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智囊全集》十部总序:第七部语智部

采下一朵幸福花 2024-09-13 18:05:04

文\杨海涛(潜能训练导师)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第一部 上智

第二部 明智

第三部 察智

第四部 胆智

第五部 术智

第六部 捷智

第七部 语智

第八部 兵智

第九部 闺智

第十部 杂智

语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智非语也,语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穷,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口哉!固也,抑有异焉。两舌相战,理者必伸;两理相质,辨者先售。子房以之师,仲连以之高,庄生以之旷达,仪、衍以之富贵,端木子以之列于四科,孟氏以之承三圣。故一言而或重于九鼎,单说而或强于十万师,片纸书而或贤于十部从事,口舌之权顾不重与?“谈言微中,足以解纷”;“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智泽于内,言溢于外。《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此之谓也。

【释义】

冯梦龙说:智慧并非仅仅体现在言语之中,仅凭言语来彰显智慧也并非真正的智慧所在。

那些喋喋不休、空话连篇的人,最终往往陷入困境;而那些说话谨慎、深思熟虑的人,却能在平凡中展现其不凡之处。

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又何必非得依靠口才来证明自己呢?诚然,言语的力量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当两种观点交锋时,合乎道理的一方必然能够胜出;当两种道理相互质询时,善于辩论的人往往能先声夺人,占据先机。

历史上,张良(子房)因智慧而成为帝王之师,鲁仲连(仲连)因智慧而声名远扬,庄子(庄生)因智慧而达到旷达之境,苏秦、张仪(仪、衍)因智慧而富贵显赫,端木赐(子贡)因智慧而位列孔门四科之一,孟子(孟氏)更是承继了孔圣人的智慧之道,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由此可见,一句有分量的话,其价值可能重于九鼎;一次精彩的游说,其力量可能胜过十万大军;一纸书信,其效果或许胜过十部繁杂的公文。如此看来,口舌之权,岂能不重?

古人云:“谈话虽微,但若能切中要害,足以化解纷争。”又云:“言辞若无文采,则难以流传久远。”可见,君子的一句话,既可显示其智慧,也可能因其不慎而显得不智。智慧深藏于内心,而言语则是其外在的流露。《诗经》有云:“唯有内心真正拥有,外表才会自然流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感悟】

智慧并非单纯依赖言语的华丽或滔滔不绝的口才。真正的智慧,是内在的、深沉的,它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知识的广泛积累以及对人性的精准把握。

智慧之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一语中的,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解决复杂问题,而非沉迷于空洞无物的长篇大论。真正的智慧往往以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呈现。

言语虽非智慧的全部,但在智慧的表达与传播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使智慧更好地被他人理解和接受,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无论是历史上的智者如张良、鲁仲连,还是现代的领袖、学者,他们之所以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出色的言语能力。他们能够用精准的语言阐述复杂的观点,用生动的比喻触动人心,使听众在享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也领略到智慧的魅力。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言语的力量并非无限。在很多时候,过度的言辞、无谓的争辩只会让人陷入无休止的口舌之争中,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之道。

因此,智慧之人应懂得适时沉默,以退为进,用行动和成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正如老子所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的智者,往往能够在沉默中展现出更加深邃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言语与智慧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智慧需要通过言语来表达和传播;另一方面,言语的使用也需要智慧的指导和约束。只有当我们用智慧去驾驭言语时,才能确保我们的言辞既有力又得体,既能够传达我们的思想又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智慧与言语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我们应该在追求智慧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言语能力;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对言语的敬畏之心,避免因为过度的言辞而损害了自己的智慧和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言为心声”,用智慧的语言去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之路。

0 阅读:2

采下一朵幸福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