一方面因为它地方广博,从东边的大海一直延伸到西边的大漠,这么大的地方都是匈奴的,你打了它一小片,它还能逃到另外的地方去,于是汉武帝一方面开始训练骑兵,另一方面全面出击对抗匈奴。
今天的我们会发现,中国各省市的名字中,甘肃省的地级市,名字很好听,张掖、酒泉、武威、定西、敦煌、天水,这些名字都来自于汉朝,来自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虽然春秋战国打了数百年,但是汉文明一直蜷缩在长城以内的农耕线内,汉武帝偏要把汉文明拓展处长城外,首先瞄准的就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合黎山与祁连山的交锋中,是一条长长的平原地带,这里北边是匈奴、东胡,以及日后的蒙古民族聚居地,南边则是青藏高原,是藏族的聚居地,唯有这中间的平原地带,适合农耕,这里还是连接西域的唯一陆上通道。
中国降雨线示意图,甘肃是位于降雨线外位于的农耕地区
这条降雨线外,土地不适合农耕,就形成了草原,而草原上驰骋的,就是和中原农耕民族争斗千年的游牧民族。
那么,草原是如何形成的?
大约几千万年前,印度洋板块撞击欧亚大陆板块,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流下了滚滚黄河和长江,形成了华北、华东广大平原。然而,青藏高原也同时阻挡了印度洋的广大水汽,使得中国的西部很干旱,无数的风沙至此沉淀成为黄土高原,而阴山等山脉阻挡了黄土高原,这里的降雨量不如农耕的中原多,但比沙漠要多,不能生长庄稼,但适合长草,所以就形成了草原。
在中原农耕地区,形成了中原农耕文明,同样的,在游牧地区,也形成了草原文明,这两种文明相互存在,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碰撞出火花。
说到草原,我们就会想到游牧民族,最早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是匈奴,匈奴游牧在阴山的北陆,大多游牧在今天的乌兰察布草原
匈奴骑兵
内蒙古有四大草原,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呼伦贝尔大草原,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浙沪面积的总和,但临近黑龙江了,气候寒冷,每年只有几个月能放牧,其他时候都是光秃秃的黄草。科尔沁草原面积较小,所以气候最适合的是乌兰察布草原和锡林郭勒大草原。
然而,乌兰察布草原面积较小,且靠近沙漠,有荒漠化的危险,为何匈奴要在这一地方游牧呢?很简单,因为靠近中华文明的源头——黄河文明,经济比较发达。
在匈奴游牧于内蒙古西部乌兰察布草原的时候,东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什么场景呢?当时上面也有一个相对弱小的民族,因为匈奴被中原称为“胡”,这个民族在匈奴的东边,就被称为“东胡”,这个名字起得很草率,而且是以匈奴作为参照的。
可别小瞧了东胡,跟匈奴相比,东胡系的民族是贯穿中国历史的主要存在,鲜卑族、乌桓族都是东胡族的后裔,而契丹族和蒙古族(蒙兀室韦)都是鲜卑的后裔,可以说,鲜卑、契丹、蒙古这些大家熟悉的民族,并非匈奴族的后裔,而是东胡族的后裔。
匈奴族的崛起在于冒顿单于,《史记》详细记载了他的故事,当时匈奴还不如东胡发达,东胡王欺负匈奴,跟他索要千里马,冒顿给了东胡,东胡王得寸进尺,又提出索要单于阏氏,这让很多人感动愤怒,而冒顿既然能把老婆也给了东胡,东胡就认为冒顿软弱可欺,认为匈奴不是一个威胁,借此冒顿招兵买马,扩充军备,一下子击败了东胡,灭掉了东胡的地盘,杀掉了东胡王,匈奴就此崛起。
匈奴骑兵
所以反击匈奴,必然要从河西走廊入手,占领了这里,就能切断内蒙古大草原和新疆草原的联系了,这里早年也曾经被其他民族占据,比如月氏人,后来被匈奴攻破。
汉武帝出兵河西,先后占领了河套,并派霍去病占领祁连山,匈奴感叹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霍去病在占领酒泉之后,为了和将士们一起痛饮,把皇帝赏赐的好酒全部倒入河中,大家一同喝个大醉,所以这里便被将士们叫做“酒泉”,这就是酒泉地名的来历。
此后,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即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其并入华夏版图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甘肃地图,如同玉如意,狭长的地形至关重要
开辟了河西走廊,通西域,彻底斩断了匈奴的左膀右臂,达到了河西四郡中张掖“张中华之掖”的作用,另外在中部的大同和东部的渔阳等地出击对战匈奴。
正是有了河西走廊,张骞出使西域,最终汉朝在汉宣帝时期对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进行管辖,这是新疆地区归入中国版图的开始。丝绸之路由此而始,中国与罗马等西方文明有了直接的接触,延续千年,一直到今天的一带一路。
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
汉武帝反击匈奴,打了40多年的仗,历来有被人穷兵黩武的诟病,而且导致了汉朝的人口骤减,大量流民躲避战乱藏匿,司马迁甚至说,天下户口减半,但是汉匈战争依然是必要的,而且是中原政权第一次大规模反击游牧民族政权。
四、汉匈战争
汉武帝在进行思想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消除了郡国叛乱的风险,同时还推行察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后,立马开始打匈奴。
可是,打仗不是闹着玩的,隋炀帝喜欢打仗,硬是把好好的隋朝折腾完了。
打仗需要钱,需要装备,钱从哪里来?
