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的好友,灭“五代十国”中的两国的良将:慕容延钊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4-13 18:06:53

远观近鉴宋朝人·37·宋太祖的好友,灭“五代十国”中的两国的良将:慕容延钊

墓室壁画中的早期鲜卑人

慕容,复姓,源于长城以北的草原部族鲜卑。历史上的鲜卑族曾长期游牧在今内蒙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

《三国志·鲜卑传》记,汉桓帝时,鲜卑分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阙,居慕容寺,后遂以慕容为氏。

《晋书·载记第八·慕容廆》记,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大致在辽河以西至我的故乡所在的唐山、秦皇岛地区和今承德市西南部分区域。莫护跋曾随同曹魏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在荆城以北(今河北昌黎境内)建立国家。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后莫护跋的后人以此作为部落的名称。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单于,其子慕容皝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历时七十余年。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则考证,慕容氏为上古时期历史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号高辛氏的帝喾(kù)的后裔,后建立鲜卑国,其首领单于自称“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以慕容为姓。

金庸先生的武侠代表作《天龙八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慕容复,以恢复祖上建立的燕国为志,脑子不傻,奋斗不止,大有抢夺、分割赵宋江山的意思。《天龙八部》以宋哲宗时期为背景,写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慕容复其人其事当然是虚构的。

其实,经过“五胡十六国”及其后的五代十国,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与鲜卑等少数民族多已融合,至宋初,不仅没有慕容一姓的人反宋,反倒有一位慕容延钊,为大宋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慕容延钊(908或916-964),字化龙,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史·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有传。

本传记,慕容延钊出身将门,其父慕容章,在后晋时任襄州(今湖北襄阳)马步军都校、遥领开州刺史。

延钊年轻时即以勇敢、干练闻名。后汉高祖刘知远创建王朝,后周太祖郭威辅佐刘知远,把延钊收做亲兵即随身护卫。

后周代后汉,建国的第一年即广顺初年(951),郭威提拔延钊为大内卫士“西头供奉官”,后升官职为“尚食副使”(负责宫中、皇帝饮食的官员),实任禁军“铁骑军”副长官“都虞候”。

显德元年(954)正月,后周太祖去世,周世宗即位,提拔延钊为禁军“殿前司”散指挥使,实任“都校”,遥领溪州(治今湖南龙山)刺史,延钊成为禁军中级军官。

周世宗继位,以太原为都城的北汉以为后周政局不稳,入侵后周。二月,周世宗北上迎击北汉,在高平(今山西高平)与北汉军激战,延钊任左先锋部队“前军”监军,率军从北汉军背后突袭,帮助后周军获得胜利。

战役结束,延钊因功升任禁军“虎捷军”左厢都指挥使、领溪州团练使,后升任殿前司主管军法的副长官“都虞候”、遥领睦州(治今浙江淳安)防御使。

显德二年(955),周世宗亲征淮南,延钊从征,改任禁军“龙捷军”左厢都校、沿江马军都部署。大军回朝,延钊回任殿前司都虞候,后又南下,任与南唐接壤的“镇淮军”(治荆山城,今安徽怀远县北)驻军长官“都部署”。

显德五年(958),周世宗再征南唐,进军至迎銮江口(在今江苏仪征),得知南唐在东水布洲(在今江苏南通东)屯泊船只数百艘,立即命令延钊与禁军“右神武军”统军宋延渥进讨。延钊率精锐骁兵骑由陆路进军,延渥率水军沿江继进,大破南唐水师。

淮南平定,延钊因功升任殿前司副都指挥使、遥领淮南节度使(驻节扬州,今江苏扬州),成为官阶二品、封疆方面、拥有最高军阶的高级军官。

显德六年六月,周世宗去世,后周恭帝即位,延钊改任镇宁军(治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实任殿前司副长官“副都点检”,后任“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出镇与契丹交界的真定(今河北正定)。

鲜卑人容貌复原图

显德七年正月,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派出使臣向延钊传旨,延钊对权限内的事情可以“便宜行事”,自行决断处理。延钊与韩令坤一起率领所辖部队巡查、整治边境,宋朝北疆以镇静、安定闻名远近。宋太祖非常高兴,提拔延钊的官职为殿前司“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同中书门下二品”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避讳延钊的父亲名字中的“章”,特意改了延钊的职名。于此,延钊有了宰相出镇地方的名誉,所谓“出将入相”,达到了皇权时代臣子的最高荣誉。

