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求生存、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学会开源增效、精细管理、节收减支。
下面分享某施工企业各分部分项的成本管控措施的分解,供参考学习。
1、主体结构人工平米指标具体管控措施
(1)劳务成本测算前置
从计划成本开始管控,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测算劳务成本,通过将班组价格套入工程量清单中进行比对、分析,较为准确地测算出劳务成本,对劳务公司的底价更为清晰,方便招标价格博弈。同时,劳务最终建筑面积平米单价包含工程量清单明细组成,有效避免了劳务提出某些施工内容不在合同内的风险。
(2)合同价款谈判细节
1)对于平米包干合同,非劳务单位施工的专业分包内容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和费用。例如:外墙保温工程不是由劳务单位施工,在签订结构劳务分包合同时,在合同中明确注明外墙保温不计算建筑面积。
2)结构劳务合同中若采用辅料包干形式,在合同中应注明由劳务单位自行提供的辅材清单。项目物资部要严格按照签订合同内容进行物资采购,非我方提供材料坚决不予采购,必须由劳务单位自行采购。
3)签订劳务合同时,要确保平米单价、综合单价、暂估总价、合同额等敏感数据的准确性。由于国家政策的保护,农民工及劳务队已经不再是“弱势群体”,若因商务人员的粗心大意造成笔误,将成为劳务队恶意索要的“资本”,势必会给项目及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4)周转材料的采购控制:项目部必须列出结构工程施工所使用的模板、木方、木跳板、架管、卡扣、U托、碗扣杆等周转材料的详细施工预算,并严格按照施工预算进行采购,不能由劳务队随意提料。另外,与劳务队伍签订“节超协议”,若最终的使用量低于施工预算量,可设定一定的奖励比例,激发劳务队伍的管理积极性。
5)若业主方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或存在设计多变的特性,在签订结构劳务合同时,可在合同中约定“层高变化在**cm 内综合单价不做任何调整”,可避免因结构层高变化而增加任何费用。
6)与劳务队签订的合同中,文明施工费基本已按平米单价计入综合单价,劳务队报送零工需严格审核,并跟进相应业主签证的签认进度。
(3)劳务进场交底
劳务进场前要组织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及劳务现场负责人召开交底会,强调月结月清、签证审核流程。过程中项目内部要建立签证审核微信群,落实月结月清,有效控制劳务结算溢价率。按月度对各片区责任工长开具零工单金额占所负责区域分包产值总额比例、用工类别以及零工单所对应的签证、洽商、罚款进展情况进行晾晒。
2、钢筋盈余率指标具体管控措施
(1)合理分解责任目标
某项目施工前将初期钢筋盈余责任目标10%,按系统分解给各业务部门:
1) 商务部:(结算量-预算量)/结算量>4%;
2) 技术部:技术优化节约钢筋量/预算量>3%;
3)工程部:(预算量(优化后)-翻样量)/预算量(优化后)>3%;
4)商务部:出图后2 个月内完成整体预算量的计算工作,整体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提前15天完成拟施工部位预算工程量;
5)工程部:(实际进场量-翻样量)/翻样量<1%;
6)物资部:现场称重系统采购、使用、维护、数据收集、分析,确保实际收货量不小于实际进场量。
(2)钢筋进场过磅验收
由物资部、工程部、质量部进行钢筋进场抽样检测、材料过磅。市面各钢厂均利用规范允许的公差生产销售钢材。根据规范要求:直径6-12钢筋±7%,14-20钢筋±5%,22-50以上钢筋±4%均属于合格范围。
钢筋进场验收常规的方法为盘螺过磅,直条检尺。合格直条存在负差对结算没有影响,而盘螺由于采用过磅方式,负差将直接导致实际使用的钢筋米数不足,且单纯利用目前推广使用的广联达称重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应细化原材验收环节,针对盘螺钢筋的特点抽查延米重量与实际直径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确保项目收益最大化。
(3)钢筋方案编制
技术部负责图纸钢筋施工节点优化,分别编制增量版、优化版钢筋施工方案。将增量版方案报监理、业主审批,针对优化版方案对工程部进行交底。
(4)图纸翻样技术交底
由工程部经理组织劳务队伍进行施工图纸翻样技术交底,同时根据现场进度提前预估钢筋采购计划,审核劳务分包料单合理性,料单与施工预算对比,实现现场钢筋损耗率管控。
(5)施工后台钢筋下料、施工
工程部负责监督劳务队伍专业下料人员按下料单进行后台下料、监督劳务队伍专业施工人员按施工蓝图及方案交底进行绑扎施工,按照规范允许的最大正偏差加大钢筋间距以节约用量。
(6)钢筋边角料再次利用
由工程部经理针对钢筋边角料的再次利用技术方案对劳务队伍交底。
3、混凝土盈余率指标具体管控措施
(1) 合理分解责任目标
某项目施工前将混凝土盈余率指标(3%)分解给各业务部门:
1)工程部:(小票量-预算量(含损耗扣钢筋))/预算量(含损耗扣钢筋)<1%;
2)商务部:(结算量(含损耗)-预算量(含损耗))/结算量(含损耗)>2%;
3)商务部:出图后2 个月内完成整体预算量的计算工作,整体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提前15天完成拟施工部位预算工程量;
4)物资部:现场称重系统采购、使用、维护、数据收集、抽查分析,(收货小票工程量-称重验收方量)/收货小票工程量<1.5%。
(2) 合同条款谈判
商务部应在分供合同中明确细节管理条款,如:
1) 合同中应明确“过程中供货认证单(对账单)仅作为过程付款参考依据,不作为最终结算依据”;
2)合同中应按不同标号确定工程施工过程中较大量砂浆(如润泵等)的价格,且应低于同号混凝土;
3)若根据图纸量结算,合同中应注明润泵砂浆不计算任何费用(该部分砂浆已浇筑实体工程,应扣除)。
(3)商务、工程分别算量
商务部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预算量计算,工程部按施工图纸在各段混凝土浇筑前对拟施工部位预算量进行核对,并根据核对结果审核劳务上报计划量。浇筑完成后应进行物资小票统计量登记并进行收支对比分析。地下垫层施工时,应同时分析地泵费用支出及混凝土量的收支对比,以便及时发现清理基础过程中的标高管控问题;地下室和主楼混凝土墙、板标号不同时,通过收支分析可及时发现高低标号混打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联合各部门剖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4)混凝土进场、现场管理由物资部、工程部共同见证混凝土进场过磅并进行记录,由工程部及监理进行现场检查及浇筑旁站管控。过磅过程应注意以下潜在风险:
1) 运输车在交通高峰时段不配合称重。
2) 利用商混站地磅存在其私自调整风险。
3) 确定毛重后卸重物影响车身净重。
4) 泵车在洗车时排水致使车身净重减轻。
5) 最后一车混凝土未完全浇筑影响数据准确性。
6) 地磅准确性及可靠性影响。
7) 读数人员责任心不强,虚报数据。
8) 称重后混凝土站测算亏方,擅自修改配合比。
(5)混凝土结构尺寸控制交底
由工程部责任工程师对劳务队伍进行方案交底,按照规范允许的最大负偏差减小浇筑厚度以节约用量。同时现场应尽量避免“胀模” 和其他浪费情况。
(6)混凝土结构尺寸实施检验
由劳务队伍现场实施,工程部按方案交底进行检测。
(7)样板先行
严格样板制度,严控施工质量,依据样板工程量管控现场使用量。
(8)合理利用剩余混凝土
合理安排工序,利用各楼号施工时间间隔,将主体剩余混凝土用于其他楼号二次结构混凝土施工。亦可将主体剩余混凝土预制成砌块、过梁,待二次结构施工时使用。
(9)合理化解争议
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大额付款的时机(本身已到付款节点)与搅拌站办理结算,用“结算完成即能获得大额资金”作为诱饵,来达到解决双方争议(主要是小票量与图纸量间的较大量差)和完成最终结算的目的。
4、大型机械平米指标具体管控措施
(1)方案合理编制
合理规划平面布置图,从价格、型号等指标入手对大型机械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以确定经济最优的方案。同时,方案应确保现场全覆盖、无盲区、不打架、满足功效及最远端起吊重量,不浪费机械性能。
(2)三拆时间点确定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三拆时间节点,按节点计划详细测算大型机械指标;加强现场工期管控,确保三拆节点实现。
以项目安全部考勤表为准,根据现场实际进度需要增减塔吊及施工电梯司机。
封顶后应尽快完成机房及廊架、女儿墙等结构,不允许外部帮工施工延长作业时间,造成外架及塔吊的拆除延迟。
某项目三拆时间点:
1) 主体封顶20天后,开始拆除顶层木板及架体,7天内完成;
2) 主体封顶28天后,开始拆除外架,7天内完成;
3) 主体封顶35天后,开始拆除塔吊,可实现40天内拆除。
(3)大计划管理
及时拆除施工电梯,后期外墙及拉链口使用吊篮操作;实行大计划管理,确保机械租赁期搭设及拆除按计划工期实施。
(4)分判模式及税率筹划
选择合适分判模式,综合考虑司机管理难度及税率筹划(干湿租)。合同应分别注明司机、指挥等人工单价,确保人员加班费用计算合理。
(5) 相关合同条款谈判
1)塔吊的起租:必须在塔吊安装完成且经验收合格后由承租方签发使用通知之日起计算租赁费用,避免出租单位将塔吊运至工地就开始计算租费;
2)合同中应明确限制出租方的维修时间、保修时间。过程中严格记录非我方原因造成的塔吊停工时间(如:出租房维修时间过长、顶升不及时、由于恶劣天气原因未使用等),在月度结算时按合同约定扣减相应费用;
3)合同中注明仅实际使用期间计算租费,停滞时间(未使用)不计算任何租赁费用。或约定停用超出一定时间(如春节等)则人工费用不予计算,租赁费用折减(50%)。
4)租赁费的支付:可约定租赁费用按工程节点进行支付,以此降低部分资金压力;
5)租赁期间内因非正常因素导致租赁停止时,应及时办理报停手续,避免租赁费用的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