汉武帝时代的大臣桑弘羊成为了首选,他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此人精通经济,能够搞来大批的钱,汉武帝用他,连续20年的时间,帮汉武帝搞来了数以亿计的钱财,这些钱财汉武帝都用来烧钱,装备骑兵,用来打仗了,可以说,汉武帝时代大规模的战争,其实是靠桑弘羊的敛财而实现的。
著名经济学家桑弘羊
那么,桑弘羊是怎么弄到钱的呢?他的改革很简单,就是“经济国有化”。
桑弘羊发现,各封国都能自己铸钱,所以中央财政根本没有钱财可用。民间的大商人个个富可敌国,一部分还在贩盐。在桑弘羊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汉武帝以五铢钱作为标准货币,各地富商手里各式各样的货币统统作废,谁敢用,就是用假币,关进大牢里面,财富在一夜之间回到了中央政府手里。
五铢钱从西汉一直用到隋朝,成为硬通货
其次,对于最为赚钱的制盐业、制铁业和卖酒等,不允许私人经营,谁敢经营就杀头,全部收归国家,这就是著名的“盐铁官营”,其实这个也并非桑弘羊首创,春秋齐国的管仲就做过,一直到今天,国家的盐铁、烟酒等都还是官营的,这项政策影响了几千年。
汉武帝搞到大量钱财,烧钱打仗
盐铁官营后,源源不断的财富开始涌向中央政府的府库,满足了汉武帝南征北战的需求。
可是光有钱还不行,还要有马,才能有骑兵,跟匈奴骑兵一战,西汉早在汉景帝时期就开始建造马场,在太原、北地、辽东等郡兴建养马场36所,投入3万养马人,共计蓄马30万匹,形成了一个西起陕西,东到辽宁的布局完整、规模庞大的养马体系。
而真正优良的马场在祁连山,所以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祁连山,也是为争夺良马,此后汉武帝甚至为了良马汗血宝马攻打过中亚的大宛。
霍去病在占领河西走廊后,在祁连山下建造了“山丹军马场”,今天依然在使用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皇家马场,如今是世界第一大军马场。
今天甘肃的山丹军马场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军马产地
既然有了钱,有了马,那还等着什么,开干啊。
汉匈战争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23岁,开始反击匈奴,在山西马邑准备伏击,后因消息泄露未能完成伏击。但是汉匈从此撕破脸皮,自此,西汉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
在对匈奴作战中,飞将军李广的名声最大,但是4年之后,公元前129年关市诱击战爆发。
公元前129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掠牛羊抢人口杀边军。汉武帝立即下令,全面回击。
汉武帝的总体部署是四路出兵,分段截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四位将军互不统属,分别带兵一万出击。这四人中,李广、公孙贺是沙场老将,公孙敖少年从军,也经历过战火洗礼,只有卫青是初次领兵。
毫无疑问,汉武帝的安排有任人唯亲之嫌,四位将军有两个半与卫家沾亲带故:卫青不说,太仆公孙贺是汉武帝的连襟,他娶了卫青同母异父的大姐卫君孺;公孙敖冒死搭救卫青,利人利己,等于在跌停板上抢了个涨停板,“由此益贵”。皇帝一开恩,确实浩荡,就连小姨子的情人都能照顾到:卫青的二姐卫少儿是陈平的曾孙陈掌的老相好,等汉武帝与卫子夫成就好事,“上召贵掌”: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人也算是连襟。当然后面正式连了襟。
跟飞将军李广相比,汉武帝任命的外戚卫青第一次出征,与李广相较,卫青毕竟资历太浅,孝武帝还不敢冒冒然地把战场主攻的重任交给他。所以卫青一军被摆在了四路征军的最东端,当作偏师来使用。
很多人都觉得,安排自己的小舅子,一个养马的奴隶卫青出征,太过于儿戏了,等着看大草包卫青的笑话。
然而,李广未能取胜,本来只要扫荡小股的匈奴游骑的卫青却违令而行,竟能直捣虎穴,耀兵龙城。唐朝王昌龄的《出塞》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是李广,但是直捣龙城的却是卫青。
这一次,卫青大获全胜,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第二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继续组织3万人远征匈奴,卫青自雁门出战,斩获了敌首数千,连战连捷后,汉武帝放心了卫青的军事才能,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卫青
五、收复河套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29岁,跟匈奴开战已经6年了,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并没有攻城略地,只是击败敌人。
对于汉武帝来说,收复河套是他的第一个理想。
河套就是黄河“几”字形里面的部分,今天的宁夏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被匈奴攻占过,秦始皇派蒙恬率大军夺回。
可是秦朝瓦解后,这里又被匈奴攻占,至今快100年了,汉武帝一直想收复这里。
机会来了,当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等地,今天的北京,将军韩安国抵抗得很坚固,汉武帝突然察觉到,声东击西,既然匈奴大军都去打燕京了,那么宁夏的河套地区不是空虚吗?
