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贺老总去开会,别人都喝茶水,贺:为啥只有我是白开水

历史壹刻钟 2023-05-08 19:11:51

1954年,贺老总从军区被调回京城。

当他前脚刚到京城,后脚就受到新任务,组织要开个紧急会议,于是贺老总顾不得休息立马赶去会场。

会议现场十分热闹,里面坐着的都是打仗期间的老熟人,贺老总喜不自胜,他一边与故友寒暄,一边找准座位落座。

可在开会期间,贺老总意外发现一个细节,只见其他人的杯子里都被斟满茶水,只有自己面前放着一杯白开水,这让贺老总很是不解。

他疑惑地望向四周,却发现周围人清一色喝着茶水,唯独自己的杯子里不见丁点茶叶。

这一幕让贺老总尴尬不已,他小声嘀咕起来:“奇了怪了,为啥只有我的杯子没放茶叶?莫非得罪了谁?”

说到这,贺老总大脑也飞速运转起来,他迅速地回忆着这几天回京路上所做的一切,仔细回味着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可最后思来想去,他还是没想到自己得罪了谁。

然而,这么明显的区别对待现实摆在面前,要说不是被人针对,也说不过去。

贺老总眉头紧皱起来,他越想越觉得离谱,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一旁的李富春发现了贺龙的异样。

李富春是位知识分子,他的身上有着文人特有的敏锐劲。当他转过头来看了看抓耳挠腮的贺老总,又看了看桌子上的白开水时恍然大悟,于是轻轻拍了拍贺老总的肩膀笑着问:“是不是想喝茶啊?交钱了吗?”

这话听得贺老总更是一头雾水,他茫然又气愤地问:“什么?喝茶还要交钱,哪里的规矩?”

眼看刚烈如火的贺老总差点来气,李富春赶紧解释起来:“这个规矩可是组织的定的,你喝的白开水不用交钱,但要想喝茶就要交一毛钱。”

一听是组织定的规矩,贺老总也不好多说什么,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会场因茶水闹别扭的事竟然传到毛主席的耳朵里,后来还是毛主席先借给贺龙一块钱,让他交了茶水费这才了事。

一、喝茶要交钱,一毛茶水的背后,竟和当时的艰难国情有关

回到家后,贺老总怎么也想不明白,组织为何和会制定这样一个奇怪的规矩。

原来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和当时的组织财政状况离不开关系。

在解放战争末期,连连战败的国民当局或许早已预料到失败的结局,便开始提前规划起后路来,他们用数百架架飞机大量向海外转移金银财宝,留给我党的只是一个被吃空了的国库以及民不聊生的破败景象。

为了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与多个势力进行周旋,那些艰难岁月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当时,这个新生的国家危机四伏,东北有美军的觊觎,南部有敌特的小动作,上还没解决民族解放问题,下尚未缓解民众粮食问题。

而这一切的根源问题,还是我们不足以强大,财政不足以充裕。

种种困境之下,要想打通前路绝对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面对重重压力,我们一方面要派志愿军前去东北亚支援友军,一方面要清剿敌特残余势力,另外一方面,还要带动老百姓积极发展生产建造经营。

可有由于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老百姓要想发展生产都困难重重。借用毛主席所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能造桌子椅子,板凳茶壶,但是一台拖拉机和一架飞机都造不出来!”

千万别觉得这句话夸张,这其实是建国时期我国国情的基本写照。为了改善这个现状,全体人民从上到下一致勒紧裤腰带,大家齐心协力省吃俭用,将节省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钢刃上。

那个时候,日子虽然过得十分艰辛,老百姓也时常吃不饱饭,但都心里暖洋洋,每个人活得有奔头有滋味,因为大家相信党从来没放弃过老百姓。

为了和老百姓的关系更加亲密,组织的领导人不惜抽出宝贵的工作时间,亲自来到底层视察民情。

有一次,周总理在底层视察时,他看见采茶阿姨们为了摘取到新鲜的茶叶,总会冒着炎炎烈日来到茶园进行采摘、晾晒等作业,这让周总理十分感慨,原来我们常喝的茶叶采摘过程流程竟然如此复杂劳累!

他当即就下了个重要决定:在开会的时候,要想喝到茶水,每个人需要交一毛钱。

可别小瞧这一毛钱,在现代,一毛钱似乎买不了什么。但在70年前一毛钱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买到十斤大米,好几斤蔬菜,也能够买一张电影票。

那会的物价普遍低廉,人们的总体薪资并不高,你可能想不到,就连毛主席也仅仅领着五六百块钱的薪水。

但是周总里在制定出这个规矩以后,组织从上到下都在默默执行,没有人站出来抱怨过一分。

而向来节省的周总理,每次在开会时都主动掏腰包提前给钱。在喝完茶水后他都舍不得倒掉,总是重复的使用着那些早已被泡到发白无味的茶叶,直到秘书提醒时他才念念不舍地吃掉茶叶,重新更换新茶水。

周总理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大家都非常敬重他,就连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贺老总也对周总理十分尊重。没过多久,当贺老总了解到一毛钱茶水背后的故事时,更是对周总理肃然起敬。

此后,贺龙每次开会时都会随身携带一毛钱,这样,他就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共同坐在会议室里,品尝到那份甘醇的茶香。

