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街上的行人稀疏,钭东山打扮得焕然一新,在尼姑庵附近徘徊着。他不时地侧耳细听梆子声,只等三更临近,就去敲门。
这是他和老尼约定的时间,他白天到尼姑庵里烧香求姻缘,老尼把她拉到一旁,悄悄地告诉他,晚上三更天再来,她在禅房里等着他,给他指点迷津。说罢,老尼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转身走了。
钭东山求妻心切,以为老尼要传授求妻的秘法,心里激动不已,早早地来到了尼姑庵门前。就在这时,远处响起了梆子声,三更已到,他伸手在门上敲了三下。
片刻后,门打开,一个女尼提着灯笼,招手让钭东山快进去。钭东山闪身进屋,女尼关上门,轻声说:“跟我来,师父在禅房里等着。”
到了门口,女尼禀告了一声,里面传来老尼的声音,“施主请进。”女尼推开门,退了下去,钭东山走进房里,不由得眼前一亮,只见老尼穿着俗家衣裳,精心打扮了一番,看样子也才四十出头,虽然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钭东山一愣,暗想,老尼如此打扮,莫非看上了我?
没错,老尼确实相中了他!
钭东山是一个穷书生,一心只想考科举,因此苦心读书。有媒婆给他介绍亲事,都被他拒绝,大言不惭地说:“大丈夫患不立,何患无妻。”就这样,他二十出头了,还是一个单身汉。
家里只剩下一个老母,老母心里焦急,最近总是唠叨,说什么先成家再成业,世上有名望的人,哪个不是先结婚生子,然后皇榜高中的?就这样唠叨了一段时间,钭东山幡然醒悟,就同意先结婚。
然而,等到他想定亲时,却找不到相宜的门户了,这就像收割庄稼,错过了农时,连野草也没有了。
这一天,老母亲对他说:“我儿,听说尼姑庵里求姻缘很准,不妨去尼姑庵里烧香求妻,让神灵牵线搭桥。神灵清楚谁家姑娘待嫁,好过我们胡乱打听。”
南门附近确实有一个尼姑庵,隐藏在闹市里,据传这个尼姑庵里的神灵,喜欢管人间的姻缘,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去求神灵,几乎是有求必应,最终都找到了另一半,因此香火极其旺盛,香客络绎不绝。
钭东山听了老母亲的话,决定照办。母亲三十岁上才生出他这个独子,他却没有让母亲省心,心里早就充满了愧疚感。他沐浴一番,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来到尼姑庵里,买了香烛火纸,跪在神灵前祷告,恳请神灵给他配一个好姻缘。
就在这时,从庵堂的侧门里探出一颗脑袋,看着钭东山嘻嘻地笑了一声。钭东山转头望去,却是一个妙龄女子,生的清新脱俗。女子扮了一个鬼脸,猛地缩回了头,钭东山以为是女香客,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钭东山走出庵堂,来到走廊上观赏着壁画。就在这时,老尼急匆匆地走来,对他施了礼,说道:“施主,借一步说话。”钭东山不明所以,跟着老尼来到影壁后面。老尼含笑问道:“施主此次来上香,也是来求姻缘的吗?”
钭东山躬身说:“正是。”老尼打量了他一番说:“老身看施主一表人才,为何耽搁了姻缘啊?”钭东山就把家世以及没有婚配的原因讲了。
老尼点点头说:“甚好,今晚三更再来,我让徒弟等在门外,老身为你指点迷津。”说罢,她看着钭东山,意味深长地一笑,转身急匆匆地走了。
钭东山有一点摸不着头脑,转而一想,老尼既然说指点迷津,肯定是与姻缘有关,莫非要传授给他求妻秘法?就这样胡思乱想了一番,不得要领,他决定晚上走一趟,一探究竟。
他也没有对老母亲讲明,只说要去朋友家里坐坐,就虚掩着屋门出去了。在尼姑庵附近徘徊了好久,终于听到了三更梆子声,他就急不可耐地敲起门来。
片刻后,门打开,一个女尼提着灯笼,带着他来到了老尼的禅房门外,禀告后就走了。钭东山走进庵堂里,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只见老尼一副俗家打扮,颇有几分姿色,看来她年轻时,定是一个大美人。
不过,深更半夜里,老尼为何要一副俗家打扮呢?莫非她看上了我?这么一想,钭东山心里就不淡定了。
没错,老尼确实看上了他,不过,老尼可是一个坚守清规的人,对于俗世没有一丝杂念,除了她的亲生女儿。她是在挑选女婿,看中了钭东山这个小伙子,想把女儿委托给他。只见老尼招手让他近前,微笑着说:“我家有女,想托付给你,不知道你可否愿意?”
