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戈壁城市的冬天来的极早,极寒的天气,戴着手套都感觉手疼的没有知觉,冷的头发和睫毛结冰,几乎没有公共交通的城市,冬天一下雪出行都困难,有时走在雪地里边走边哭,眼泪很快结冰……”。
“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火车上总是睡不着,然后觉得自己像黑奴……”
这是一名武汉大学的选调生被分配到甘肃嘉峪关工作,因不满现状,在网上发文吐槽。公开资料显示,这名叫顾某的女子毕业于武汉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毕业后以选调生的身份被分配到了甘肃嘉峪关市某市直单位工作。
工作还不满一年,就已经表现出很不适应,应该是嫌弃嘉峪关那边各方面比较落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加之离家有800多公里,这跟她毕业前憧憬“工作轻松,离家近”的工作环境相去甚远,想着自己堂堂的武汉大学高材生,却屈居于这样一座戈壁滩小城,她的内心是十分不爽。
这名顾姓女子是兰州人,又在武汉念大学,习惯了在大城市生活的她,确实很难适应这种落差比较大的工作生活环境。嘉峪关市虽然是一个地级市,人口也就30来万,就城建水平而言,跟一个普通的县城差不多。
这里地处西北边陲,以山地,丘陵,沙漠地带为主。冬天寒冷漫长,夏天炎热干燥,还动不动就来一场沙尘暴,刮一次大风。一句话,如果是到嘉峪关旅游的话,可以体验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如果是在这里长期工作生活,确实需要一定的毅力。
很明显这个顾某难以适应这样的生活,甘肃作为我国经济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其公务员的薪资水平应该在全国算是靠后。估计也就三四千的水平,顾某认为自身条件不差,又是985重点高校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待在这样的戈壁滩小城拿着这样的薪资太委屈自己了。正如她所言:“我心向自由,更爱繁花迷人眼”,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其实从一开始她就对选调分配到嘉峪关不是很满意,她原以为凭借自己不错的面试分,再加上不错的毕业院校,最起码也能分到离家近的兰州市,结果却分到了甘肃差不多是最偏远的一个地级市。她在导师的劝说下一度想放弃,后在父母的鼓励下不情愿的前往嘉峪关任职选调生。
这里要来聊一聊这个选调生政策,每年各级有关部门会有计划的从高等院校选调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选调生通俗的讲就是国家后备干部,一般能入选选调生的毕业生都是一些品学兼优之人,选调生的选拔要求严格,培养机制完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对于高校毕业生是一份不错的就业渠道,选调生又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中央选调生,这是国家各部委直接从一些名校中选拔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中央选调生的选拔标准严格,选拔范围也小,基本上只有985的院校毕业生才有资格。
一种就是定向选调生,通常是各省针对特定高校(一般为985,211,双一流高校),特定专业进行的选调,通常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要求比中央选调生要低一些。
一种就是非定向选调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选调生类型,主要是各省面向省内外高校优秀毕业生招录,报名门槛较低,竞争也同样激烈。
这名女子应该是作为定向选调生被分配到了嘉峪关市直机关工作,按照相关规定,选调生的试用期是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正式办理公务员登记备案并进行任职定级。如果是不合格的,就取消录用资格。
目前有两种说辞:一种是今年4月,顾某就主动申请取消录用资格,组织已经批准;一种则是顾某所在单位一名工作人员透露:顾某是被取消录用资格的。不管是主动离职还是被取消录用资格的,既然不想踏踏实实的在单位工作,对顾某而言,离职也是一种解脱。
不过,这在很多网友们看来,她是亏大了,更有网友直言:她那么多年的书白念了。
这个定向选调生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选上,定向选调生必须是重点大学院校毕业生才行,而且还要硕士以上,光这两项就可以涮掉大部分高校学生,此前为了考上选调生,顾某和她的家人也是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和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却这么轻而易举的放弃,任谁也觉得可惜。