二、贺老总与茶:少年运送过茶叶,对茶叶颇有研究

在那个没有饮料的年代,茶水则是最好的天然饮品,茶叶可以提神抗疲劳,也可以解渴,这点毋庸置疑。

若不是为了喝到甘美的茶水,贺老总断然不会随意花钱买东西。说起来,他的一生和茶叶有着不解之缘。

他本是南方人,又是生活在茶乡,从小就闻着茶叶的芬香长大,少年时,他曾做过搬茶工,每天的任务就是将茶叶从一个地方驮到另一个地方叫卖,等换取到其他物资后再返回来。

这种生活虽然枯燥,但长期与茶叶打交道,也让贺老总无师自通学会了如何品茶和鉴茶,只要是茶叶,不管产地是哪里,他都能鉴别出个一二来。

总之,这段搬茶工的日子,不仅丰富了少年贺老总的人生阅历,也让他结交了好几个茶业领域的朋友,后来在和老总的引领下,这些朋友先后加入党中,成为早期的党员志士。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老乡为贺老总寄过来一包刚采的茶叶。本来,这包茶叶代表着老百姓的质朴心意,谁也不想从茶叶身上得到些许恩惠和报酬。

可贺老总考虑到老乡们的生活不易,他在收下茶叶后,特意托人给老乡们送去一封感谢信,信里还夹着几十元钱。虽然信中并没多说什么,但从这封信言语简短态度温和的信里,就能充分感受到和老总的真诚和善良。

然而,在茶水上大方出手的贺老总,私底下时为人却相当勤俭。

三、贺老总一生节俭勤劳,子女皆是人中龙凤

贺老总的身世非常艰难,他1896年出生在湖南的某个贫苦农家。拮据的生活让他过早成熟起来。早在少年阶段,当其他同龄孩子正在私塾念书时,贺老总已经走向社会闯荡江湖。

那段闯社会的经历,让他吃尽了苦头,不到20岁的他曾三次入狱,但这些艰难的岁月造就了贺龙的顽强意志,他为了追求真理,曾不屈不挠扛着两把菜刀闹革命。

机缘巧合下,贺老总加入到红军队伍,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既参加过长征,也抗击过日寇,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创下了很多奇迹。

1938年的一次战斗中,贺老总冒着生死危险,不顾敌人的毒气干扰,毅然坚持带队指挥,他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让人叹服。

一场场战斗让贺老总威名远扬,人们只要听到他的大名都会竖起大拇指夸。

1955年,全国第一次大授衔中,贺老总因为骄人的功劳被授予元帅,而他能有这个荣誉绝对实至名归。

不过,无论走到哪里,在面对这些虚名浮利时贺老总始终不卑不亢,哪怕他贵为元帅,他都从不摆架子,生活作风也总是低调至极,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

贺老总曾经一套旧棉服,这套衣服陪他度过了艰难的长征岁月,也陪他打了很多次胜仗。

不管他如何纵马横刀南征北战,他始终将这件衣服随身携带着。

久而久之,这件衣服变得皱皱巴巴,颜色也风吹日晒的洗礼下逐渐褪去光彩。可即便这样,贺老总依旧舍不得扔,只要天气寒冷时,他都要取出来穿在身上。

堂堂军长这样节俭,让警卫员都看不下去,某天,警卫员趁贺老总不注意时偷偷将这件衣服撤下来,并为他准备了一身新棉服。

可贺龙看见后立马让人将自己的旧衣服重新换回来,继续穿在身上。

警卫员心疼地说:“军长,你这衣服破破烂烂的,马上要到冬天,该换一换了”

贺龙却语重心长地告诉警卫员:“你既然尊称我一声军长,那我更加做到勤俭节约的带头作用,不能因为衣服旧了就换新衣,再补补还是能穿的嘛!”

建国后,贺老总终于不再那么奔波,即将步入晚年的他也有空闲坐下来与家人好好吃顿饭。

尽管日子变得越来越好,可贺老总始终不忘教导子女要节约粮食,如果一粒米饭掉在地上,他都会小心翼翼捡起来,吹几口气放在嘴里。

在他的身体力行下,全家人吃饭从来不会浪费一粒米。

贺老总的女儿贺晓明曾说过,我们家有一条家规叫“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个家规是当年贺老总夫妻俩制定的。

在平时里,贺老总常教育孩子们一定要踏实学习和工作,长大后要热心回馈社会。在贺龙夫妻俩的教育之下,子女们皆为人中龙凤。

女儿贺晓明和贺捷生都继承了父亲优良的基因,她工作踏实而又努力,后来分别获得少将军衔。而儿子贺鹏飞不仅是我国辽宁舰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海军中将。一家之中走出来四位将才,实属让人羡慕。

结语:贺老总戎马一生为民为国,他刚正勇猛而又勤俭节约,无论身居何处都力行勤俭,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相当出色,这样的老总又如何不让人又肃然起敬!

参考文献:

【1】党史上的今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2021-05-08]

【2】纪念贺龙逝世45周年--党史频道--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1-06-10]4

【3】1969年6月9日,开国元帅贺龙逝世 - 中国军网 [引用日期2021-06-10]5

【4】贺 龙--资料中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1-06-10]6

【5】贺龙大事年表 (1973年――1982年)--专题报道--中国共产党新闻[引用日期2021-06-10]

0 阅读:7

历史壹刻钟

简介:影像重现历史,文字回顾历史,时间不可倒退,此刻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