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关注刘焕解读十大帝王系列,该系列首发于公众号,原本是“刘焕解读星座名人”系列。因很多人不喜欢星座元素,修改后去除星座元素,变成解读十大帝王系列。
1、
2、
3、
4、
5、
6、宋太祖
一、一统天下
其实,五代的动乱和中国其他历史时期的动乱根源并无不同,归结于一点就是强枝弱干。中央控制不了地方,那么乱世自然不可避免,而治乱之法当然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即强干弱枝,也就是赵普所说的“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唯有此,才能扭转时局。
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代了后周之后,凭借着后周柴荣改革的基础,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
柴荣即位前后的后周,后周的地盘已经极大扩大,南唐的江北之地几乎全部丧失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采取的是远交近攻,先灭三晋,再灭楚齐的办法,同样,赵匡胤的统一也是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其基本战略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就是用少数兵力抵御北方的契丹,而以优势兵力和较集中的力量对付南方,逐一征伐。
那么,五代十国纷繁乱世,要如何来终结呢?
我们看下两张图
这两张图分别是东汉末年的三国前夕,以及五代初期,可以看出,基本上版图类似。
袁绍类似于晋王李克用的地盘。
曹操类似于梁帝朱温的地盘。
孙权类似于吴(后来的南唐)的地盘。
刘表类似于后来的楚国的地盘。
刘璋类似于前蜀的地盘。
不过就是南唐并没有孙权的孙吴大,南方还有江浙的吴越国、闽地的闽国和两广的南汉国这三个割据政权。
所以,五代十国其实有点类似于东汉末年,三国形成前的乱世局面,只是持续时间长点。
我们回顾下曹操的统一历程,先在官渡之战战胜了袁绍,后来南下荆州,取得荆州之地。
只是后来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击败了,而蜀地和吴地后来形成了蜀汉和东吴,这就是持续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了。
所以说,五代十国虽然分裂得更细碎,且在魏晋南北朝都统一的南方也支离破碎,但其本质上其实还是类似于三国的。而三国乱世的终结,正是先灭蜀国,后灭了东吴。
五代经过数十年的兼并,最终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后的后周空前强大,那么柴荣知道,蜀地和吴地是统一的最大障碍,他西征取得秦凤四州,南征取得南唐淮南十四州,为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太祖画像
那么,在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柴荣后,统一天下的日程自然被提上了,既然曹操统一天下,先从征服荆州开始,那么赵匡胤也决定如此,所以他制定了策略:
攻取荆、湖,中间突破。
原来在今天的湖北,有一个叫做荆南的割据政权,又叫做南平,只要攻取了这里,西可以攻打蜀国,东可以攻打南唐,这里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的那个韩国。
公元963年,建国3年,已经兵强马壮的宋朝灭亡了荆南,同时占领了当时群龙无首的湖南,为统一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平灭亡后,打开了蜀和吴两条路
接下来,打哪个呢?
统一楚地之后,南方主要就是蜀地和吴地,类似于三国的局面了。
此时的北宋很像三国时代的曹魏,两边是蜀汉和东吴
这个时候的历史我们知道,曹魏最终灭亡了蜀汉,最终被晋取代,但是东吴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此时的后蜀国,军事实力不强,远不如蜀汉,且物产丰富,征服了后蜀,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宋朝的国力。
公元964年,后蜀欲勾结契丹、北汉,夹击宋朝,但这事被宋朝知道了。宋太祖早就想打后蜀,正愁找不到借口,当获得了后蜀勾结北边的文书,高兴地说:“吾西讨有名矣。”
于是,宋太祖命王全斌为帅,率兵六万,兵分两路向后蜀挺进。结果,后蜀国享受和平太久了,军队不堪一击,北宋仅用了65天,就消灭了后蜀政权。如今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后蜀国主孟昶并不昏庸,但是后蜀国毕竟国力不行,从被周世宗柴荣夺取四州开始,就已经注定灭亡了。
统一楚地和蜀地之后的宋朝,对于南方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灭亡荆湖、后蜀后,南唐、吴越主动的表示对宋臣服,只有两个汉拒绝,就是广东的南汉,以及山西的北汉。赵匡胤知道北汉的危害性,柴荣高平之战,对战北汉和契丹联军的画面恍若昨天,于是赵匡胤决定打北汉,可是迟迟攻不下北汉的首都太原,刚好下大雨,士兵病倒一大片。宋太祖一看,先留着北汉,打下那个南汉吧。
