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的真历史|耿直御史被人当枪使治河高手罢官冤不冤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10-27 02:38:07

以清康熙年间的黄河治理工程为线索,讲述清代治河的历史。

大清初年,黄、淮连年溃决,漕运断绝,民不聊生,河道总督面临被处决的危机,康熙帝不拘一格提拔布衣,君臣齐心协力逐渐平定河患,留下一段千古知遇佳话。

《天下长河》是真的历史吗?

是,也不是。

差多少呢?

治河能人藏匿民间,并非皇帝独具慧眼,发现他的另有其人。

河道总督靳辅治河遭遇弹劾,四年后起复,康熙皇帝认错。

布衣河伯陈潢,毕生致力治河事业,却被诬陷郁郁而终。

监察御史郭琇“直声震天下”,为何大骂治河功臣,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下面一一道来。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

历史记载,郭琇是家中次子,生父去世后过继大伯名下,三十九岁进京谒选,当时正遇嗣父病故,回乡奔丧守孝,又三年后被朝廷初授吴江知县,步入政坛已然四十有二。

当时三吴地区民风不好,当官者都视为畏途,担心郭琇干不了太久就要挂冠而去。郭琇却认为自古“只有为地择官,岂能为官择地”。在吴江任上,郭琇展示了极好的政治才华,他为官廉洁勤政,精明强干,尤以善断疑案著称。

出身即墨望族的郭知县在任八年,深得百姓拥戴,史书记载治下“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朝廷考评“治行为江南最”,同时也打破明清时代的吴江地区记录,成为任职时间最长的知县。

时任江苏巡抚,原督察院副都御使的汤斌,风闻吴江知县是个“墨吏”,细致查访发现完全不是那样,因而对郭琇极力举荐,康熙二十五年(1686)京述职,次年提拔授江南道监察御史(一说为河南道监察御史)。

两年后,郭御史的第一篇大作,弹劾了河道大员以及他的幕僚,就是靳辅和有“再世河伯”之称的陈潢。

陈潢,字天一,也作天裔,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据史料记载,这位陈先生,虽然出身在科举取仕的封建时代,却自幼不喜欢八股文章,只对农田水利等书籍表现出异常兴趣,曾经到宁夏、甘肃河套等地实地考察,对治河之道尤其擅长。

大清顺治、康熙年间,黄、淮连年溃决,当时的河道总督靳辅,负责全国治理水患事宜,康熙十六年(1677)经过邯郸时发现了陈潢这个治河人才,将其招入幕府,此后河道出台的各种治河策略工程,都由陈潢在幕后审度指导,而此后十年间,黄河安澜无患,陈潢功不可没。

康熙二十六年(1687),河道总督靳辅向朝廷保奏,经部议,授没有功名的陈潢以佥事道衔,官职正五品。陈潢为根除黄、淮水患,打破治河陈规另辟蹊径,却未被朝廷采纳。次年正月,河道总督靳辅、佥事道陈潢等人,被江南道御史郭琇参劾,以“屯田扰民”罪名而遭撤职。不久,治河名臣陈潢病死于北京,郁郁而终。

陈潢去世的四年后,也就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新起复的靳辅,上疏为陈潢平反昭雪,朝廷认为陈潢已死不必再议,“以潢已卒,寝其奏”。陈潢同乡陈张霭生将其治河论述,编为《河防述要》一书流传后世。

郭御史的奏疏与河道工程被污蔑

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亲自巡查河工,对河道总督的工作给予肯定,但是他知道靳辅还没有这样的才干,就问他是否有人出谋划策,靳辅也不隐瞒,就把幕僚陈潢推了出来,引荐给康熙皇帝认识。

康熙二十六年(1687),靳辅再次向康熙推荐陈潢,说他十年来兢兢业业,辅佐治河勤勉有功,但是陈潢没有功名在身,经过部议,朝廷批准授予陈潢佥事道官衔。陈潢似乎对官职并没有太多感觉,依然致力于自己的治河工作,视之为毕生事业。

然而,无妄之灾就在次年发生了。

其实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时任河督靳辅就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这样可以每年为国家增产数百万担粮食。这个办法与当时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职的于成龙意见相左。靳辅、于成龙都是朝廷有份量的重臣,两人争执不休,康熙让户部尚书佛伦详细调查回奏。佛伦表示支持靳辅的意见。

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二十二日,担任监察御史的郭琇,第一次向朝廷提交了奏折,名曰《参河臣疏》,致使河道总督靳辅被罢官,佛伦被降职,涉及河道工作的臣子包括陈潢在内,都被采取了不同程度处分。

