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瞎吹郑钦文的强大

晓露每日娱乐 2024-09-05 00:26:41

巴黎奥运会即将落幕,一个又一个手心冒汗的深夜里,最让我心潮澎湃的还是这个名字——

郑钦文。

前几天,21岁的郑钦文创造历史,成为中国第一个拿下奥运冠军的网球运动员。

她多段采访视频被反复剖析,大家赞美她内核稳定,21岁就已拥有超成熟心智。慕强的人们又开始套用模板,去印证“生来王者”的某些特质,如乐观、自信等。

唯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冒险精神。

郑钦文的偶像,是李娜,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首位两轮大满贯冠军,以及首位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的中国球员。

在从小被教育听话、温柔,潜意识被种植了当“稳定大后方”思维的东亚女性中,她们一定是颠覆了什么,才能成为创造历史的那个“她”。

更值得探究的是,这种冒险精神背后,并非刻板印象中的十足正能量。

反而就是那些冒险路中的幽暗地带,更给普通人思考,鼓舞,而不仅仅只是无脑慕强。

郑钦文确实早熟,采访时如在赛场上一般,超年龄的持重。同时也脾气火爆,如她自己所言,情绪上头时,会讲几句优美的中国话。

比如当聊到教练违约跑路时,她就不小心当着记者的面,有感而发了句“NMD”;赛场观众席传来脏话辱骂声时,她也用“SB”霸气回敬。

但如果届时人群中突然飞出来一个李娜,辛辣如郑钦文也会秒变夹子音迷妹:

“李娜姐姐~”

星星眼都快粘在她身上了。

李娜确是郑钦文的超级偶像。

同为湖北人,同样直爽火爆。更重要的是,郑钦文就是站在前辈肩头成长出来的新一代王者。

作为中国网球标志性的人物,李娜在国际上创造的成绩,是从无到有的全新道路,直接激励着后辈——

“是她给了我梦想,一位亚洲球员、中国球员也可以赢得大满贯。”

在29岁的李娜成为中国以及亚洲首个法网冠军时,有1.16亿中国观众观看了这场比赛,创造了法网收视记录。

1.16亿观众中的一员,就有11岁的郑钦文。

郑钦文后来说:

“在她之前,你会觉得那个舞台是遥不可及的,但在她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也是可以达到的,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郑钦文梦想起步的信心,来自于李娜的开创。

而在实前期际训练中,她也几乎复制粘贴了李娜的道路。

不同于以往倾举国之力的培养模式,她和后期的李娜一样,大部分时候是通过自己投资自己追梦的。

郑钦文的启蒙教练夏溪瑶,第二任教练湖北省队的余丽桥,第三任教练北京匠心之轮网球学校卡洛斯,都在李娜的职业生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郑钦文师从余丽桥时期的照片

当年余丽桥其实并不想收微胖的郑钦文为徒弟,但为了复制李娜的道路,郑钦文爸妈拉着她,在饭桌上给教练下跪,请求她收郑钦文为干女儿,最终感动了教练。

开始征战国际后,她又签约了李娜当年的经纪公司IMG。

放眼国际,通过自我市场化实现盈利,再投入教练、训练资源,更大程度地通过自运营实现梦想。

这就是李娜实践出来的新路径,郑钦文的成功,既是她坚定复刻的成功,也是李娜多年前冒险的长尾效应。

要知道,脱离传统教育,成为全职全职运动员本身,已是冒险。而改变传统的国家队培养方式,自运营夺冠,更是险上加险。

无论对于郑钦文还是李娜,这条路都是冒险。但如今日大家所见,郑钦文明显比李娜走得更加坚定,自信,义无反顾。

其中除了上述,李娜的成功带给新一代运动员的信心外,她们俩的确是截然不同的人。

客观来讲,郑钦文更符合主流观念中,心理健康的新一代王者。

而李娜由于特殊的经历,早年的心理并不如身体健壮,她的冒险之旅更为艰难。

顶级运动员在顶级赛场上比的,已经不是技能,而是心态。最终左右她们毫厘之差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心魔。