公元970年,宋朝进军南汉,南汉国甚至派出了大象部队,北宋名将潘美采用火攻击破了南汉招讨使郭崇岳,之后又攻陷兴王府,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宋灭楚蜀粤作战图
就此,整个南方只剩下了东南地区的南唐了。
此时的北宋,已经形成了对南唐的全部包围,比如晋灭吴、隋灭陈的时候,地盘更大,优势更多,而南唐曾经称帝,却被周世宗柴荣打残,取消了帝号,此时江北之地全部失去,只是苟延残喘,南唐后主李煜,是著名的词人,但是并不会治国。
宋军在采石矶击败南唐军对,宋军抵达金陵城下,李煜才慌神了,急忙派大臣到开封乞求宋朝退兵,说南唐一直对宋朝百依百顺,没有得罪之处,宋兵出师无名。而宋太祖却握着剑断喝道:“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拒绝了南唐的请求。
宋灭南唐之战
最终,金陵被宋军围困近一年后,南唐灭亡。
正准备攻打北汉的时候,宋太祖突然驾崩,其弟弟赵光义即位,即宋太宗,还留下了“斧声烛影”的传说,宋太宗最终灭掉了北汉,吴越国也纳土归降,统一了五代十国的乱世。然而,宋太宗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进攻契丹,却在高粱河之战中被击败,全军覆没,此后宋辽多次作战,直到“澶渊之盟”的签订。
平心而论,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国并无多少硬仗,与秦始皇灭六国的几场大战并不能比,甚至不如隋灭陈之战的难度,究其原因在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已经奠定了中原统一的基础了,且夺取秦凤四州和淮南十四州后,后蜀国和南唐国基本上就是苟延残喘了。
北宋版图
北宋的版图乍一看很大,可是和汉唐相比,就逊色多了,尤其是与辽国相比,一下子就显得太小了。
北宋和辽朝版图对比
赵匡胤统一天下的难度严格说来,比秦始皇要小,毕竟周世宗柴荣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就如同隋文帝杨坚,已经有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掉了北齐,但赵匡胤坚持了正确的军事方针,每次战役都亲自部署,亲临前线,他终结五代十国乱世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北宋心中永远的痛——幽云十六州,周世宗柴荣收复了三个州,此后一直到1368年徐达北伐才收复
不过,赵匡胤最大的功绩并不是如此,严格来说,幽云十六州也未收回,赵匡胤最大的贡献在于政治改革。比如“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武夫开文治的一个重要举措。公元961年,也就是陈桥兵变赵匡胤当上皇帝后的第二年,赵匡胤退朝后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诸高级将领留下饮酒,酒桌上说出了自己想要让他们解除兵权回乡养老的想法,可以说是威逼利诱,诸将官于是听从了赵匡胤的意见,第二天就纷纷辞职回乡养老了,赵匡胤赐一一准奏,并且给这些将领优厚的退休金。就此,这些人被解除了兵权,但都安享晚年。
二、政治改革
在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称,宋太祖似乎与他们相比较为逊色,但就政治制度的革新来说,这四位帝王都极为重要,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汉武帝极大加强了皇权,隋文帝和唐太宗的改革,比如三省六部制,极大地削弱了相权。
那么,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主要就是针对的唐朝和五代十国的教训。赵匡胤曾对宰相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他的改革就是要永远消除藩镇。
唐朝曾经无比强大,可是地方节度使权力太大,酿成“安史之乱”的悲剧,盛唐繁华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一蹶不振,终于酿成了五代十国的小分裂局面,虽然比起南北朝的大分裂来说,时间并不长,但是造成的破坏空前激烈。
唐朝藩镇图
等到宋朝建立,这些藩镇还存在着,简直就是新朝代的定时炸弹,不解决它们,真的寝食难安。
赵匡胤采取了三板斧削弱藩镇的权利。
第一板斧,大规模削弱权利。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县等地方官。三年一更换,直接对中央负责,向朝廷奏事,不再听令于节度使。节度使再牛,也不是神仙,也需要下层人来做事情,这些人都是中央的人,三年就更换了,节度使就没有了自己人可言。
第二板斧,收了钱袋子,宋朝于各地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留,这样地方的财权就完全收归中央了。藩镇们没有钱,只能哭着跟中央要,谁会造反呢。
第三板斧,抽了他的士兵。对于节度使的军队来说,大量抽调到中央,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禁军,只保留一小部分军队给藩镇,让他们没有人可以用来造反。这样中央禁军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编成厢军,只供杂役,地方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
