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件的真相有些恐怖,即便如今提起,依然让人冷汗直冒。
1991年深秋,黑龙江省讷河市的一座普通居民楼地下室里,警方揭开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
42具尸体被发现在躺在这个阴暗潮湿的地窖中,这些逝者大多是来自外地的商人和游客。
而在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连环杀人案背后,凶手竟是一个普通青年。他用巧言令色编织了一张致命的罗网,将无辜者一个接一个推向死亡的深渊。
贾文革于1965年出生在讷河市,童年时期就能够看出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
他非常聪明,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性格却总是看起来非常古怪:冷僻、安静、固执。
没有朋友,与同学频繁发生冲突,甚至连老师也开始疏远他。
父母的早逝更是让这个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人生引导,内心逐渐滑向黑暗的深渊。
初中毕业后,贾文革凭借帅气的外表和巧舌如簧的口才在一家工厂找到了工作。
但他并不珍惜这次的工作机会,他在工厂里多次与女工发生不正当关系,终因行为不端被开除。
失业后,他开始和狐朋狗友混在一起,靠偷盗维持生计。很快,这些违法所得被他挥霍一空。
为了获取更多金钱,贾文革开始涉足"仙人跳"骗局。他与一名从事色情行业的女子合作,专门勒索嫖客。
这段时间,他尝到了来钱快的甜头,但好景不长,合伙人见好就收离开了他。
可是,人的欲望永远无法填满,尤其是在偶然得到成功之后。
生活再次陷入困境的贾文革,心中逐渐萌生了更加邪恶的想法。
根据警方2024年最新的案件分析报告显示,贾文革的犯罪心理逐步升级,从简单的诈骗发展到极端的暴力犯罪,这种演变过程在连环杀手案件中具有典型性。
他的第一个受害者是一位衣着时髦的年轻女性。
贾文革用花言巧语将其骗到出租屋,残忍地将其杀害,并将尸体藏匿于地窖中。
这次杀人不仅没有让他产生恐惧和悔意,反而激发了他内心更加扭曲的欲望。
案件转折点出现在徐丽霞身上。
这位普通的缝纫工人原本是贾文革预谋的又一个受害者,却阴差阳错成为了他的共犯。
贾文革通过威胁和暴力,迫使徐丽霞协助其作案。根据最新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这种被害人转变为共犯的现象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极端表现形式。
从1990年到1991年,贾文革团伙采用"美人计"的方式,专门针对外地来讷河经商的游客下手。
他们或是由徐丽霞出面勾引男性受害者,或是由贾文革假扮成商人接近女性受害者。
据现今警方统计,这种作案手法在当时的经济特区和商贸发达地区极为普遍,造成大量外地商旅人员失踪。
1991年10月,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贾文革、徐丽霞和另一名同伙李丽华在实施诈骗时被警方抓获。
审讯过程中,警官黄国华的一个微小善举 :为徐丽霞购买了卫生用品,这触动了她内心最后的良知,促使她揭发了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案件。
警方在贾文革租住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42具尸体以各种姿势堆积在狭小的空间内。
这些遇害者大多是外地商人,他们带着发财致富的梦想来到讷河,却永远地长眠于此。
时至今日,专家们认为这起案件暴露出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转型期的诸多问题:流动人口管理混乱、基层警力不足、治安防控体系不完善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地警方已建立起完善的人口信息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这种大规模连环杀人案件的发生概率已大大降低。
1992年5月,讷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判决,三名被告均被判处死刑。
贾文革不服上诉,但最高人民法院最终核准了死刑判决。
回望这起发生在33年前的特大案件,给我们最深的启示是:社会治安建设永远在路上。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通过科技强警、社会化治理等手段,构建起了全方位的防控体系。
但我们仍需警惕,在光明的表象之下,可能依然潜伏着类似贾文革这样的"人面兽心"者。
唯有居安思危,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真正守护好人民的安全。
参考资料:
河北青年报:讷河42死杀人案始末:受害者侥幸生还成帮凶,美色诱惑谋财害命
澎湃新闻:讷河往事 | “我肯定是死,你肯定是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