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提拔,作为体制内一种择优选优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带来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同时也给自己进入一些圈子的机会,毕竟不管怎么样都算领导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拔都是好事情,也有可能是烫手山芋,也有可能是干不下的苦差,更有可能是背不掉的黑锅。
曾经在某省就发生过,当地组织部门对两名拟提拔为副科的干部进行考察,没想到的事,这两名干部都表示不愿意提拔,不接受组织安排,最后被“全县通报问责,并被建议调离”的处分。
其实,在县级,很多人都不愿意“升职加薪”,即使是指导对自己未来的职场晋升有影响,此后无法再次提拔,但很多人还是明确表示拒绝。特别是这几种提拔,更是没有人愿意去。
第一种,去偏远乡镇任副职。
乡镇在县级是作为年轻干部锻炼的主战场,很多地方的组织部门都倾向于将二十多岁的年轻干部放到偏远的乡镇进行岗位锻炼,过一段时间再调回。
但是,乡镇作为体制内最基层的单位,条件艰苦、工作繁多成为常态。最近这些年还稍微好一点,特别是前些年的脱贫攻坚,乡镇干部基本上都是吃、住在村子里面,很多时候一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
我所在的市,有些乡镇距离县城的车程有五六个小时,一天只有一趟班车,每个月进去上班之后就不想出来,毕竟太远了。因此,这个地方的干部当地组织部门基本上都是提拔未婚的年轻干部,或者是在镇上已经成家的干部。
如果已经结婚的要提拔去这种乡镇担任副职,还是要慎重对待,毕竟工作是为了生活。
第二种,去事情频发的高风险岗位任职。
有的时候很魔幻,县里面总有那么一两个单位,其领导干部频繁出事,要么就是落马被查,要么就是前任身体状况无法承受,要么就是所管理的领域出现问题。
比如有的地方安全生产任务严峻,工作繁多,责任主体杂乱,这种就是属于高风险岗位了。如果说应对不好,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很有可能淹没你未来的职业生涯。还有比如前些年的卫生局长,城管队长,都是属于高风险岗位。
作为一个副科,都只能是执行上面的决定,但是确是主要责任人。很有可能别人是一个警告,而你就有可能是撤职降级。
特别是现在的自媒体时代,一个小的舆论都可能成为点燃你职业未来的火星,引起的爆炸甚至可能让你降回原级。如果要提拔到这样的岗位上,一定要认真思考。
第三种,去综合协调性机构任职。
很多地方为了应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重要工作,往往会成立一个临时性机构。这种机构看似班子健全、规格级别高,其实说的话理都没人理,协调非常困难。
而且,在这些任务完成以后,很难保留原职务,基本上都是“发配原籍”,打哪儿来回哪儿去。
有的单位领导为了应付上面领导的要求,通常都是选择单位里面年龄比较大的,工作任务少的,工作能力差的人去,算是给上面领导一个交代。
如果你又年轻又有能力,到这种机构去任职,一方面你资格可能没别人老,使唤不动别人;另外一方面对其他单位的协调也很困难,而你作为任职的领导却会忙得脚底板朝天。
第四,光杆司令型
这样的单位虽然不多,但是在现在编制严格管理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单位处于既是干部又是员工的状态。
特别是在老龄化严重的单位,病假的、病休的,能够正常上班的都没有几个。我知道的一个县级单位,编制虽然有6个,但是一个干部癌症常年病休,2个退出领导序列,一个正职,一个副职,还有一个办公室主任,外加一名公益性岗位。
作为副职,他能够使唤的也就只有这个公益性岗位了。
在这样的单位,也就没有什么领导科员之分了。同时,这样的单位往往预算也很少,没钱难办事,很多工作也不得不搁浅。
当然,提拔作为组织上的决定,我们首要的还是讲求服从。现在的干部提拔一般都是先决定提拔之后,公示之后再确定具体的工作岗位。除非一些掌握资源多的,很多人在考察谈话之前是很难知道自己拟提拔的岗位的。
所以,我们要在服从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这样才能一方面降低自己“畏首畏尾”的负面影响,另外一方面才不会耽误自己的职业前途。毕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你垮了,你的家庭还能够和睦吗?
一看你的文章,都知道你啥求都不懂
有些乡镇距离县城的车程有五六个小时,一天只有一趟班车......你们县那么山卡拉吗
现在考公考编如果不是为了退休,那就毫无意义了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我不怕苦,让我来
无坑,,看 ̄  ̄)σ自己适合
图书馆馆长咋样
第一条就说明小编是文盲
曲线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