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宁夏:银川的“海景”奇观,和贺承珍的排水系统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08-26 16:36:25

前两天的一场大雨(或者可以说是暴雨),让银川“海景”频现,以至于让很多网友说自己的房子升值了,都变成海景房了!也有人说自己终于明白了自己买车为什么条目上有个“车船税”的说法。

确实,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为银川城披上了一层朦胧的水雾面纱,更在街头巷尾勾勒出一幅幅别具一格的“城市水墨画”。

雨水汇聚成流,沿着低洼处缓缓前行,偶尔跃上路面,与行人匆匆的脚步,还有车来车往的繁忙,交织出一曲雨中的交响乐。社交媒体上,一张张“海景”奇观的照片和短视频迅速走红,幽默中带着几分无奈,却也透露出银川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这场大雨,虽然给城市带来了一时的困扰,但也让人们看到了银川不同寻常的一面,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人们对家园的热爱与珍惜,也同时在提醒大家在面对自然的力量时,既要保持敬畏之心,也要积极行动,共同守护美丽的家园。

雨后初晴,天空如洗,银川城也似乎焕然一新,换上了更加清新的容颜。那种分明的秋让人眼前一亮。街道两旁,树木更加郁郁葱葱,花朵在雨水的滋润下更显娇艳欲滴。

而那些曾短暂成为“海景”的低洼地带,如今已恢复平静,只留下些许湿润的痕迹,提醒着人们这场大雨曾留下的深刻印记。

大雨遇上周末,很多人们趁着雨后的好天气,走出家门,或漫步于公园小径,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气;或驱车前往郊外,探寻那些因雨水而变得更加神秘的自然景观。雨后的银川,仿佛被重新激活,每一处都散发着勃勃生机。

很多人把大雨造成城市内涝,归结于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其实,人口的过度聚集,带来的一些问题在很多城市都存在。银川也是一样,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和改进的过程。需要人们有足够的耐心。

因为作为内陆干旱地区的一座城市,本来降雨就少。而短时间下那么大的雨,下雨流不及时也是正常。就算是南方经常下雨的地方,遇到强降雨,内涝出现也不是少见的事情,所以没必要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不过话说回来,银川在古代,曾经是有一套完备的城市下水体系的。

公元1020年,党项李德明迁都怀远镇(如今的银川城),改名兴州(李元昊建立西夏时候,改称兴庆府)。负责城市建设的大臣名叫贺承珍。他几番南下到北宋都城汴京“取经”,然后根据怀远镇的地形地貌,修建了一座都城,也确定了如今银川老城的大致范围。

修建城池,排水很重要,尤其是兴州城。贺承珍结合都城周边水系发达,并且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首先从城南不远的唐徕渠引一条支流又西南至东北蜿蜒而过都城东门。

这条支流,既是护城河,又是灌溉渠,更是城里用水的补给渠。如今它叫红花渠,明朝时期叫贡花渠。

在红花渠过东门不远,也就是如今的银河巷处,开口引水入城,在城里七弯八绕,然后到穿过现在的湖滨街,到达现在的实验中学处,和西夏皇宫的东御花园水系相通;

另外还有一条渠,从西门外的唐徕渠引水入城,直达西夏皇宫的西御花园,专供皇宫用水需要。城里各处用水,也最终汇聚到御花园,然后通过暗渠穿城墙排出到如今的北塔湖一带。

这也不得不赞叹贺承珍的巧思妙想,因为城里的这些水系,不但具有排水功能,后来还成为了兴庆府之所以能够六拒蒙元冲击的生命渠。无论是水攻,火攻还是断水流,都未能使西夏都城屈服。

如果不是最后一场地震,天知道西夏还能抵抗多久。

而经历了一千年的历史变迁和城市的屡次破坏和重建,如今老城这些古老的水系,已经被掩埋在尘土里,再也找寻不回来。

现在只需要有“看海”的雅兴就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