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在零下35度的北美野牛!生命总是会给自己找到最终的出路

说蓝星 2024-02-19 02:25:34

震撼!在零下35度的野牛!

生命总是会给自己找到出路,这就是哺乳动物让人难以置信的适应能力!而在这种温度下,冷血动物已无力生存。

这是一张拍摄于美国黄石公园的北美野牛,它们是北美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重能够达到一吨,头上有一对锋利的双角。主要以草为食,也包括野花和灌木,冬季会吃被厚雪覆盖的地衣和苔藓,每天进食量超体重的1%。

它们的祖先像猛犸象一样,通过白令海峡完成洲际穿梭,是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哺乳动物。冬天,它们就会换上厚重的毛发,以度过寒冬。而照片中的北美野牛,只是众多野牛中的缩影之一!它们曾是北美广阔大草原上真正的主人。

北美野牛急速穿越平原的蹄印是美国西部持久不变的象征,而北美野牛也被誉为伟大的“开路者”,“野牛踪迹”就像一条由北美野牛亲自建设的道路,甚至后来被人类利用后改建为铁路。时至今日,它们依然是北美最危险的食草动物,对人的袭击甚至超过棕熊。

无论是遥远的古代,还是逝去的近代,北美野牛群的迁徙都曾是这片土地上最大宏伟壮观的景象之一。但在欧洲人踏足北美之后,它们像印第安人一样险遭族灭。数量更是从7000万头锐减到500多头,怎样让北美野牛活下去?甚至,一度成为美国人不得不面对的灵魂拷问。

幸运的是,它们幸存了下来。

2016年,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在一份法案上签字,正式确立美洲野牛为美国国兽,与国鸟白头雕比肩,旨在为了更好的保护这种动物。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北美的最大的陆生动物,“开路者”与草原之魂:北美野牛。

北美野牛

美洲野牛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中西部地区,它们的体长可达到三米,肩高可达到两米,体重最大可达到2000斤。北美野牛的前半身非常强壮,肩部长满了蓬松的粗毛,是北美最危险的食草动物,大部分雄牛体重都能超过1500斤,是北美最大的陆地动物。

北美野牛栖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平原上,多数时间都在休息,只有清晨和傍晚才会觅食。它们的嗅觉灵敏,但视力不佳,迁徙时结成牛群的北美野牛有时会有超过千只,场面蔚为壮观。它们冬季向南迁徙寻找食物更丰盛的地区,夏季则又会原路返回到北方。

在繁殖期,公牛会循着母牛的尿液寻找发情期的母牛。而此时的母牛非常暴躁,时常会在牛群中横冲直撞。此时,你就会看到一头奔跑的母牛后像彗星一样跟随着一长串公牛。直至,公牛们成功的将母牛围住。此时,公牛会迎来决斗,胜者才能享有交配权。大部分角斗只是为了让对方屈服,但如果打出火气,也偶尔会有相当激烈的对撞。不亲眼所见,你甚至都无法相信近一吨重的野牛,也能360度在空中翻转。

因为母牛的暴躁和发情期短暂,就不得不提北美野牛的性取向问题。美国的一家科学机构曾报道,很多雄性野牛因为找不到雌性野牛,在发情期不得不选择同性,有时候一天要与同性发生多次关系,而超过55%的年轻野牛的某生活都在同性间展开。

野牛踪迹

北美野牛是北美洲的新移民。

在冰川纪,它们从欧亚大陆上横渡到美洲,取代了当时数量最多的西伯利亚野牛(现已灭绝)。北美的首条道路,就是由北美野牛在季节迁徙中不断走过而形成,被称为“野牛踪迹”。

道路随着草原和野牛爱舔舐的盐碱地蜿蜒,被无数的北美野牛和蹄类动物靠着本能走过,走在这条天然的“野牛踪迹”上,可以避过了夏季泥泞的草原和冬季无序的雪堆。欧洲人到来之后,这条牛道被探险队和拓荒者所利用,被视为无价之宝。

北美的大草原上刮风时,风从各个方向吹来,旋转后逐渐演变为飓风。在冬季,雪花被这种季风斜吹形成巨大的暴风雪,可以让三米之外再也看不清任何物体。欧洲人引入的普通家牛根本无法适应这种环境,它们只会像鸵鸟一样原地等待,或者被冻死,或者等暴风雪过去。

