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殷绍礼:旗手倒下,红旗前进

绿拂晓 2024-08-01 21:36:35

殷绍礼

殷绍礼(1913-1948),男,汉族,河南新县人。1913年5月13日出生,1932年入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25军72师218团特务连连长、营政委、鄂东北独立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师长。

殷绍礼的两个哥哥都先后为革命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在哥哥英雄行为的影响和感召下,少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家乡蓬勃兴起的土地革命斗争,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打土豪,分田地,是农民自卫军中的一员小勇将。1934年10月,红25军长征后,殷绍礼因负伤被留在当地坚持斗争,后调到红28军手枪团工作。在“肃反”中虽遭残酷迫害,但始终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

1936年夏,在经扶县(今新县)反“围剿”战斗中,殷绍礼为掩护部队撤退,左膝负了重伤,不能随部队行动,他藏在山洞里养伤。后来在敌人搜山时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勇敢地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党组织想方设法把殷绍礼从敌牢里营救出来。他又怀着满腔的战斗激情回到了久别的部队,担任新四军4支队9团2营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殷绍礼担任新四军2师5旅15团政治委员,率领部队奋勇冲杀在抗日前线。

1943年10月,顽军以优势兵力向我淮南路西进攻。一天,敌人以1个加强营的兵力,向我2连扼守的中心防线五尖山阵地发动猛烈进攻。被连续两次击退后,敌人企图抢占2连阵地侧后的一个制高点,居高临下陷2连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在这紧急关头,殷绍礼率领1个连抢先占领制高点,打垮了围攻的敌人,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

1945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我军向日寇发起了全面反攻。8月,殷绍礼率领15团在安徽凤阳刘府一带,包围敌人的1个加强营。由于敌人工事坚固,防守严密,部队几次攻击都未能成功。殷绍礼审时度势,及时改变打法,把攻击时间选在黄昏,集中全团的火力掩护突击分队实施强攻,一举攻入敌阵,全歼守敌,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殷绍礼经常给部队讲述红军“打旗官”的故事,以教育和鼓舞部队学习和发扬红军“打旗官”的精神。他号召全团指战员“在任何凶恶的敌人面前,都要做革命的硬骨头”。他风趣地说:“内战时期,红军进攻时,总是由最勇敢的战士,扛着红旗在前面冲,这战士便叫‘打旗官’。人人都看着这面红旗,红旗进到哪里,红军就打到哪里,不管敌人炮火多么猛烈,也阻挡不住。敌人最怕红旗,也最恨红旗,每次总是集中火力向红旗射击,‘打旗官’往往也最容易被敌炮火射中。但是,红旗总是不倒的,因为红军战士从不让革命的红旗倒下,总是一个旗手倒下了,第二个又接上去,第二个倒下,第三个又冲上去高擎红旗,更快地前进!”

殷绍礼不仅是这样教育部队的,自己更是这样做的。那时,他身患严重的肺结核病,身体十分虚弱。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劝他住院治疗,可总被他婉言谢绝。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惊人的毅力顶住了劳累和病魔的折磨,一刻也没有离开杀敌的疆场。解放战争期间,他率领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1946年7月,部队在淮南前线,阻击新五军的进攻。战斗持续了10多天,给敌以重创和杀伤后,上级命令守备部队撤离天长县城。部队开始撤退时,殷绍礼站在北城门下,严格命令部队“不许在敌人面前丢掉任何一件东西”,并认真检查部队、伤员和武器装备情况。当他发现2营少了1挺机枪时,便严厉地命令2营营长:“就是剩下一寸废铁,你也得给我拿回来……”当2营营长从废墟中取回已被炮弹炸坏的机枪后,他亲切地向这位营长解释说:“我们拿回来的不是一挺机枪,而是我军战无不胜的荣誉啊!”他身先士卒,从严治军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教育和激励着每一个指战员。

1948年2月,殷绍礼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师长,他率领部队由山东转战到苏北的盐阜地区。为迅速打开苏北局面,苏北兵团决定,首先对盘踞两淮与盐阜之间益林镇的国民党第131旅发起攻击。16日下午,殷绍礼率领4师在我强大火力掩护下,从东西两侧同时向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经45分钟激战,敌1个团大部被歼,少数残敌狼狈逃窜到敌核心据点东圩子。在准备乘胜攻击东圩子时,殷绍礼冒着生命危险,从师指挥所来到前沿察看地形,为攻击部队选择突破口。正在观察时,敌人从暗堡里射出一排罪恶的子弹,击中了殷绍礼的头部,他不幸光荣牺牲,时年仅35岁。

0 阅读:0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