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mm的完美,是iPhone16系列难以被模仿的底气

三易生活 2024-09-19 19:25:48

2024年9月10日凌晨,苹果方面正式发布了包含iPhone 16家族在内的一大批新品,当时我们三易生活也在Apple Park现场为大家带来了这些新机的相关内容和快速上手体验。

不过由于当时的时间比较有限,我们的体验主要集中在iPhone 16系列的外观方面。比如iPhone 16和iPhone 16 Plus上半透明质感更明显的新款背板玻璃,以及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明显收窄的屏幕边框等等。

当时对于iPhone 16系列的“内部“用料,以及其所带来操作体验上的改变,当时没有余裕去进行详细的探究。好在仅仅就数天后,我们与Apple全球iPhone产品市场营销副总裁Kaiann Drance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交流。通过这次沟通,我们得以了解到iPhone 16家族一些新设计的背后,那些暂时还不太为人所知的更多信息。

相机控制:小小的一颗按钮,内部却大有乾坤

众所周知,在本世代的iPhone 16系列里,苹果赋予了全系两个行业首创的配置。其一是由其自研、行业首发第二代3nm制程的A18系列应用处理器,其二就是全新的“相机控制”键。

相机控制键位于每一台iPhone 16系列机型侧边框的右下角。根据官方透露的信息,它支持多种不同的交互模式,包括轻触、按压、连续轻击、滑动等,都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

比如,用户可以将相机控制作为实体的快门键,从而在使用iPhone拍照时更好地握持机身、防止抖动;也可以通过这颗按键变焦,快速调整白平衡、滤镜等不同的设置选项,并通过滑动触控精确地调整相关拍摄参数。基本上除了手动选择对焦点可能还需要触控屏幕之外,熟悉了这颗按键后,完全就可以将iPhone 16系列的拍摄交互逻辑,变得与传统的相机非常相似。

不难发现,相机控制之所以可以用一颗按键实现如此多的交互,内部必然是大有乾坤。根据 Kaiann Drance透露的信息,在这颗小小的按钮内部,集成了包括电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带有机械反馈感的触感开关、触感反馈引擎,以及独立的处理单元。

这带来了什么好处呢?简单来说,它赋予了iPhone 16系列相机控制按键真正全天候、而且是极其自然的使用体验。

比如当用户的手指处于潮湿状态、或者是带着手套时,电容传感器可能无法精确工作,但触感开关和压力传感器依然能够精准识别到相关操作,于是它们就会协同工作,确保可以正常使用。

比如当用户不小心误触到相机控制键时,电容传感器则会与压力传感器“互相对照”,以确保压在按钮上的并非异物。同时它们还会结合机身内部其他传感器的信息,来识别用户的意图,从而给出最“正确”的功能反馈。

除此之外,在相机控制键内部,传统的机械回弹开关和触感引擎的振动反馈也会适时地进行“叠加”,营造出不同操作模式(轻按、重按、滑动)下迥然不同的“手感”。这不仅有利于用户日常的使用效率,同时更是为iPhone 16系列树立起全新且独特的体验,让友商更难模仿。

并且苹果方面还透露,未来在系统更新之后,相机控制键将会具备两段式快门的功能。也就是说,它可以允许用户先“轻按”锁定白平衡和对焦点,然后再直接“重按”以触发拍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将会感受到两段完全不同的按压反馈。很显然,没有足够复杂且精密的设计,这样的功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极致的精密体验,源自生产线的技术创新

当然,再极致、再精密的设计,光有设计师的奇思妙想终究还无法在产品上实现。对于苹果来说,他们之所以能够带来再次引领业界的影像交互体验,在制造领域的投入毫无疑问便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在iPhone 16系列正式上市前,我们三易生活来到位于昆山的立迅精密工厂参观了iPhone 16 Pro Max产线,并与Apple亚洲采购运营管理副总裁崔玉善进行了沟通。