但这些对北美野牛来说却算不得什么,能够影响它们数量发展的只有极地气流。这种风的到来往往标志着北方开始进入春季,它会带来大量湿气,草原就会非常茂盛。但每隔五到十年,极地气流就会消失一次。大草原就会进入少有的旱季,大量的北美野牛都会因此而死亡。

这是北美草原的枯荣定律。雨水充沛时,草原养育了大量的北美野牛,它们用粪便完成氮碳转换。干旱时,野牛的尸骨又能反哺草原,为其提供足够的养料。既控制北美野牛的数量,也为之后的复苏提供的基础。正常情况下,这种循环趋近完美,但人类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3、猎杀恢复

在16世纪时,整个北美地区有超过7000万头北美野牛。

它们是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重要伙伴,除了必要的食肉,印第安人几乎不会伤害这种动物,白野牛更被他们视为神圣之物。鼎盛时期,北美野牛曾供养着小半个北美生态圈,其中也包含印第安人。

但一切的改变,来自于欧洲人到来以后。

为了换取现代的生活物资,印第安人改变了自己的传统,开始全力捕杀北美野牛,也拉开了北美野牛大规模覆灭的序幕。北美野牛在奔跑时,肾上腺素会极速提升,让它们产生奔跑即安全的错觉。这时的野牛不会有亡命一搏的想法,只会顺着牛群而奔跑。

印第安人利用了野牛的这一特点,他们呼喊着时牛群奔跑起来,在左右两侧不断冒出人来惊吓野牛,逼迫牛群沿着一种漏斗型路线奔跑。直至,它们突然发现,前路只剩下狭窄的空地和悬崖。视力不好的北美野牛甚至都来不及犹豫就飞驰而下,跌落山谷沦为肉食。

如果只是原住民,北美野牛庞大的基数完全供给的起。印第安人用这种方法超过5000年,时至今日,加拿大的艾伯塔省依然完整地保存了牛跳悬崖的遗址。有趣的是,北美野狼捕食北美野牛的方法和印第安人如出一辙,也不知道是谁学习了谁?

但是当欧洲人发现,在任何季节的野牛皮都能制成很好的皮革后,全副武装的欧洲猎人们开始亲自下场。知名猎手科迪曾经创造了17个月杀死了4280头野牛的记录,还赢得了“野牛比尔”的称号。他们靠着猎枪,无需像原住民那样费劲。只需要几个人顺风向爬近猎物,以使野牛嗅觉失灵,中距离开火就行。奇怪的是,北美野牛并不害怕火枪。面对雷霆一般的枪响,北美野牛依然会无动于衷的原地吃草,仿佛引颈就戮。很多生物学家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北美野牛习惯了草原的雷声,将枪声误认为正常的雷霆。

北美野牛的数量急剧下降,几乎灭绝,这可以称得上是自然史中的极大悲剧。

到1889年人们再做统计时,惊讶的发现美洲野牛仅剩541头。它们曾经是这片大地的主人,数量更是以千万计,从冰河时期就生存在这里。居然在短短不到百年间,就因为人类的大肆捕猎而销声匿迹。

进入19世纪后,美国人开始有计划的复育北美野牛。很诸多公益人士的努力,终于激起了公众保护美洲野牛的热情。由美国政府出资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使北美野牛和驯鹿的保护得到保障。这里也是唯一一处野牛从史前时代生活至今的土地。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因为缺少狼群、熊类的控制,黄石公园内的北美野牛渐有泛滥之势。每年都会定期捕杀一部分北美野牛,以维持生态平衡。如今,美洲野牛是黄石公园里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它们虽然是不食肉动物,但暴怒时却会主动袭击人类。数据显示,在黄石国家公园被野牛杀死或伤害的人数是同公园被熊伤害的5倍有多。

尽管有无数的人关注和保护,北美野牛如今的数量似乎也成了一个谜。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经过百年的恢复,美国如今约有50万头北美野牛。但绝大多数野牛都处在人工饲养环境之下,很多动物学家并不认为这还是的北美野牛。野生的北美野牛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低海拔地区,数量大概有几千头左右,是近危物种。而如今美国到底还有多少真正的北美野牛,恐怕没有人知道答案。

结语

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一种大型生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屠戮殆尽。它们是北美的最大的陆生动物,被誉为“开路者”的草原之魂,命运却像极了北美的原住民。用数千万的生命才换来了“国兽”的称号,来的确实有点沉重。

对于北美野牛,你怎么看呢?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

0 阅读:0

说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