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猴子只有两三种,为何会成为独特文化?原来是脱胎于中国

说蓝星 2024-02-21 20:27:30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在亚洲若论及猴,人们一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的“孙猴子”,或者是印度的神猴哈努曼。在许多东南亚的国家如泰国、印尼等地,猴子已经是常见的野生动物,时不时会在城市或乡村出没。相较之下,日本的猴们似乎有些默默无闻,种类也只有寥寥两三种。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猴子的身影不仅广泛出现在日本文学、工艺、美术、民间信仰等方面,甚至还远超大部分东南亚国家,有着祈孕、吉祥、守护等众多含义,俨然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符号。在日本民间,关于猴的玩具多达几十种,常见的有木叶猴、骑马猴、三不猴、念经猴、乘鲤猴等等,这说明猴的形象已广泛而深入地融入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猴在日本也有着传自中国的厩神信仰,猴治马病、马上封猴等猴马形象也经常出现。中国“守庚申”的习俗传入日本后,还被改良为“庚申讲”,猴子的形象也开始登上庚申塔。最著名的就是“不看不说不听”的三不猴。

本来没有多少猴子的日本,为何会形成如此丰富的猴文化?还有着和中国一样的古代猿猴观。要知道,猴子最初在日本仅被当作食物,日本甚至压根就没有存在过猿,又为何会同样鄙猴尊猿呢?而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中国。可以说,日本的猴之所以会成为独特文化,正是脱胎于中国。

本文,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日本是如何利用中国的道家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庚申讲”?而他们的猴形象是如何变化的?

日本猴子

日本猕猴又被人们称为“雪猴”,因为每到冬天来临之际,日本猕猴的身上总是会披满白雪,故得此称。雪猴是一种中型矮壮猴,生活在日本中部和北部,几乎是灵长目动物(除人类外)中最靠北的猴子,它们可以在-15 °C的严酷环境中生存,栖息地包括落叶林、阔叶林和常绿林。

颜面瘦削,眉高眼深,长着标准的狭长红脸,体背有厚厚的皮毛大衣,日本“雪猴”除了外貌非常有特点,也尤其会“水”。雪猴中的一些个体有着相当高的游泳能力,部分雪猴还可以在水下憋气潜水1分钟钟左右。

日本多地热火山,为应对寒冷,日本猕猴逐渐进化出了泡温泉的习性,被科学家认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独特的种群“文化”。温泉中的水温是43°C,并已形成独特的蒸气浴池。“雪猴”则用集体泡温泉的习性,来躲避冬季的寒冷。它们不仅在温泉中吃食说爱,还常常在入浴期间进入梦乡。

日本猕猴多在白天活动,猴群中母猴的地位等级森严,公猴则比较游离。在繁殖期时,雪猴群往往表现的非常奔放。除了雌雄搭配,雌猴之间也会形成密切的“夫妻”关系,甚至这种关系还很牢固,雌猴间互相多模拟雄性彼此发生关系,在亢奋时发出类似雄性的咯咯声。

2016年时,一张有趣的雪猴照片曾走红网络。照片中,一只在温泉中晨浴的雪猴被人偷拍后,竟公然竖起中指表示抗议,似乎是在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画面十分搞笑,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热议。

日本猴文化

日本猕猴应该是日本最早的原住民。

考古研究显示,日本猴早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就已经在日本繁衍生息,这比日本人早得多。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绳文前期中叶羽根尾贝冢曾出土395块猴骨,这些猴骨雌雄混杂,年龄层跨度较大。

这说明绳文时代前期的日本人已经将猴当作狩猎和食用的对象,甚至极可能成为类似家畜的替代品。到了绳文后期,食猴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但也出现一些猴形态的土偶,这说明以猴为对象的原始崇拜开始显现。

随着中国文化的辐射,日本食猴现象基本消失。一方面是日本受到了中传佛教的影响,另一方面猴与人的相似性使人们升起敬畏之念。猴子慢慢开始具有了独特的“神性”,具备了祈祷怀孕、吉祥、守护的诸多寓意。

时至今日,日本各地的山王神社依然可以看到被认为能够保佑平安分娩的猴的塑像,一些地区还悬挂着祈愿孕妇平安分娩和孩子健康成长的布猴。日本几十年以前还会用猴子的左手抚摸孕妇的肚子,以求平安生产。

在现代化机械玩具普及之前,手工制作是民间玩具的常态。惟其如此,才寄托了祖辈父辈对儿童的期望,也能准确反映着时代风貌、民间信仰和民族文化。而日本民间的猴玩具实在众多:伸舌猴、木叶猴、骑马猴、食物猴、三不猴、武士猴、乘鲤猴、念经猴、弹跳猴、长老猴、骑柿猴、抱鸡猴、木雕猴、泥塑猴等等。

