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真历史|被明珠污了试卷的高士奇,最后怎么了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10-27 02:38:07

《天下长河》剧中,同为寒门出身的明珠,看到高士奇恃才傲物,三天考试,一天交卷,还明说自己没带晚饭,又想耍小聪明,又想要骗吃食,明珠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弄污了卷子,就此断了高士奇的前程。

还是他官运未绝,另谋蹊径走到了康熙皇帝面前。

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高士奇,是有清一代著名的文人学者,字澹人,号瓶庐,亦号江村,祖籍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慈溪)。

他出生于顺治二年(1645),明清易代的大动荡时代,祖上原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于靖康之变时,从原籍南迁至浙江慈溪定居。

顺治十八年(1661),高士奇十六岁正式入籍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补杭州府学生员,就是在杭州府补入学生缺额,成为一名府学生。

康熙三年(1664),高士奇跟随父亲高古生北上游学,来到京城。不久后父亲病故,高士奇只得以卖文贴补生活,史载“新岁为人作春帖子,自为句书之”。

又五年,至康熙八年(1669),高士奇有幸进入太学学习,在国子监中得到了面见康熙皇帝的机会,康熙自己也是年轻人,对年轻才子特别期待,他对高士奇的理学方面(大约是今天的文史哲一类)文章学识印象深刻,特别恩赐会试资格,高士奇不负期望,成绩名列前茅,成为记名翰林院供奉。

此后,高士奇顺风顺水,一路升迁。

康熙十一年(1672),康熙帝东巡,高士奇钦点随驾。

康熙十四年(1675),高士奇授为詹事府录事。

康熙十六年(1677),高士奇授为中书舍人,入值内廷,康熙帝亲笔赐书“忠孝”。

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帝设南书房,高士奇成为首批奉旨入值南书房的臣子,康熙帝亲赐“忠孝之家”印玺一方,并赐居大内“苑西”。

康熙十八年(1679),朝廷恩开“博学鸿词科”,高士奇高中。

康熙十九年(1680),恩授高士奇为额外翰林院侍讲,不久又授为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移为右庶子。官任詹事府少詹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皇帝收复台湾,高士奇被授为“执事日讲官起居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南巡,赴曲阜祭孔,高士奇被迁移为右春坊右庶子,又转为左春坊左庶子。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随驾南巡。

康熙二十五年(1686),高士奇被授为统制总裁,政治典训副总裁。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再次南巡,再谒明孝陵。高士奇随驾南巡。赐号“竹窗”,康熙帝御书“竹窗”二字赐予他。当年十月,高士奇因御史言官弹劾,主动辞官归田,定居平湖。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用文人,高士奇的工作是什么呢,《清史稿·高士奇传》记载,康熙皇帝安排他“书写密谕及纂辑讲章、诗文”,还特别赏赐了“表里十匹、银五百”,康熙皇帝对高士奇的喜爱显而易见。

所以,高士奇实际上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而是因为领导的喜爱,走了捷径直登庙堂。不仅如此,高士奇将帝王宠爱延续了几乎一生,在有清一代是实属罕见,这与他的博学多才和机敏干练很有关系。

康熙皇帝为何如此喜爱高士奇,用他自己的话说,“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

这样一位朝廷近臣红人,为何要在如日中天的时刻主动辞官呢?

这要从左都御史郭琇的一份奏章说起。

郭琇,祖籍山东即墨,身为朝廷御史言官,毕生功业在三本奏章,一本革了河道总督的职,二本参了当朝内阁大臣明珠,第三本直指御前红人高士奇,三本奏章奠定郭琇威名,人称“直声震天下”,他本人也被康熙皇帝破格攫升为左都御史,一日之间从五品升至为从一品,连升四级。

他的第三本奏疏,与高士奇有什么关联呢?

郭琇参奏高士奇的折子,称作《参近臣疏》,内容主要是弹劾康熙皇帝的一干近臣,少詹事高士奇、原任右都御史王鸿绪,还有给事中何楷、修撰陈元龙、编修王顼龄等人,植党营私、徇情枉法、贪污自肥等罪行。

在文章中,郭琇列举了高士奇等人的四条罪行,条条可诛。郭琇说,“凡内外大小臣工,无不知有士奇之名,……,而人之肯为贿赂者,盖士奇供奉日久,人皆为之曰门路真”,朝堂内外的臣工,没有人不知道高士奇,因为只有走高士奇的门路,才有用处,所以大家传说高士奇的“门路真”。

除此而外,郭琇还列举高士奇的贪污事项,揭露高士奇一次就受贿“瓦房六十余间,价值八千金”;还有“寄顿各处贿银资本约至四十余万”;又“于本乡平湖县置田产千顷”;还在杭州老家“广置园宅”,修建了私宅“西溪庄园”,并与王鸿绪等人合伙经营,苏松淮扬等多处生意“不下百余万”。等等之列。

最后,郭琇直指问题本身,“以觅馆糊口之穷儒,而今忽为数百万之富翁,试问金从何来?”一个家贫的读书人出身,为何突然变成身价百万的巨富之家?无非是从各级官员的行贿中所得,各级官员的贿款从何而来,不是侵吞国有资产,就是搜刮民脂民膏。

如此言之凿凿,康熙皇帝也不得不给予重视。

《清史稿·高士奇传》记载,高士奇对奏疏的内容辩解如下,

“臣等编摩纂辑,惟在直庐。宣谕奏对,悉经中使。非进讲,或数月不觐天颜,从未干涉政事。独是供奉日久,嫌疑日滋,张汧无端疑怨,含沙污蔑,臣将无以自明。”

高士奇说自己身为编修一职,只在内廷为皇帝工作,无事闲暇的时候,几个月也没有机会觐见皇帝,从来没有奢望越轨干涉朝廷政治。之所以受到这样的无端猜忌,可能是因为自己在供奉任职时间太长,他们这样污蔑,确实无法解释。

讲完一堆理由,高士奇最后来了个以退为进,说,“幸赖圣明在上,诬构难施,但禁廷清秘,来兹萎斐,岂容仍玷清班?伏乞赐归田里。”拍了康熙皇帝的马屁,请他给自己一个免职归乡的处罚。

《清史稿·高士奇传》记载,二十八年(1689)的十月,高士奇因郭琇弹劾案返回原籍,落了个“休致还乡”。

但是在五年之后,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皇帝再次复召高士奇,命令他来京修书,仍入值南书房,官至礼部侍郎。

那位直言敢谏的郭御史咋样了?

康熙二十九年(1690),在“山东巡抚钱钰贪黩”案中,郭琇被反诬挟私报复,向上抗辩不成,郭琇经过部议,拟杖刑。康熙皇帝念在郭琇平日功劳,额外施恩改为“降五品调用”。

继任山东巡抚佛伦,因之前的《参河工疏》,进一步对郭琇落井下石,诬陷郭琇世父郭尔印是前明余党,再次被康熙皇帝保护,最终将郭琇以“休致还乡”处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