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的“隐形攻击”:诉诸历史的人身攻击谬误

昆仑云曦 2024-09-18 10:53:31

在《论语》中,孔子提倡“不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不应该因为个人的品德或地位来否定其言论的价值,也不应该因为个人的地位或品德来肯定其言论。孔子认识到了评价言论应基于言论本身的合理性,而非发言者的身份或品德。

交流中,智者们通过对话和逻辑推理来揭示对方论证中的逻辑谬误,包括人身攻击谬误。他们强调辩论应聚焦于观点和论证的合理性,而非对方的个人特质。

人身攻击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在争论中不针对对方的观点或论据本身,而是针对对方的个人品质、背景、动机等进行攻击。

这种思维谬误,不正面回应别人的批评,而是用批评别人作为的回复——“你不也曾经……”

经理小明对小王说:“我觉得你今天态度需要认真负责,比如没有仔细检查工作报告,出现了3处错误。”

小王:“你自己上个月的工作报告也出错了。”

小王说对方也出错,意思是说你自己也有相同错误,有什么资格说我?小王不正面应对小明的问题,而是直接否认对方说话主体。

对于这种诉诸人身攻击谬误,只需要提出过去事情的沟通和处理结论,用事实作为论据化解。

老子《德道经》第五十二章《治水》:“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提醒我们在面对攻击时要像水一样,柔和而坚定,不与对方争执。然后将讨论重新引导到论点本身,避免陷入个人攻击的泥潭。

小明可以说:“上个月的事情,我已经和公司总经理说明情况,并且采取了补偿措施,而且我制定了自我复查制度。现在,咱们继续说一下你的工作报告吧。”

父亲对上大学的儿子说:“少看一会儿手机短视频,里面的内容碎片化,零散化,逻辑不严谨,时间长了深度思维能力会下降。”

儿子:“你当年看电视连续剧也很多吧……”

儿子不正面应对父亲的论据,没有分析看短视频的利弊,更没有说明自己认为短视频利大于弊。儿子说父亲当年看电视剧多了,所以现在缺乏深度思维,暗含着父亲对儿子沉迷短视频的看法,也是缺乏深度思维得出的。

父亲反驳方法很多,可以请儿子列举出常看短视频的利弊,两人坐下来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紧紧围绕论题沟通。

这种人身攻击谬误,实际上是抛开客观事实论据作为讨论的焦点,而陷入主观看法的人身攻击。任何一方,即使观点正确,以这种方法待人,也会陷入无休无止的争吵中。采取人身攻击的人,是信用不足,信息不明,没有自信和信心坚信自身观点的准确性,还有就是狡辩维护自身错误,这些情况下才会不择手段进行人身攻击。

0 阅读:0

昆仑云曦

简介:研究老子德道经|研读黄帝内经|研学道医学|研悟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