通过这些措施,唐末五代的那种专制一方的藩镇,宋初就逐渐消失了。
这些措施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从北宋开始的1000年,没有产生大规模的分裂时期,多亏了这些改革,从这点来说,宋太祖对于历史影响巨大。
可是,问题来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央的官员、兵员和钱财越来越多,地方的却越来越少,如果外敌入侵的话,边疆的节度使怎么抵抗呢?靠老弱病残去打仗吗?所以整个宋朝,武功远远不如唐朝,就是这个原因。甚至五代的河东节度使李存勖都可以击败契丹,宋朝却举国之力击败不了,就在于此。
此外,中央的官员、兵员和钱财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就是著名的“三冗”问题,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都要解决此问题,这也成为后积贫积弱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想解决此问题,却无能为力
同时,赵匡胤对于藩镇割据是真的怕了,他极大地加强了皇权,首先,他担心宰相权力过大,在中央朝廷,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最终演变成明朝直接废除了宰相。
在地方的话,设立了转运使,负责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同时,地方行政机构从唐朝的“道”变成了“路”,虽然承接着藩镇时期的名称,但是权利被大大缩小了,宋朝的路已经非常细小化,有着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子。
北宋的各路
可以说,赵匡胤极大地影响了宋朝和历史,不过宋太祖自己虽然出身行伍,是军人出身,且武功高强,没什么文化水平,但他尊重读书人和士大夫,还重视图书建设。他在东京汴梁建造了国家图书馆,当时中原动荡百年,图书馆基本上没什么书,灭后蜀国后,收成都图书,灭南唐后,收金陵图书,且得到吴越国献书。藏书丰富了十倍都不止。
这些珍贵的典籍在五代十国乱世中被珍藏于南方各小国中,都被搜罗,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他性格迥异,非常爱看书,就利用皇家图书馆珍贵的典藏,命人编辑了《太平广记》和《太平预览》等书。《太平预览》是一套大型丛书,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代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如今很多人窥见晋唐古书,都要从这本书里找,这本书保留了唯一的辑录,如果不是这本书收录了,很多珍贵的典籍就再也没有了。《太平广记》则是专门辑录小说的书,鲁迅曾经根据这本书的辑录,自己编辑出一本《唐宋传奇集》,可见其珍贵价值,这两本书虽然是宋太宗所编写的,但是离不开宋太祖搜罗的图书。
太平广记
三、可爱人格
皇帝有不少好皇帝,更有不少优秀的治国者,比如说唐太宗,但是他们并不可爱,可能你也不愿意跟他们交朋友。
皇帝中真正可爱的性格是赵匡胤,赵匡胤心胸开阔,了无猜忌,在乱世中能得到众人的拥立,也是有他过人之处的。几个小故事能够反映这点。
做了皇帝之后的赵匡胤某天乘车驾出行,有刺客放冷箭射中车盖上的黄伞。
护卫们都吓坏了,赵匡胤却哈哈大笑。
站起来指着自己胸口说,来啊,朝这射呀。
等到回宫,大臣们要派人调查缉捕刺客,赵匡胤表示,不必,这人技术太差,让他再练几年吧。
真不愧是武将出身,好胆气,也很幽默。
赵匡胤喜欢和朋友打成一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大臣赵普早年就是赵匡胤的朋友,后来赵匡胤变成了帝王,赵普成了宰相,他们还是亲密无间。
有一次,他想要用任命符彦卿来管军,赵普力谏不可。赵匡胤说,我自认待他不薄,他不会背叛我的。
赵普说那你当年是怎么背叛的周世宗?
这一说,说的赵匡胤哑口无言。
可以说,连魏征也不敢直接跟李世民说起被李世民杀死的李建成之事吧,宋代君臣关系好,就是从赵匡胤开始的。
赵普
赵匡胤不记仇,同时心胸很宽广,某次御宴,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开始耍酒疯。
赵匡胤让人把他拉下去,他还死赖着不走,在宫门口嚎啕大哭。
第二天有人上章弹劾他,说这家伙昨日大哭,是在哭周世宗柴荣。怀念前朝,可是杀头的大罪。
赵匡胤说,此人不过一个酒鬼罢了。他以前是世宗臣子,这事我也是知道的。况且他一个书生,哭两声世宗,又能如何?
同时,赵匡胤还心直口快,十分可爱。
宋初有些工匠做活的时候不爱惜木料,截长为短,斩大为小,很是浪费。某次赵匡胤寝殿的大梁破损,有人提议从一块大木料上截一段下来换上。赵匡胤大怒,在批复里怒骂道:截你爹的头,别搞这事。发完火后也并未怪罪那人。
虽然赵匡胤本人是个武夫,但是他爱读书,善待读书人,立下祖训,要求不杀士人,不能以言杀人,确实难能可贵。
赵匡胤实在是个很可爱的人。
赵匡胤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