郑钦文的心魔,是急。

今年澳网因急躁分心只拿到亚军的郑钦文

而李娜的心魔,是慌。

郑钦文为什么着急?因为她是一个从年幼就笃定自己能“打出来”的人。她的心态一直都是:“我就是天选之子”。

所以她在10岁就投身网球,目标明确,追梦发自真心。

年少时,教练规定训练次数不能超过自己年龄,当别的孩子庆幸可以偷懒玩耍时,郑钦文总恳求教练再给她加练的机会,有时急得直哭。

而她对自我的笃定,也让她在场上气场霸气外显,被球迷称为“Queen Wen”,她欣然笑纳了。

她曾说,要是命运站在自己这一边,就信;如果感觉到命运不在自己这一边,那就不信。

能看出来,她是一个信自己远超于外物的人。这也是她看上去内核稳的原因:不易被外界干扰。

很多人认为她21岁创造历史已经很厉害,而在她自己的预想中,她对标的是国际上的顶尖对手。

她本该在15、16岁就创造历史,她自觉慢了,所以着急。

坚如磐石的运动意志,来源于她坚如磐石的相信。在她看来,她的冒险并不算特别危险。

当她放弃传统教育投身训练时,她的父母其实还为她留着“万一打不好网球“的求学退路,可她却坦言:她不喜欢父母给她留退路。

郑钦文冒险的安全感,来源于原生家庭。

网传郑钦文父亲为女儿圆梦,曾卖房,大有贫苦家庭砸锅卖、托举儿女成才的励志鸡汤意味。

实际上,郑钦文父亲经济条件尚可,在国内为女儿筹备资金,而母亲全职陪伴她征战国际,给予身心照顾。

全家分工明确,她从未缺失幸福。

她曾提过,即便在她溃败如山倒的一些阶段,父亲也几乎迷信地认为她能成,郑钦文自己都觉着不可思议。

相比之下, 李娜比郑钦文没有安全感得多。

网球被公认是孤独的运动,开赛后不允许教练指导,赛程全凭自己一人。

但郑钦文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孤独,她有团队有观众在周围支持,她的感受是温暖的。

可李娜曾在自传《独自上场》中自剖,她敏感得连观众起身上厕所都能感知,总会在无助时望向丈夫姜山,给自己安慰。甚至常常通过怒吼姜山排解赛中压力。

有次孤独感甚至让她不自觉夸大赛场的广袤,觉得像泰坦尼克号般巨大,而自己非常渺小。

追溯起来,这是因为李娜早年没有郑钦文的幸运。

不像郑钦文是主动追梦,李娜是为满足曾是羽球运动员的父亲的期待,才开始被动练球。

14岁时,父亲因病突然去世,她又不得不成为家中顶梁柱,靠打比赛拿微薄奖金,与柔弱无助的母亲一起还父亲留下的医药债。

很快母亲改嫁,她孤独感加重,加上她在秉承严厉出高徒观念的余丽桥教练手下受训近十年,每天被骂、被无止境地惩罚,让她进步迅猛的同时孤独感入骨。

这种从小没有后盾,又在苛刻教育中顽强进步的过往,令她不可能有足够的安全感。

这也直接影响她后来的赛场表现,并多次因采访失言引起巨大舆论争议——

作为一个AB血型双鱼座,她非常情绪化,一没安全感就炸毛,立起来浑身的刺。

李娜状态好时能发挥天赋和才能,稳健拿下成绩,但心态崩时别说赢了,她根本连比赛都不想打,甚至多次想退役。

08年奥运会半决赛,她紧张得连打球节奏都被观众的反应左右,造成严重失误。

对一位征战多年的顶级选手而言,这种心理素质实是罕见。

郑钦文的心魔是急,因为她自信过头,变成自负,急于见成果。

而李娜的心魔之所以是慌,则是因为她不相信自己,变成自卑,情绪上头就手足无措。

早年经历鞭策她进步的同时,给她留下太多阴影,很多回几近让她窒息。

她在自传中坦白:多年后,她都不需要别人真的骂她,她的内心早就生成另一个自我厌恶的李娜,在脆弱时不断自我羞辱:“狗肉上不了宴席”。

即便当时,她已获得诸多成绩。

但我想说的正是,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女性,照样靠着野蛮、强悍的生命力在为生命冒险,探寻出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新路径。