于是派大军进攻河套,卫青率领大军出击,在甘肃北部击败匈奴骑兵,占领河套地区,汉武帝在河南地置五原郡与朔方郡,并修筑朔方城,招募十万内地居民至朔方实边。此后这里就成为了汉朝进攻匈奴的桥头
西汉时期西北的屯田
公元前210年,蒙恬被赵高所害,得到伪造的诏书后自杀,河套从此被匈奴攻占,如今80年后被汉武帝收回了。
占领河套平原后,汉武帝看中了这里是平原地区,突然肥沃,利于农耕,派大军前来屯田,种植粮食,此后这里的粮食进而支撑了远征漠北的军力,卫青也被封为长平侯。
河套平原今天还是重要的产粮区,所产的面粉质量很好
六、封狼居胥
汉匈战争崛起了一大批名将,如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卫青多次出雁门、云中反击匈奴,每次都是斩首数千级,其中一次最大的胜利是河南之战,取得了整个河套平原,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即今天的内蒙古西部和宁夏等地区。
河南之战和漠南之战
此后的6年,汉武帝在休养生息,等到河套的麦子长出来了,桑弘羊的钱又弄来了,他又发动了河西之战,占领了河西走廊,今天的甘肃省,这一次领兵的却是一个年仅19岁的少年。
在对匈奴作战中,崛起了无数的传奇,比如生命短暂,仅仅24载的他。
他是一个传奇,他出生奴隶,双字名显示了出生的卑贱,他却是军事天才,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17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然而,他的一生又十分短暂,仅仅只有24岁。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
他就是霍去病。
汉朝骑兵
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就被汉武帝任命为校尉了,初战告捷,封为冠军侯。
两年后的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决定开始汉匈战争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河西之战,这一次让19岁的霍去病独自领兵出证,霍去病率军出击河西,6天中急行军一千多里,重创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此时的霍去病仅仅只有19岁,却在舅舅和汉武帝的教导下,耳濡目染,学会了打仗,堪称天才少年。
霍去病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这一次本来准备打成小规模的战役。
卫青从大同南部的定襄出击,霍去病则从代郡出击,分别率领5万骑兵出塞,战争一开始,卫青就圆满完成了追击任务,包围住了匈奴大单于,斩首了17000多首级,可以说,此次战役应该是圆满完成了,没想到战报来报,将军霍去病逃跑不见了。
卫青吓了一大跳,情报人员将此情报报到长安的时候,估计汉武帝也心里忐忑,但霍去病就是霍去病,之所以是不世出的名将,就在于他的胆大包天、天马行空!这一次霍去病公然违抗汉武帝的军令,在卫青已经击败大单于的情况下,率领骑兵出塞了1000多里,搜寻匈奴的左贤王部。
1000多里后,霍去病率领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大漠,随行的将军们都劝霍去病回头,然而他是一个倔强的人,没有达到目的,他绝不回头,没找到只可能是还没有到尽头,到了世界的尽头,一定会找个水落石出!
