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个年代(92)—童年美食:米豆腐

谈谈农的鼓与呼 2024-03-17 02:15:31

文:郑学良

再苦的岁月也有甜蜜的时光,再平常的食物也有美食的味道。

农村生产队时代,整个社会物资短缺、生活条件差,人们常为一日三餐的生计而劳累奔波,农村人们生活更甚,只求生存温饱,不求奢华美食。但是,尽管生活拮据,但对美食的向往、对味蕾的迷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也会创造条件满足下味蕾的需求,享受到来之不易的美味,只是在那个年代,美食美味都是些廉价、普通、自然的食品,这当中,米豆腐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米豆腐,大家可能会想到一部叫做《芙蓉镇》的电影,这部电影在八十年代末红极一时,电影《芙蓉镇》不仅带火了当时的拍摄地—湘西王村,以致于后来该地直接更名为芙蓉镇,成了热门旅游景点,也带火了当地一种特色小吃—米豆腐,如今,你只要去芙蓉镇,就会看到星罗棋布的米豆腐摊子,会品尝一碗地道的“王村米豆腐”。

米豆腐不仅芙蓉镇有,应该种植大米的地方都有制作和吃米豆腐的习俗,因为制作米豆腐的原料就是大米。今天,米豆腐是一种风味小吃,在过去,它更是农村儿童的一种童年美食。

生产队时代,农村生活贫穷,即使是儿童,能吃上饱饭就不错了,儿童们呢,除了贪玩的天性外,还有贪嘴的天性,为了给粗茶淡饭的生活增添一点调剂品,家中大人们也会想方设法弄一些食品,满足一下孩子们的口腹之欢。因为那时穷啊,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去外面,家中鸡鸭下的蛋都舍不得吃,要用来换油盐,更不可能用钱去购买零食吃,只有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吃食品,这其中,做米豆腐吃最常见。

制作米豆腐几乎不需要成本,其原料就是大米,每家每户都有,虽说做米豆腐要消耗大米,那时粮食紧张,大米是很珍贵的,可米豆腐能当饭吃,可以冲抵粮食消耗,并且味道独特,还可以改善下口味,何乐而不为?所以,尽管那个年代不富裕,粮食也很紧张,但丝毫不影响农村家庭制作米豆腐吃,一般一年之内都要制作个二三回,权且当作全家的美食。

制作米豆腐一般选择晚上或者大雨等天气,不耽误出工劳动挣工分。那时制作米豆腐全是手工,工艺也不复杂,每个农村社员家庭的当家女人都会,做米豆腐成了母亲们的专利。首先,将大米(最好是早稻米)用水浸泡几个小时,然后就是磨米浆,一对石磨,用勺子舀半勺子米半勺子水,倒入石磨孔中,然后转动石磨,辗碎大米后变成米浆,流入早已置好的木盆里,相对来说,磨米浆是个力气活,磨久了,手臂酸痛无力,所以,家里做米豆腐时,孩子们都会来帮母亲推磨,一家人说话嬉戏,热闹又温馨。

米浆磨完后,就到了熬制环节了,先要准备熟石灰沉淀出石灰水备用,将米浆倒入大铁锅中,安排一个孩子专门烧柴火,火要文火,慢慢熬煮,中间加入石灰水,母亲则用一桶长竹棒在铁锅内不断搅拌,防止沾锅,慢慢地米浆变稠,鼓泡响动,直至浓稠状,就起锅倒进木盆中,让它自然冷却几个小时后,就成了粘连凝结在一起、软乎乎的一盆米豆腐。要吃米豆腐时,用刀划开成方方正正的一块块米豆腐,再用细线划成颗粒状或压制成圆粒状。

米豆腐本身没有什么味道,甚至因为加了石灰水的缘故,一股碱味。米豆腐的灵魂是调料,调料也决定了米豆腐的味道。家乡米豆腐的调料,肯定离不开一碗辣椒油,辣椒油选用的本地产晒干的红辣椒,用铁锅炒香,然后捣碎成粉,加植物油调和成辣椒油,香辣无比。

米豆腐既可以当佐餐,也可以当主食吃。吃米豆腐时,除了倒上一勺辣椒油外,还要加上姜葱蒜末、豆豉、酸萝卜丁等,调料越多越杂越好,混合了各种味道。加入了各种调料的米豆腐,色彩红艳、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米豆腐最是开胃,米豆腐本身软柔,加上调料综合,香辣、酸咸、爽口,一入口,滑嫩清爽,仿佛全身每处味蕾都被打通,感觉是特别地美味和享受,让人欲罢不能,吃了一碗又一碗,一直到肚子撑圆为止。吃米豆腐不用担心撑坏肚子,因为它易于消化,明明肚子吃得鼓圆,连走路都得慢下来,可过了个把小时后,就又消化掉了。

所以,那个时候,制作和吃一回米豆腐,都是很盼望、很享受的事,甚至有过节一样的气氛和满足,谁家做米豆腐吃,小孩子好羡慕。现在,米豆腐也很常见,街边的小吃摊多的是,只要想吃,随时可以吃上,只是现在的米豆腐,磨浆不再用石磨,而是用机器打米粉,少了点原始、自然的味道,当然更少了全家做米豆腐的热闹和期盼。

0 阅读:0

谈谈农的鼓与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