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日清晨,安徽省蚌埠市东市区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命案。
女教师韩某被发现死在家中,颈部刀伤,衣物凌乱,现场看似是一起强奸致死案。
但最终法医报告却显示,韩某实际死于窒息,死前确实被强行侵犯过,而凶手竟未留下任何破门痕迹。
更出人意料的是,案发十天后,韩某的丈夫——时任区长助理的于英生,成了警方锁定的“重大嫌疑人”,并在几个月后被判故意杀人罪。
随着案件的推进,真凶最终浮出水面,但这已是17年后的事情了。
韩某被害的那个早晨,于英生像往常一样,带着8岁的儿子离开家。
他是蚌埠市机要局副局长,同时也是东市区的区长助理,工作繁忙,家中只剩韩某独自一人。
不料,中午时分,韩某的父亲到她家接外孙,意外发现家门竟然没有上锁。
“这不对劲,平时他们都会锁门的。”
老人推开门,空气中竟充满了刺鼻的液化气味。
走进卧室后,老人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女儿平躺在床上,脖子上有明显的刀痕,衣物凌乱,血迹斑驳。
老人强忍住眼泪,跑到楼下呼喊:“救命啊!杀人了!”闻讯赶来的邻居报了警,重案组很快到达现场。
警方封锁现场,迅速开始勘查工作。从最初的观察来看,韩某的死亡原因似乎是因抵抗遭受割喉致死。
进一步尸检结果显示,韩某实际上是窒息死亡,随后被凶手伪装成强奸杀害的现场。
警方初步断定,凶手可能与死者熟识,且对她的作息情况十分了解,案件调查方向很快集中在了于英生身上。
几天后,他被以“协助调查”的名义传唤到警局,并在经历数小时的审讯后被宣布为“重大嫌疑人”。
“你跟你妻子平时关系如何?”一位警员低沉地问道。
于英生神情紧张,“我们有过争执,但那是夫妻之间正常的吵架。”
警方继续紧追不放,继续逼问,并用此作为动机。
最终,在多次的疲劳审讯和强大压力下,于英生似乎被迫承认“自己杀了妻子”。
警方的侦破报告迅速得出结论:据称案发前,于英生因妻子出手2800元现金未解释来源,心生不满,认为她“可能有外遇”。随即,二人发生争执。
于英生用塑料绳捆绑妻子的双手,用棉被捂住她的脸,导致韩某窒息而亡。随后,他返回单位,晚上才回来伪造了入室抢劫的现场。
不过,案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韩某体内的DNA不匹配,于英生也无法作出合理解释。
对此,警方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于英生在作案时,竟然用他人使用过的避孕套伪造了“第三人作案”的假象。这一说法在当时显得牵强,却成为了于英生被定罪的关键。
1998年,法院判决于英生故意杀人罪成立,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随后又改判为无期徒刑。
此时的于英生感到绝望,在狱中数次试图自尽,但又因心中的冤屈选择坚持。
他在监狱内的日子极其艰难,条件恶劣,他一度患上疥疮,向看守所管教人员请求治疗却被拒,除非签字认罪。“不认罪,你就等着受罪吧!”
在这一残酷的折磨下,于英生每次见到父母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而他的父母始终不相信儿子会杀妻,老父亲不知往返合肥和北京多少次,只为替儿子申冤。
转机在十几年后出现了。2013年,安徽省检察院启动了复查。调查发现,这起案件存在严重的证据缺失和调查漏洞。
首先,公安机关在现场发现了两枚不属于于英生的指纹,却未将其写入检验报告,导致法院在判决时未考虑到“第三人作案”的可能性。
其次,法医在死者体内提取的精液样本,DNA与于英生完全不符。检察官张厚琪带领的复查团队列出了多项疑点,最终决定对案件进行再审。
同年8月8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于英生无罪释放。
但冤屈虽解,真凶仍未伏法。17年过去了,案件的侦查手段已显著进步,警方决定重新审查当年遗留下的DNA样本。
通过现代化的DNA数据库比对,一名叫武钦元的男子进入警方视线。
11月27日,武钦元在蚌埠市被警方控制。
据警方审讯记录显示,武钦元在第四次审问中才承认,当年曾因“痴迷”于韩某而尾随上门,在被拒绝后实施了强奸并导致其窒息死亡。
武钦元供述道,他伪造了现场,割开了死者颈部,并企图引爆煤气瓶销毁证据。
武钦元的认罪让一切真相大白。原来他在案发时正是蚌埠市交警支队的警员,通过朋友结识韩某。
案发当日,于英生出门后,他来到韩某家中企图“接近”她,遭到拒绝后失控实施了犯罪行为。事后,武钦元得知于英生被抓入狱,便抱着侥幸心理继续生活。
在被警方问到为何沉默17年时,武钦元低头苦笑:“当时真的害怕,但听到他被抓了,我才算松了口气。”
最终,武钦元被判处死刑。
但对许多因冤案破碎的家庭而言,这一结局来得太迟了。
于英生重获自由,却已年过五十,他的父母早已病逝未能等到这一天。
得到自由后,于英生也开始了生活的重建。他恢复了公务员身份,得到国家赔偿款补偿了失去的17年薪资,但生活早已无法回到从前。
刑讯逼供、证据遗漏等问题被正式提上议程,执法的公平性成为大众关切的焦点。
冤案的昭雪,虽为于英生带来了迟来的正义,但也揭开了更多待解的谜题:
还有多少个“于英生”在黑暗中等待正义的到来?
参考资料:
公务员涉"杀妻"坐17年冤狱后平反 疑似真凶今受审——2015-01-05 18:31·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