原来,老尼姓苏,年轻时生的貌美如花,嫁给了姓芮的男人为妻,生下了一个女儿。正所谓人生无常,不到三年,姓芮的男人就病故了。
苏氏几乎把眼泪快要哭干了,却不得不接受冰冷的现实,独自抚养着年幼的女儿。有一个人,早就垂涎苏氏的美貌,那就是芮姓家族的族长,一个道貌岸然的家伙,是姓芮男人的堂伯。他打着关照侄媳妇的名义,多次纠缠苏氏。苏氏被纠缠不过,有一天拿着针扎在他的脸上。
要不是这个老男人躲闪的快,恐怕一颗眼珠就会不保了。他恼羞成怒,就开始四处说瞎话,诬陷苏氏不守贞洁。时间一长,不辨是非的人们开始相信了,对着苏氏指指点点的。苏氏为了明志,把女儿托付给姐姐照管,来到尼姑庵里出家当了尼姑,朝夕与青灯古佛为伴。
老尼讲到这里,禁不住哭了起来,看得出来,她心里很憋屈。她身后的屏风里,突然闪出一名女子来,掏出手绢给老尼擦拭着眼泪,柔声说:“妈,都过去了,你就不要伤心了。”
钭东山看向女子,发觉有一些面熟,猛然间想了起来,就是在庵堂里偷笑的那一名女子,想不到她竟然是老尼的女儿。
老尼拉着女儿,对钭东山笑着说:“这位就是我的女儿,她遭受了变故,无处可去,就来投奔我,暂且住在庵内。”
原来,女子寄养在姨妈家里,姨妈很是疼爱她,视为己出,这期间,姨妈曾经带着女子,来探望过老尼两次。
等到女子到了十五岁时,姨妈不幸因病去世。第二年,姨父就纳了小妾。这个小妾心眼不好,容不得女子,就和姨父暗地里商量,把女子卖了。姨父耳根子软,也是贪财,就找到牙婆子。牙婆子从中说合,把女子卖给了一位外地商人。
商人五十多岁了,出银五百两。姨父收了钱,担心女子反抗,就和商人约定,趁着女子熟睡之际,连人带被子抱走。
到了三更时分,商人雇好了船只,带着两个大汉,把女子抱走了。女子惊醒过来,拼命地挣扎,却无济于事。到了船上,商人吩咐撑船,然后走进船舱里,想生米煮成熟饭。
女子奋起反抗,张口咬破了商人的嘴唇。趁着商人捂着嘴唇大喊大叫的时候,女子从窗户里跳入江水里,很快就呛进了几口水,失去了知觉。
等到女子醒来,已经躺在渔婆的怀里。大河下游十几里处,有一处浅滩,老渔翁带着老婆夜钓,看见浅滩上飘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下水查看,竟然是一名女子。他给女子控了水,渔婆把女子抱在怀里取暖。
在老渔翁的家里休养了几天后,女子告辞而去,要去城里投奔母亲。好心的渔婆烙了几张饼,让女子带上。女子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尼姑庵,找到了老尼。老尼听了女儿的遭遇,心疼不已,就把她留在了庵里,打算寻一个好人家嫁了。
女子整天在尼姑庵里闲逛,今天看见钭东山烧香求妻,不觉一见钟情。她急匆匆地找到老尼,诉说了心思。老尼找到钭东山,发现他一表人才,和女儿非常般配,就有了托付女儿之意。
因为尼姑庵里人多眼杂,说话极为不便,因此她才叮嘱钭东山晚上来。因为要给女儿许配人家,因此她才换上了俗家衣裳。
这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钭东山不由得心花怒放,自从庵堂里见了女子一面,他就心生爱慕之意,如今好事就在眼前,他怎么会拒绝呢?他当即跪了下来,口称老尼为岳母,行起了大礼。
可能有人会说,老尼如此轻率地就把女儿的婚姻定下来了,有点视同儿戏。其实不然,老尼为了女儿的婚姻大事,暗地里找媒婆打听过合适的人选,媒婆曾经说起过钭东山。老尼暗地里打听过钭东山的情况,除了家境贫穷外,其他方面的条件,都还不错。
也正因为家境贫穷这一点,让老尼犹豫了起来。没想到,女儿对钭东山一见钟情,既然女儿看上了,她当母亲的还有拒绝的理由吗?因此就把女儿许配给了钭东山。
老尼拿出多年的积蓄,大约五十两金子,塞进包袱里,让女儿拎着包袱,当晚就跟着钭东山走了。她一个出家人,是不方便给女儿主持嫁礼的。
钭东山的老母亲发现儿子深夜未归,不敢睡觉,坐在厅堂里等着钭东山。看见他带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回来,不由得大吃一惊。等到钭东山解释了女子的身世,老母亲不由得大喜过望,拉着女子到身前,嘘寒问暖起来。
钭东山选了一个吉日,遍请亲朋好友,举办了婚礼。因为有钱读书了,他更加刻苦用功,足不出户,发奋读书。
他的妻子,也就是芮氏,经常往尼姑庵里跑,别人还以为她是一个虔诚的信佛者,却哪里知道其中的隐情呢?
也是苍天不负勤奋人,几年后,也就是唐肃宗至德三年,钭东山终于考上了进士,当上了县丞,他带着老母亲和妻小,风风光光地赴任去了。临走前,他带着妻小,特地去尼姑庵烧了香。
本故事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内容纯属虚构,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涉及的其它方面,俱是艺术加工的需要,与现实毫无关联,请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