霍去病继续率领数万将士狂奔,这些人纷纷着了魔,跟着一个才20岁的年轻人胡闹,霍去病这一路上翻越了一做叫做离侯的山,渡过了一条名叫弓闾的河,深入了从来没人深入到的地方,果然遇到了匈奴左贤王部,将士们跟着霍去病,居然真的遇到了匈奴军队,个个欣喜若狂,汉军与之激战,根据史记记载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
取得了胜利,很多人劝霍去病回头,他继续乘胜追击,歼灭匈奴残军,一直追杀到了一做叫做狼居胥的山,就是今天蒙古国的肯特山,霍去病率领数万汉军在此举行了祭天封礼,汉军的兵锋一直达到瀚海,今天的贝加尔湖。
封狼居胥
这一次的战役本来准备打成小规模,没想到军事天才霍去病却把它打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决战,史称“漠北之战”。从李牧和蒙恬开始,历代中原名将大多在漠南和匈奴作战,从来没人深入到漠北,今天的蒙古国地区,霍去病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人。
这一战,匈奴战死8万人,历史学家估计当时的匈奴族只有50万人口,25万男性,13万军队,居然有7万被杀掉了,匈奴遭到了重创,从此之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漠北之战
班师回朝后,汉武帝并没有责怪霍去病的违抗军令,反而对这场空前的胜利大加赞赏,这也说明那个时代确实是奋发昂扬的时代,没有人顾忌所谓的名教礼法。
将士们经过这一役,对霍去病崇拜得五体投地,从此之后,在军中,霍去病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了,将士们没有一点异议。
但是天妒英才,霍去病仅仅24岁就病死了,从此封狼居胥成为中原武将的最高荣誉。
匈奴在汉宣帝时期归附,著名的呼韩邪单于归附,还迎娶了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汉匈和平,归附于汉朝的匈奴就被称为南匈奴。东汉时代,大将军窦宪还再次联系南匈奴和鲜卑一起出塞,暴击北匈奴,勒石燕然,北匈奴彻底离开草原西迁,一说欧洲的匈族即漠北的匈奴族,而南附的匈奴族由于祖先和汉朝刘姓公主世代通婚,纷纷改姓了刘,后来五胡十六国时期第一个政权汉赵的建立者刘渊就是南匈奴的后人。
霍去病
霍去病死了,但是他的战绩至今依然在传颂着。
七、征讨四方
除了匈奴,汉武帝在南方的用兵也颇值得一提,正是因为对南越的征服,使南越国归附汉朝,从而使汉朝疆土迅速扩大,也使得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划归中国,两广地区自秦朝以后得以重归中国版图。
南越国一直和汉朝关系较好,也基本能保持表面上的臣服状态,虽然在吕后时期,南越王赵佗曾暗中策划独自建国,自称为帝,但后来汉文帝还是册封了南越国王。
南越国
其实征服南越国,也很像完成秦始皇的事业,秦始皇就曾经发动50万人征服百越之地,结果秦朝灭亡后,身为南方军最高指挥者的南海郡尉赵佗,却建立了南越国,狮子座的汉武帝绝不容忍。
南越国地图
可是这个南越国位于岭南,实在太偏僻了,从陆上进攻,还真的几次攻不进去。
关键时刻,一个叫做唐蒙的人立功了。
公元前135年,闽越国发兵南侵南越国,在南越文王赵胡的请求下,汉武帝派人从北边攻打闽越国,闽越国权贵不得不杀闽越王驺郢以求和。
结果事成之后,南越国宴请试着唐蒙,唐蒙无意中吃到了一种酱,名叫做枸酱。
唐蒙问南越国,这是什么?
南越国说,这是一种酱,来自于蜀地。
唐蒙心中一惊,蜀地在西南,南越国在东南,蜀地的东西怎么运到南越的呢?
回去之后,唐蒙禀告汉武帝,说蜀地和南越国一定有一条水路相通。
派人一查,果然,蜀地南部和南越国有水路相通,这就是今天的珠江。
于是,汉武帝派人来到蜀地南部的夜郎国,还诞生了夜郎自大的成语。
汉武帝灭掉夜郎国后,建造了很多大型船只,史称楼船军。
楼船军
顺着珠江南下,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掉了南越国,正式管辖两广和海南岛。
三年之后,又是靠着楼船军,汉武帝灭掉了滇国,正式管辖云南。
此后,汉武帝又征服了卫氏朝鲜,设立了四郡,汉朝领域之广,空前未有。
西汉地图
可以说,后世不管是唐太宗还是明成祖,开疆拓土都是以汉武帝作为模本的。
当然了,既然汉武帝谥号叫做“武”,威强睿德曰武,自然是讲究军功的,他击败匈奴、通西域、灭掉南越国和朝鲜,自然是赫赫武功。但是其实汉武帝的文采也还可以,他的《秋风辞》就是例子: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有的时候还很可爱,真性情,且重感情,他喜欢和大臣们一起商议军事部署,且丝毫没有架子。他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说,创立了年号、创立了内朝、思想上独尊儒术、推行盐铁官营,这几点都影响了封建社会2000年之久。
但是同时,他又独尊专行,仅仅因为司马迁为李陵求情便对他宫刑,晚年昏聩听信谗言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历代秦皇汉武并称,说汉武帝独断专行有过之无不及,汉武帝确实像秦始皇一样好大喜功,都喜欢巡游,都曾经封禅泰山,历代皆说,汉武帝有亡秦之过,仅仅因为后任休养生息才避免了亡国。
老年汉武帝
汉武帝,有人喜欢,有人厌恶,但不得不承认,他是第一个把汉文明推进到传统秦朝范围之外的,所以 今天,他的国号还是民族的名字,至于别人喜不喜欢他,已经无所谓了,他也不会在乎。
西汉时期的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