宋朝建立当年二月,驻节潞州(治今山西长治)的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不服,起兵反宋。宋太祖命令延钊与另一大将王全斌由东路调集部队进讨,稍后任命延钊为行营都部署、皇帝行营所在的潞州知州。讨平李筠,延钊加官职“侍中”,回军澶州。

建隆二年,延钊在宋太祖的生日“长春节”到京城汴梁朝拜,太祖赐予延钊宅一处。

当年,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之计解除统军将领军权,延钊上表辞去军职,再次离开朝堂,出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阳)节度使,但与对待其他将领不同,宋太祖同时任他为“西南面兵马都部署”,依旧掌管军队。这年冬天,天气极冷,宋太祖还派宦官给延钊送去了貂皮大衣、绣有“百子图”的毛毡帐篷。

建隆三年(962)九月,五代“十国”之一、占据湖南十四州的“武平”统治者周行逢病死,其十一岁的幼子周保权继位,衡州(治今湖南衡阳)刺史张文表乘机发动兵变,进逼武平都城朗州(治今湖南常德)。

武平统治者一面派兵进击,一面遣使向十国之一、占据江汉一隅的“南平”和北宋求援。

十一月,南平统治者高保勖也病死,侄高继冲继位。

久已图谋南下的宋太祖看到武平和南平接连发生丧乱,认为有机可乘,遂采取“假途灭虢”、一箭双雕的方针,以借道救援武平为名灭南平,灭南平之后再灭武平。

乾德元年(963)正月初七,宋太祖命延钊、李处耘等率十州兵,借道南平,向武平进军。

南平对宋的借道要求意见不一,高继冲未作任何应变准备。二月初,宋军进屯襄州,派人告知南平为宋军准备给养。

高继冲对宋军的道路深感猜疑,遣使以犒师为名探听宋军的真实意图。二月初九,使者与宋军在荆门(今湖北荆门)相遇,延钊假意殷勤款待,暗中由李处耘率轻骑数千,乘夜倍道向南平首府江陵(今湖北荆州)急进。

高继冲至江陵城外等待延钊大军,而李处耘则率兵抢先入城,迅速占领城内要地。高继冲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

宋军灭南平后,征调南平万余人,合兵向武平急进。这时,武平已击杀张文表,平息了内乱。周保权获悉宋军压境的消息,急召群臣谋议,最后决定抵抗。

延钊按原定计划,分兵两路,水陆并进进击武平:水师东趋岳州(治今湖南岳阳),陆路出澧州(治今湖南澧县),直指朗州。水路从江陵沿长江顺流而下,二月末大破武平军于三江口(今湖南岳阳北),进占岳州(治今湖南岳阳)。陆路于三月初进至澧州南,同武平军遭遇,将其击溃,接着占领朗州,生俘周保权,湖南平定。

延钊率军平定武平、南平,使宋朝势力伸入长江以南,占领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联系,为尔后入川灭蜀、进军岭南和东灭南唐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延钊在受命出征时,即已得病,但宋太祖下诏,特许延钊坐轿指挥进军。这年冬天,延钊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延钊早年与宋太祖相处亲近和谐,后周显德末年,是宋太祖任殿前司长官“都点检”,延钊为副,宋太祖像对待长兄一样尊敬延钊,做了皇帝,每次派人慰问延钊,还以兄长称呼延钊。延钊病危,宋太祖亲自装药送给延钊,得知延钊去世,恸哭了很久,特赠予延钊“中书令”荣誉职衔,追封延钊为“河南郡王”,录用延钊四名子弟,授予官职。

《宋史》延钊本传后之“论”说,延钊与韩令坤一样,向来与宋太祖亲近友善,镇守真定则国家北疆安定,征发荆、湘则南方平定,未尝仗着与宋太祖的旧日情谊和战功骄傲多求,引起君臣猜忌。

创业君臣必有过人之处,大概就是这样?

宋太祖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