这是一种超越性的伟大。

14岁时的李娜,带着父亲新丧的悲痛,在完全不会英语的情况下,为自己赢下去海外训练的机会。

安检时,她被扣留在小黑屋里,边哭边比划解释,还是错过了飞机。

她一个人在厕所过夜,无助却勇敢地向所有亚洲面孔求助,最终在国人的帮助下踏上飞向国外的航程,为多年后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光埋下伏笔。

16岁时,她对着镜头说,她的梦想是成为全球前10,她会努力。

她的这一句,打破了西方对中国人谦虚内敛的刻板印象,因此吸引到了一个顶级运动品牌,在她征战国际时,成为她长年的广告商。

2002年,长期压力让她出现严重的内分泌失调,一个月来四次月经。某领导不顾她的健康让她打针,成为导火线,她长期被动打球的压抑,让她火速决定退役。

多年辛苦,好不容易在体力最佳时期出成绩了,她还真的说退就退。心无旁骛地和姜山一起在华中科技大学读新闻,梦想是体育记者。

直到2004年,前女排队长孙晋芳上任网管中心主任,她和李娜说“网球是可以为自己打的”,李娜才第一次开始为自己重新思考网球。

她又一次冒险,选择回归网坛。

2008年,孙晋芳推动女网职业化单飞模式,李娜开始了前无古人的国际征战模式,从资金来源、训练模式的无数混沌中,摸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大道,拿下了我们后来熟知的成绩。

2014年,继29岁拿下法网大满贯后,32岁的李娜在澳网再次拿下大满贯。因为膝盖伤痛积重难返,她宣布退役。

WTA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史黛西·阿拉斯特向李娜的职业生涯致敬,评价她是为中国和亚洲数亿人打开网球大门的先驱。

冒险精神,是生而为人的好奇心,是旺盛的生命力。

看,东亚女性,中国女性,李娜,郑钦文,你,我,都有为理想中的自己探险的权利和能力,而不只是被教导要乖顺。

而这种冒险夺冠的实例,并不局限在内核稳定,主流价值观认为更容易成功的郑钦文身上,常年与内耗抗争的李娜,同样可以作为前辈开天辟地。

而且话说回来,即便内核稳定如郑钦文,她依然评价自己是个复杂体。

自信的是她,几个月前在更衣室因比赛失利哭泣的,也是她。

王者,并不局限于某一种人格特质。冒险的本质,本就是突破常规。

冒险这个动作本身,反而是具备的王者特质。

2024年1月25日,郑钦文晋级澳网决赛半决赛的那一天,是李娜2014年澳网冠军的日子,刚好10年。

7个月后,她和前辈一样,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历史。

她躺在地上喘息的样子,她转头哭泣的样子,是又一个中国女性在自我的生命旅程中探险的样貌。

郑钦文曾说,李娜每一场大满贯决赛,她都反复观看十几次,深入脑海。

如今,她也将接棒李娜,鼓励更多人出海探险,寻找生命的理想岛屿。

郑钦文采访

2014年以前,世界前100名中的中国女选手仅6位,平均年龄较大。现在有7名中国女子选手跻身WTA世界排名Top100,创中网协史上最高。仅次于美国(16名)和捷克(9名),为世界第三。

而这种鼓舞,不限于网球。

冒险精神,不是叫人硬挺着去追逐风浪,反而该是一种松弛。

因为它本就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具备的,只不过弱势者被驯化多年,异化得觉得惊奇罢了。

如今人们总爱追逐遥不可及的心理状态,注入“内核稳定”“非东亚性”这样的词随着郑钦文的爆红也进一步在网络盛行。

但,这种对女性人格片面的解读,对她们部分特质的过分夸大,不也是一种偏见?

只去看她们符合大众期待的一面,而忽视她们与我们共通的弱点,反而是矮化了郑钦文们、李娜们突破人生际遇的艰难,也否定了你我同样能战胜自我心魔的能力。

这些女子最宝贵的经验不是强大,反而是其脆弱、以及她们与脆弱共存的方式。

我们完全可以卸下刻板印象,作为一个复杂个人,在面对机会时,少踟蹰,多关注机会本身,抓住机会本身,抓住本就该属于自己的机会。

让冒头做非主流的选择变成一种理所应当,而非冒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己生命探险之旅中的王者。

0 阅读:0

晓露每日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