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详解]2025届新高三入学摸底考-《左传》、《晏子春秋》

老谢语文 2024-07-23 19:06:46

[真题详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材料二:

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为坛三仞,坎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佈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俯而饮血。

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胆,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

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摧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趋出,授绥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命县于厨,婴命有系矣。”按之成节而后去。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崔子为无道A而弑B其君C不与D公室E而与F崔庆者G受此H不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认为……美,与“单于壮其节”(《苏武传》)中的“壮”用法相同。

B.弑,意为“杀”,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叫“弑”,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

C.与,指顺从。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中的“与”字意义相同。

D.疾,响亮、洪亮,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的“疾”意义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崔武子杀齐庄公,与齐庄公不检点有关,因为他与崔子所娶的棠姜通奸。

B.晏子虽立于门外,但并不打算为庄公而死;出于礼节,他入内伏尸而哭。

C.当崔杼逼众人脱剑入坎、盟誓追随崔氏、庆氏时,唯晏子没有进入坎内。

D.虽然崔杼听从他人的意见没有杀晏子,但晏子对这种小仁小义不以为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4分)

(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4分)

14.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来看,晏子对君主的态度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5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ACG

[详解]句意:崔杼做了不仁道的事,弑杀了他的国君,不顺从公室而顺从崔、庆的人,会受到报应。(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项正确,两词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壮,认为……豪壮。B、D项正确。C项,“与”在文中意为“顺从”,而“夫人之相与”的“与”,意为“交往”。

1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下文来看,晏子进入了坎内,因为他有进入坎内参与盟誓的过程,他只是没有脱剑入内,而且他所盟之誓和其他人不同。

13.(1)侍奉君主的人,怎么能只为自己的俸禄?(臣子的职责是)保护国家。

(2)你用武器劫持我,而使我改变心志,这不算是勇武;用利益诱惑我,使我背叛君王,这不算是仁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计分点:臣,做臣子,或意译为“侍奉”;口实,俸禄;“社稷是养”,宾语前置句式;每点各1分。句意通顺计1分)

(2)(计分点:失,使……失去,意译为“改变”;回,使……回心转意,意译为“诱惑”;倍,通“背”,背叛;每点各1分。句意通顺计1分)

14. 这是一道开放探究性试题。考生的答案要有观点且有分析,言之成理。

示例一:不矛盾。从材料一看,晏子反对“愚忠”。晏子认为君主所作所为必须符合道义,君主如果是为天下而死,则臣子应该以死效忠,如果是为了私事而死,则不必;(2分)从材料二看,崔、庆二人逼晏子等人顺从二人,背叛公室;晏子宁死不从,因为他必须对公室忠诚。(2分)效忠公室和效忠庄公不是同一件事。所以晏子对君王的态度并不矛盾。(1分)

示例二:矛盾。从材料一看,晏子反对“愚忠”。晏子认为君主所作所为必须符合道义,君主如果是为天下而死,则臣子应该以死效忠,如果是为了私事而死,则不必;(2分)而材料二中,晏子在盟誓时说:“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他指责崔子的弑君行为是无道之举,是大不仁之事,又表现出对庄公这个无道之君的忠诚。(2分)所以,两则材料中,晏子对君主的态度有矛盾之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挖空练习]

材料一: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意动用法,以……为美)之,遂取(娶)之。庄公通(私通)焉。崔子弑(臣杀君)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乎?”曰:“独(唯独,只是)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离开,逃走)乎?”曰:“吾罪(有罪)乎哉,吾亡(逃亡)也?”曰:“归(回去)乎?”曰:“君死,安(哪里)归?君(管理,统治)民者,岂以陵(凌驾)民?社稷是主(提宾句,掌管国家)。臣君(侍奉君主)者,岂为其口实(俸禄)?社稷是养(养护)。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逃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私密昵友),谁敢任(担职)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怎么能)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哪里)归?”门启(打开门)而入,枕尸股(大腿)而哭。兴(站起身),三踊(跳)而出。人谓崔子:“必(一定)杀之。”崔子曰:“民之望(期盼,拥戴)也,舍(放过)之得民。”

材料二:

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扶立)景公,杼与庆封相(辅佐)之,劫(劫持)诸将军大夫及显士(有名望的人)庶人于太宫(太庙)之坎(坑)上,令无得不盟(盟誓)者。为坛三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一说八尺为一仞),坎(名作动,挖坑)其下,以甲(士兵)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解下)剑而入,维(只有)晏子不肯,崔杼许(允许)之。有敢不盟者,戟拘(用戟钩)其颈,剑承(指着)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遭受报应)。言不疾(响亮),指不至血(歃血)者死。”所杀七人。次(依次)及晏子,晏子奉(捧起)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不仁德),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俯而饮(喝)血。

崔子谓晏子曰:“子变(更改)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共享,共治)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胆,剑既在心,维(希望)子图(考虑)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勇武)也;回(引诱)吾以利,而倍(通“背”)其君,非义也。崔子!曲(弯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变)矣。”

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因为)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教化百姓)矣。”崔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指抵消)乎!”趋(快步走)出,授绥(车绳)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慢)之!疾不必(一定)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野外),命县(掌握)于厨,婴命有系矣。”按之(控制马速)成节(符合一定节奏)而后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崔武子看见棠公的遗孀棠姜觉得(她)很美,于是就娶了她合齐庄公与棠姜私通,崔武子便弑杀了他。

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他的左右问道:“你打算为他而死吗?”要子说:“国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吗,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啊?”手下人又问:“准备逃出齐国吗?”晏子说:“我有什么罪吗,我为件么要越亡呢?”手下人说:“回去吗?”晏子说:“君主死了,回哪呢?统治百姓的人,怎么能凌驾于百姓之上呢?(君主的职责)是掌管国家。侍奉君主的人,怎么能只为了自己的俸禄?(臣子的职责)是保护国家。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那么臣子就该随他死;君主为国家社稷逃亡,那么臣子就该随他逃亡。如果是为他自己(而)死,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敢担这份责啊?况且他人立了君主却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怎能为他去逃亡呢?又怎能回去呢?”(崔武子家的)大门打开,晏子进入,将庄公的尸体放在腿上大哭,哭完后站起来,在地上跳了三次才离去。有人对崔武子说:“你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他是民众所拥戴的人,放过他,可以得民心。”

材料二:

崔杼弑杀了庄公后扶立景公,崔杼和庆封分别担任辅佐者(国相)。他们劫持诸位将军、大夫和有名望的士人及庶人到了太庙的一个大坑上,下令不允许有不参加盟誓的人。他们筑起三仞高的大坛,下面挖了坑,用千列甲士里里外外包围起来。盟誓者都解下了佩剑进入里面,只有晏子不肯那样做。崔杼允许他(佩剑进入)。有胆敢不参加盟誓的人,就用戟鉤着他的脖子,用剑指着他的心口,命令他自己发誓说:“不顺从摧、庆而颇从公室的话,会遭受报应。声音不响亮,手指不沾到歃血的人将被杀死。”被杀死的有七人。依次轮到晏子,晏子捧起装满歃血的杯子,仰天叹道:“啊,崔杼做了不仁道的事,弑杀了他的国君,不顺从公室而顺从崔、庆的人,会受到报应。”低头喝下了杯中的血。

崔杼对晏子说:“如果您更改您的话,那么我与您共同治理齐国;您不更改您的话,戟已经在您的脖子上,剑已经在您的胸口上,您好好考虑一下吧。”

晏子说:“你用武器劫持我,而使我改变心志,这不算是勇武;用利益诱惑我,使我背叛君王,这不算是仁义。崔杼!(现在即使用)弯曲的兵刃鉤着我,用笔直的兵刃刺向我,我也不会改变的。”

崔杯想杀了他,有人说:“不行。您因为您的国君无道而杀了国君,现在他的臣子是个有道之人,又接着杀了他,就不能够以此教化百姓了。”崔杯于是放了他。晏子说:“如果大夫做出大不仁之事,而行小仁小义,怎么能抵消呢?”晏子快步走出门,接过绳子上了车。他的仆人想快跑,晏子碰了碰他的手说:“慢些走。快跑不一定活,慢走不一定死,鹿生长在野外,而命却系于厨房,我的命在他人手中呢。”他控制住马的速度,符合一定的节奏后才离开。

0 阅读:0

老谢语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