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真历史|几位男主的人生履历大起底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09-21 09:17:11

《天下长河》已经尾声。

康熙皇帝与诸位臣僚的爱恨情仇,也落下帷幕。

作为电视剧,说的是故事,讲的还是人,是各色各样的人,爱恨情仇穿插在一起,就成了故事。他们当中,有很精明的,也有很愚钝的,更有励精图治的,或者投机钻营的。清帝国的选人用人制度,虽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然而其严谨和严格程度,其实不亚于后世,也有很多破格提拔的例子,最终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汇聚到御前,奉献了一时,奉献了一世。

翻看他们的人生履历,个顶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虽然可能行止有错,可能人品有差,都是从风浪中走来的精英人才。

下面把几位重要大臣的履历列举如下,并大约按照今天的官职相对应。

供大家参考。

靳辅(1633-1692)

字紫垣,祖籍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明初先祖从军戍边至辽阳州(今辽宁辽阳),后落户当地,隶汉军镶黄旗,仕宦之家。

履历如下:

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

顺治六年(1649)首出仕,为笔帖式;

顺治八年(1651)入翰林院,为编修;

顺治九年(1652)以官学生身份,授国史馆编修;

顺治十五年(1658)任内阁学士,不久升为兵部员外郎;

康熙元年(1662)升任兵部职方司郎中;

康熙七年(1668)升通政使司右通政;

康熙八年(1669)升国史院学士,充任纂修《清世祖实录》副总裁官;

康熙九年(1670)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侍郎;

康熙十年(1671)任安徽巡抚,曾参与平定三藩事;

康熙十六年(1677)调任河道总督;

康熙二十七年(1688)受江南道御史郭琇弹劾,免职;

康熙三十一年(1692)二月,起复原职。七月,因病乞休。十一月十九日,逝于任所,终年六十岁。帝国追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谥号“文襄”;

靳辅文武兼备,是走机关路线提拔起来的干部,历任职务大约是,

帝国初级办公文员;

帝国政务办公室行政秘书;

帝国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帝国国防武装部副部长、总参谋部主任;

帝国办公室副主任;

历史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清世祖实录》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编委;

文化部部长(授帝国级荣誉称号);

帝国安徽地区军政司法主要负责人;

帝国黄河水利工程负责人;

他的最高职务,应当是——

帝国汉八旗旗员;

南书房直属委员;

帝国河道水利工程指挥部主任、领导小组组长;

帝国黄河全域治理领导小组组长、督察长;

帝国黄河治理专家组组长;

点评:

当年过花甲的康熙进入河伯庙,看到是已经被百姓视为神的靳辅,以及他的搭档陈潢。历史上的靳辅,当然没有这么悲壮,身为河道总督,当他被召唤进京奏对的时候,为了讨好而妥协,他甚至向“政敌”于成龙赠送貂皮大氅,还许诺自己的河道总督继任者。都说老而弥坚,这位老河工却实实在在的在年轻一代面前,怕了。终于落得弹劾罢免下场,等他再次起复的时候,已经什么都来不及。

陈潢(1637-1688)

字天一,一作天裔,号省斋。祖籍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自幼不喜八股文章,最爱农田水利书籍,精研治河之道。

履历如下:

康熙十六年(1677),受河道总督靳辅邀请,成为幕僚,协助治水。

康熙二十六年(1687),授佥事道衔(四品五实职官衔)。

康熙二十七年(1687),遭遇参劾撤职。不久,病逝于北京。

陈潢走的是技术路线,没有实际行政职务,历任职务大约是,

帝国河道水利工程指挥部、黄河全域治理领导小组专家组首席专家,

享受地市级待遇。

点评:

专业无敌,为人正直,却心思单纯毫无城府,这是典型的专家学者型人才,做事一根筋,只认死理,直接反驳,哪怕面前是康熙皇帝。历史上的陈潢,就是为大清帝国准备的再世河伯,他的全部能力和精力都贡献给了清初河道事业,当他被言官弹劾,心中郁闷愤恨不已,终于病死在北京城,他的好友把他的遗著整理成书,成为后人治河的重要参考。

于成龙(1638-1700)

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黄旗人,原籍辽东盖州(今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清兵入关后入籍古北口,定居丰宁南关(今河北省丰宁县),后人又称为“小于成龙”。

履历如下:

生于清太宗崇德三年(1638);

康熙七年(1668),任直隶乐亭知县;

康熙八年(1669),任滦州知州;

康熙十八年(1679),任通州知州;

康熙二十年(1681),任江宁知府;

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兼管直隶巡抚;

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左都御史,兼镶红旗汉军都统;

康熙三十年(1691),靳辅乞休,继任河督一职;

康熙三十七年(1698),主持治理京师浑河(今永定河)水患;

康熙三十八年(1699),主持修筑卢口闸不成,因病谢世。

于振甲属于基层一线实践历练的干部,历任职务大约是,

帝国县级政务负责人;

地市级城市政务负责人;

省会级城市政务负责人;

帝国国防武装部部长、帝国政务副督察长、帝国京师地区军政司法主要负责人;

帝国政务督察长;

帝国镶红旗汉军部司令员;

帝国黄河水利工程负责人;

他的最高职务,与靳辅类似。点评:

电视剧中,于振甲继承了靳辅的河督一职,多年之后终于发现自己坚持的治河方案,其实是有问题的,改用靳辅、陈潢的法子之后,黄河治理再见成效。历史上的于振甲,却并非疯癫张狂,是一位扎扎实实的治水能臣,在他的治理下,许多河道保持多年安然的记录,最后在卢口闸的修筑上,因为底沙散软的问题,闸口始终不能成功,而早已重病缠身的于振甲,生命止步于此,康熙皇帝安排的御医也束手无策。

徐学乾(1631-1694)

字原一、幼慧,号健庵、 玉峰先生,祖籍江苏昆山,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

履历如下:

出生于大明崇祯四年(1631)十一月

顺治十一年(1654)入太学学习;

康熙九年(1670)参加殿试,得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康熙十一年(1672),作为副考官,典考顺天府乡试,因言官弹劾,被降一级调用;

康熙十四年(1675),官复原职,升左春坊左赞善,充任日讲起居注官。不久丁忧回家;

康熙十五年(1676),编纂《读礼通考》;

康熙十九年(1680),纂辑《通志堂九经解》一千七百九十五卷;

康熙二十一年(1682),授命出任《明史》总裁官;

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翰林院侍讲,后升侍讲学士;

康熙二十三年(1684),迁任詹事府詹事。

康熙二十四年(1685),保和殿大考列为一等,获康熙褒奖赏赐,随即升为内阁学士、南书房值班,并出任《大清会典》、《一统志》副总裁,教习庶吉士,编纂《教习堂条约》。同年,主持诠释钦定《古文渊鉴》六十四卷。

康熙二十五年(1686),授任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升左都御史,兼任《一统志》编纂局总裁。同年,擢升刑部尚书。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会试主考官。同年五月,被弹劾罢官,授命返乡,任《大清一统志》编修,纂成《资治通鉴后编》一百八十四卷;

康熙三十三年(1694),原籍去世,康熙帝下旨恢复原职。

徐乾学完全走文教路线,属于上层建筑出身的干部,历任职务大约是,

帝国学院博士生,政务办公室秘书;

帝国京师地区考委会副主任;

帝国学院助教、教授;

帝国重点课题书目编辑委员会主任编委、总编辑;

帝国政务办公室行政主任;

帝国文化部副部长、客座教授;

帝国副督察长;

徐学乾生前最后已经没有实职在身,担任帝国《一统志》编辑委员会的总编辑。点评:

不提人品,徐乾学是个真正的读书人,然而,读书人却道德败坏到这步田地,却也令人瞠目结舌。电视剧里,刚刚中得探花郎的时候,徐乾学挨得那个大嘴巴子,可能就是对他这一生最大的认定,其实这是电视剧杜撰,而徐乾学的贪腐却是历史事实。

高士奇(1645-1703)

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后入籍钱塘。清代官员、史学家。

履历如下:

顺治二年(1645),生于浙江绍兴府;

顺治十八年(1661)入籍钱塘(浙江杭州),补杭州府学生员。

康熙三年(1664),游学京师,父亲亡故后,以卖文以贴补生活;

康熙八年(1669)入太学,初见康熙帝,亲赐会试资格,二试皆第,记名翰林院供奉;

康熙十年(1671)入国子监,试后留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

康熙十一年(1672),随驾东巡;

康熙十四年(1675),授詹事府录事;

康熙十六年(1677),授中书舍人,入值内廷;

康熙十七年(1678),奉旨入南书房;

康熙十八年(1679),中博学鸿词科;

康熙十九年(1680),授额外翰林院侍讲,不久授为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移为右庶子。官任詹事府少詹事;

康熙二十二年(1683),授为执事日讲官起居注;

康熙二十三年(1684),随驾南巡,赴曲阜孔庙祭孔,迁右春坊右庶子,又转左春坊左庶子。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康熙二十五年(1686),授统制总裁,政治典训副总裁。

康熙二十八年(1689),随驾南巡。十月,辞官归田,定居平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奉召进京,官复原职,参加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

康熙三十五年(1697),随驾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1698),以养母乞归,特授詹事府詹事,不久擢升礼部侍郎,未赴任;

康熙三十七年(1698)七月,高士奇在籍赋闲

康熙三十八年(1699)三月,在杭州西溪高庄接驾;

康熙四十一年(1702),擢升高士奇为礼部侍郎,以母老为由未上京赴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御驾南巡,奉召赴淮安接驾,随康熙巡视江南。南巡后,高士奇又随驾入京。

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返回原籍,六月三十日病故。

高士奇走学者路线参政,同样属于上层建筑出身的干部,历任职务大约是,

帝国省级学院、国家学院博士生;

帝国政务办公室秘书、国务机要秘书;

帝国学院助教、教授;

帝国重点课题书目编辑委员会主任编委、总编辑;

帝国办公室御前行政主任秘书、政策研究室主任;

帝国文化部副部长;

高士奇,一生的主要工作是跟随康熙皇帝身边,实际上长期承担帝国政策研究室主任一职。点评:

一日七迁夸张了些,高士奇的事迹,更像是综合了纪晓岚、刘墉、和珅等一帮大臣,他的际遇堪称奇迹,仕宦生涯一直伴随君前,几次南巡都在一旁侍奉,这是文人能够做到的最高境界了吧,也书写了一段千古君臣知遇的佳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