郭琇认为,靳辅治河多年,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却事事听命于布衣幕僚陈潢,筑堤、挑浚等诸般措施,治河成功遥遥无期,却大量浪费国家银钱;作为河道总督,将国家公器作为私人恩赏,讨封授予幕僚,却没有收到用人之效果;治河过程中种种乱命,以屯垦之名,行强夺民田之实,跨省调运售卖米面,扰乱地方物价。

郭琇最后又将矛头指向靳辅、陈潢,抨击陈潢是“一介小人,冒滥名器”,提请朝廷褫夺他的官职,给予严厉处分;河道总督靳辅违背康熙皇帝原本的旨意,阻挠开浚下河,改为清丈屯田,是抗命之举。

墙倒众人推,许多跟风奏事的官员趁机落井下石,甚至建议应当处斩靳辅。

靳辅在辩奏中说,之所以采取“停濬、筑堰、清丈、屯田”的策略,是针对黄淮两河严重状况,经过认真研究的措施。至于治河浚筑的经费,已经比原先预算的六百万两,节省一半以上。

在自我辩护中,靳辅提及郭琇和于成龙关系密切,其他跟奏的大臣,如孙在丰是郭琇庚戌科同年等等,“清丈(重新清点丈量土地)、屯田(治河后清理的土地分给百姓)”,严重侵犯了他们的个人利益,这些人“仇谤沸腾”所以才会强烈上疏,以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

大臣们的奏疏,康熙皇帝还是很重视的,他亲自召集诸大臣一起审察商议。之后不久,又下旨靳辅入宫觐见,再次召诸大臣议事。其间郭琇再次提出“屯田害民”,最终靳辅、陈潢被判免官,郭琇一战成名,升任佥都御史,正四品官职。

事实上,当靳辅被弹劾去职,陈潢也退出技术指导,继任的河道大臣并没有更好的治河策略,甚至对已有成绩开了倒车。四年后,康熙皇帝再次起复靳辅,下旨官复原职,康熙皇帝认为,“靳辅任总河,数年未曾冲决,漕运亦不误。今不出四载,黄水又重新猖獗泛滥,朕实不惬”!

“河务不得其人,必误漕运”,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对靳辅当年之功过是非的定论,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他对撤消靳辅职位的后悔。就此而言,当时靳辅不但无罪,而且当为治河之功臣。

《参河臣疏》曾轰动朝野,然而对河道总督靳辅及布衣河伯陈潢,确实有些不够公允。实际在康熙一朝,靳辅任职时期河患明显降低,陈潢提出的诸多建树的确独到有效,二人在河道一任,应当说相当有能力,同时个人品格也没有问题。

郭琇既然官声正直,为何要上疏弹劾并无过错的河道诸臣呢?

河道工程是填不满的无底洞,为了最大限度节省朝廷开销,河道总督靳辅采取陈潢“开源节流”的策略,在下河实行“清丈屯田”,将水退后出现的大批土地分给当地民众耕种,来年收获粮食作为赋税缴纳,把这笔钱用来治理黄河贴补费用。此举对国家、民众都是好事,却侵犯了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利益,他们一方面大肆抢夺田产,用于中饱私囊,另一方面阻碍土地“清丈”,避免朝廷摸清底数。对于捣乱分子,河道总督靳辅也曾经派员管制,由此便触及了豪强地主们背后的朝廷力量,他们结伙而动,大肆诬陷中伤靳辅,破坏河道工程政策。作为地方监察御史的郭琇,本人与靳辅并无过节,毕竟还是年轻,不谙体制内的黑幕和利益关系,最终成为朋党势力利用的工具。

康熙皇帝既然对河道非常满意,为何又准了郭琇的弹劾奏疏呢?

这可能涉及朝堂上的权力斗争,康熙皇帝皇阼冲龄,原本的旧臣如大学士明珠等专权已久,康熙皇帝早就有心剔除隐患,而河道总督靳辅虽然是干吏,却是明珠一党,视其为政治靠山。郭琇的奏折来得恰逢其时,既排挤了靳辅,也给明珠及其党羽警示。更有甚者,郭琇的《参河臣疏》会不会就是康熙皇帝的授意之举呢,抓住治河一事,向明珠开刀,却把靳辅当成替罪羊,陈潢这位被后世所公认的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也政治斗争而含冤九泉。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河臣疏》之后不久,郭琇紧接着上了第二道疏本《纠大臣疏》,笔锋直指大学士明珠及一帮佞臣党羽,深度揭发他们结党营私,排隔异已,贪赃枉法等罪行。康熙皇帝像是久等了一般,几乎没有犹豫,接到奏疏朱笔御批,迅速将明珠革职,党羽余国柱等遣返原籍为民,盘踞朝野的“明珠帮”顷刻垮塌,朝政为之一清。

君心难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