其实立迅与苹果的合作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据立迅相关人士介绍,早在2009年立迅就进入苹果的供应链,开始生产一些内部的连接线材、线缆。后续他们负责的生产的产品逐渐增多,从AirPods到Apple Watch,再到iPhone的摄像头和背板组件等。

而在今年,立迅不仅参与了iPhone 16系列全系机型的组装,还负责Apple Watch Ultra2、Apple Watch Series 10、AirPods 4,以及Vision Pro的生产组装工作。很显然,能一口气“包揽”如此多苹果旗下最新产品的生产工作,立迅靠的必然是当前行业中最顶级的工艺,以及最精密的产线技术。

事实上,我们也的确在立迅的产线上,目睹了他们与苹果对于产品做工“精密度”的极致要求。

举例来说,此次iPhone 16系列里整机大约有200多个料件组成,并采用了三层堆叠工艺构成。其中,光是那一颗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相机控制键,就有足足9层不同结构和零部件组成。

为了将如此小体积的零部件精确地组装到一起,立迅一方面使用了全自动的中框流水线。在机械臂的运作下,一个个元器件被自动撕除保护膜、翻转、贴合元器件、安装通风口网纱、安装按键卡扣等等。

另一方面,针对只比中框高出最多0.1mm的相机控制键,立迅采用了真空无缝焊接工艺来确保其内部结构的精密接触。与此同时,激光传感器会在焊接过程中自动测量焊接情况,以0.001mm为单位对公差进行检测,并且系统会根据测得的公差,从多达10种不同规格的垫片里进行选择,从而确保出厂的每一台机器里,相机控制键都会有一致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除此之外,尽管相机控制键不大,但其配套的感应排线却不短、几乎达到了1/2机身侧面中框的长度,并且是完全嵌入在中框内部,因此组装难度更是极高。所以尽管我们还没有得到相机控制键的确切物料及组装成本,但不难推测,短时间内其他厂商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准,以及提供相似的体验。

与供应链共同进步,说来简单做起来难

当然,熟悉手机行业的朋友可能会说,除了苹果之外,难道其他的品牌就不会去追求极致的制造效果、不去探究设计和工艺的极限了吗?

当然不是,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哪怕是完全不了解相关技术的消费者,在拿到新机的时候,往往也能很轻易地感受到苹果旗下产品完全不同于友商、对于“细节体验”的挑剔。

这种差异体现在表面上,可能是几个按键是否有松动感、机身上的USB接口插拔力度是否合适、屏幕面板与中框之间的每一个衔接处宽度是否完全一致,甚至是摄像头的镜头是否严格“居中”。

但在更深层次的制造领域,所有这些“小区别”的背后,其实往往就是巨大、且长期的成本差异。例如早在十余年前,苹果就已经开始了针对供应商员工的培训计划。这些培训不是生产线上简单的“小打小闹”,而是苹果通过与相关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真正面向供应商提供的技术、管理课程。

据了解,自2014年开始,立讯就加入了苹果的教育项目,目前已经有17000多名立讯员工参加了苹果支持的教育计划,其中包括4000余人学习了Swift编程,还有12000多名员工参加了职业发展课程的培训,如自动化培训、线长培训、学徒计划、个人领导力发展,以及残障员工计划等。

通过这些学习,就使得立迅这样的企业得以提升他们员工的知识水平、领导技能。与此同时,大量长期驻厂的苹果工程师,也持续帮助供应链企业完善他们自身的制造能力,提高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当然,可以说苹果所提供的这些培训也好、驻厂指导也罢,实际上都不只会“造福”于苹果的产品,实际上也可能会潜在地帮助了他们的竞争对手。但那又如何?毕竟当苹果如此深入供应链,从工艺、生产设备,甚至是企业文化的角度去携手供应商共同进步的情况下,其他厂商要想“从中受益”,那么他们的产品设计,以及对于精度和成本的要求,首先也得先达到与苹果、与iPhone同等的水平才行。而光是这一点,其实就已经足以造成极大的最终体验差异,并且最终体现在客观的市场数据上了。

0 阅读:229
评论列表

三易生活

简介:专注IT,最快最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