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历史学者及侨领后裔参观漳州南风侨批馆:题词赞叹流连忘返

公孙小陈 2024-04-13 02:53:25

中为南风侨批馆主、侨批专家林南中、右为闽师大商学院杨碧琴教授

右起新加坡历史学家柯木林、侨领陈笃生的后裔陈继廉先生和本文作者。

芳华里的南风侨批馆

狮城连霞漳,渊源日月长;中新华侨多,交流常来往。2024年4月11日上午,新加坡历史学家柯木林先生、新加坡华侨先驱陈笃生之后裔陈继廉先生,专程莅临福建省漳州古城南风侨批馆参观考察。陈继廉先生祖地就在漳州,其最早始祖,就是“开漳圣王”陈元光。

老照片引人注目

世上最美的风景,必定是回家之路。对于陈继廉先生,确实是返乡之途。新加坡两位贵宾,由侨史专家郑来发先生陪同。还得上班的林南中,立马赶回市区芳华里30-1号恭候。南风侨批馆为“私人订制”,馆藏资料非常丰富多样,是林南中夫妻俩几十年间,苦心收藏之珍贵文物。全方位记录展现了漳州的海外侨胞,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的历程,以及海外赤子的辛酸苦辣甘与甜。许多华侨回乡寻根问祖,都可以从侨批中,找到最初线索与证据!

林南中先生的介绍娓娓道来,专业严谨…

古老“试币石”…

侨批的“批”,就是闽南语的“信”,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其历史与现实意义深远!林南中先生对闽南侨批文化的收藏研究,痴迷得达到漳州“无人能及”之境界,他以侨批收藏研究为中心,触须延伸到诸多相关领域,如古代钱币、历史图片、古早牌坊、古村老厝与番仔楼、老物件等等。

无论你走得多远,归途总是根之所在。深入探究漳州人飘洋过海闯南洋的历史往事,以及华侨通过水客侨批及信局汇款。侨批会诠释了“过番人”的风风雨雨,怀揣着“赚大镭、娶媠某,回故乡、起大厝”之梦想的真实故事。闽南语“镭”即钱币,“媠”即靓丽,“某”即妻子,“厝”即楼房。当年的侨领,都以回报家乡,投身公益,捐建学校为荣!

左柯木林,右林南中…

右起:郑来发、柯木林、陈继廉、林南中…

右一:杨碧琴教授客串英语翻译

私人创办侨批馆,不求辉煌求相传;其中多少难隐事,为尔愁来为尔欢!新加坡客人对林南中的侨批馆,给予极其高度评价,认为馆藏无价,研究无限。其收藏的一些老物件,有的已经成了绝品孤件。言谈之中,几回回热邀林南中先生举馆赴新加坡展览,让更多的华人了解这段百年历史。在南洋与闽南之间,搭建起侨批文化桥梁。

右一为林南中爱妻

业余研究成大家,侨批收藏已无价。林南中供职漳州农业银行,他从对邮票与银元货币兴趣开始,走上定向研究和收藏之路。其妻与之志同道合,高度默契,心心相印。早年,两人时常共骑着自行车,走村闯巷考察古迹,一直走到今天。在参观中,笔者看到通过侨批寄来的银元,这些珍藏在漳州民间的镭,亦称番银,以及装钱用的木制保险箱等等,巧夺天工,令人赞叹。它们,也是漳州海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物件“保险箱”,其中多少“巧机关”。

“番银”古币

毕竟,私人场地有限,林南中的收藏品,从清末至上世纪90年代的侨批、货币以及从海外寄回的老物件等,不断增多,几乎包罗万象,显然已经容纳不下。新加坡客人还顺便参观了附近青年路132号空置的番仔楼,对政协委提案在此创办侨批馆一事,都表示此议上佳。

番仔楼

芳华里

算起来,番仔楼主人还是陈继廉先生的同宗前辈。陈笃生前辈家族史展,也可以以此为展厅。笔者是首次参观南风侨批馆,真是感慨万千,佩服林南中夫妻的作为,填补了家乡侨批研究的一段真空。厦门、泉州都有公办与私办的侨批馆,而漳州却憾有欠缺。期待透过南风侨批馆的拓展,让更多的人来领略闽南先人“过番”打拼精神,聆听“水客”及侨批信局的故事,因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柯木林先生即席挥毫题词

陈继廉先生英语题词

0 阅读:0

公孙小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