日本民间猴玩具种类如此之多,覆盖地域如此之广,出现方式如此之丰富, 正说明猴已广泛而深入地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日本民间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最具代表的还是“厩神信仰”与“庚申讲”。究其渊源,均来自于中国。

不过,在讲“厩神信仰”与“庚申讲”之前,我们还需要先来看看中国古代猿猴观。因为日本的猿猴观几乎与中国完全一致。

中国古代猿猴观

日本最开始对猿与猴的看法不存在褒贬。《日本书纪》是日本最早的敕撰正史,它使用汉文书写,其中“猿”和“猴”使用的比例旗鼓相当。但到了日本平安时代,“猿”“猴”并用已经发展到了“猿”字独占鳌头,日本文化中出现了明显的贬“猴”褒“猿”。

在中国文化中,猿的地位更高,向来入诗入画,隐喻脱俗的贤者。而猴则代表了喧闹、污浊、卑俗、野蛮。至少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出现之前,中国古代素来鄙猴尊猿。猿猴虽然类似,但正面形象在猿上得以庚续,负面形象却为猴所继承。

这种猴文化的影响,也改变了日本对猿猴的看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古代猿猴观就是日本古代的猿猴观。直到现代文学中,才出现了猴形象正面转化的情况。除了受到《西游记》的影响,也与世界范围内动物保护主义的不无关系。

遗憾的是,日本并没有猿。即便其文化中确实充满了“猿”味。但事实上,日本的猴子种类也就两三种。但日本人确实把猴文化保存的很好,这就不得不说到“厩神信仰”与“庚申讲”了。

厩神信仰

中国古代有着独特的厩神信仰。古人很喜欢在马厩旁养马,即便没有条件,也喜欢在拴马桩上雕个猴子,认为这样可以使马更健康。明朝学者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载:"置狙(猴)于马厩,令马不疫”。

东晋干宝《搜神记》中,就记载了猴子让赵固将军的爱马起死回生的故事。而在很多汉代墓葬中,均可见猴子和马同时出现在马厩中的形象。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就不难理解《西游记》中,孙猴子为何会得到“弼马温”的官衔,因为这都是厩神信仰的体现。

除了猴治马病,汉代画像石的猴马复合形象还包含人们希望“马上封侯”这一寓意。而在日本,中国的厩神信仰几乎被全盘继承。他们会在神社内设立马和猴的石像,作为厩神的象征。还发展了与猴、马相关的设施或活动,例如竞马在日本是就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运动。

庚申讲

日本的“庚申讲”也与中国有极大渊源。“庚申信仰”是指在庚申日晚上守夜以求避灾延寿的一种信仰,通与每年六次的庚申日有关。

中国古代以干支表示时间。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配对,就会出现六十种组合,可以表示年、月、日、时。天干地支组合的第五十七对即为庚申。即六十天一轮回,第五十七天为庚申日,是故一年会有六个庚申日。

道教认为,人的头、腹和脚有三条称为“三尸”的虫子,而三尸虫会在庚申日的晚上从人体内爬出,然后上天向天帝告发此人的恶行。所犯罪状不同,受到惩罚也各异:有的人身体会不舒服,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会死亡。

而为了阻止“三尸”虫从体内爬出, 因此人在庚申日晚上不能睡觉,这被认为是一种长生术。但熬夜实在无趣,于是人们便开始聚到一起,以聊天的方式度过庚申夜,这就是道教所说的“守庚申”。

“守庚申”的习俗传入日本后,日本则把庚申夜的聚会称作“庚申讲”。而猴子的形象也乘此登上了庚申塔。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不看不说不听”的三只猴子,相信不少去日本旅游的人都看到过。就这样,原本与猴子无涉的中国的“守庚申”,到日本后就变成了“庚申讲”,并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刻有三不猴的庚申塔。

日本虽然与我们有着国仇家恨,但其文化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的模式和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心疼的是,作为庚申信仰发祥地的中国,除了在浙江、江苏的少部分地区仍可见《庚申经》及庚申会的传承活动,此外则几乎已难见该信仰的踪影。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甚至在整个东南亚的猴文化都逃不脱中国的塑造轮廓。

日本文化中的猴形象经历了早期的独立发展后,很快就被中国的猴文化所合流。其后在汉字表记、厩神信仰、庚申信仰等方面均受到了我们的影响,但在细节方面,却也呈现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发展。

对于我们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很多价值千金的传统文化,实不该悄无声息的埋藏于历史烟云之中。前人留给我们的,实在是过于富足,就更应该做好保护。您说是这样吗?创作不易,欢迎关注。

0 阅读:5

说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