到嘉峪关市直机关工作,环境固然是差了点,可好歹也是地级市的市直机关,如果工作个几年,混个科级干部应该不是难事。在县,镇级政府机关里,科级干部应该就是绝大部分人的天花板了。
市直机关的起点就超过了一半的公务员,顾某的家庭背景应该算是一般,凭着她的文凭和努力能够进入市直机关,在外人看来,那就是烧高香了。
选调生并非固定在某个单位工作,一般工作个两三年,之后会根据个人的表现和工作需要,进行调动。换句话说,这顾某在嘉峪关市直机关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后,是有机会调到其他城市,甚至是省会兰州的。而她只看到了眼前的困境,却没有把目光放长远,白白错失了这一次的大好机会。
在嘉峪关市直机关工作除了环境相对差之外,应该就是薪资水平也低了点,不过这种情况在入职前就应该有心理准备。想奔着钱去的话,当初就不应该去考选调生,公务员就是图一个稳定,想高薪的话,以她武大研究生的学历,找个月薪过万的工作应该是很容易。
不过也有网友指出:她虽然是武大研究生,可专业是德语语言文学专业,这种文科类的小语种专业就业前景谈不上乐观。
有网友更是留言:他们那的县级政府机关都招录一批985硕士。
谁都知道现在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每年的国考人数也是年年攀升,有时甚至出现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正如那位网友所言,一个县级政府机关都有大批的985院校高材生来竞聘,说实在的,她这个文学硕士的招牌显得并不那么亮眼,哪怕是各大企业招聘也未必受青睐。
总体而言,我国公务员的薪资水平虽然不算高,但也不算低,如果是参照当地的薪资水平,那么至少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或许工资只有三四千,但嘉峪关那边的消费水平也低,再加上政府机关有各种福利和补贴,这小日子也算过的有滋有味。
现在公务员一般都是找公务员结婚,如果顾某不整出这么一出,也许几年后她会找一个公务员结婚成家,到时候夫妻俩都是公务员,那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光鲜的事,亲戚朋友也会高看一眼,父母也觉得脸上有光。这种组合的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也不会差,就是对自己的下一代也有好处。
怪不得有网友说这名女子的脑袋是被驴踢了,别人费尽周折也未必能得到的东西就被她这么轻易的放弃了,估计她没少挨父母的埋怨。这顾某幻想着“事少钱多离家近”的美差,可这世上有多少这么好的工作?
即便是有也未必轮得到自己,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吃一些苦我觉得很有必要,既得到了历练,也有了一段值得吹嘘的谈资。
我看有些网友也理解这个顾某的做法,这位网友留言:一个敢于表达个人真实感受的人,尊重个人选择。
还有网友评论:一次正常的辞职,不能批评吧!落后地方,人不愿工作,很正常
这位网友这样评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岗位就是铁饭碗,对于高学历人才来说,这个就没什么吸引力,人看的是前途,是理想,是抱负,这是有志青年。
嘉峪关那边的生活环境是差是差了些,一个农村出来的跑到西北边陲去工作生活,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更何况是生在大城市,长在大城市,学习也在大城市的一名女流之辈,一些网友表示理解也在情理之中。
也有网友这样认为:不能吃苦耐劳的人是不能培养他们当官的。
另一位网友也认为:又想当官,又想享清福,哪有这种好事!
我觉得这些网友的观点也正确,公务员是人民公仆,首先要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公务员是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当公务员如果是为了自己享清福,过好日子,本身就偏离了公务员的道德操手。
现在该名女子已经被所在单位取消录用,很可能她这辈子都跟公务员无缘了,多年后,在经历了社会的毒打和历练之后,大概率她会为自己当初的草率而后悔。
还是那句话,人各有志,莫强求,每个人都有选择怎样生活的权利,正如那位网友所言:也许在普通人看来这是一份铁饭碗,有身份,有地位,可对于一些高学历的人才来讲,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除了她发表在网上的那篇文章外,我想更多的是在空前的考公热潮中,她敢于逆流而行。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