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清晨东方的苍穹缓缓升起,这一天于全国人民而言,都是值得欢呼雀跃的日子。
唯有蒋介石,在广州的公馆中来回踱步,烦躁不安地再度望向墙上的钟表。
“时间到了,不能再犹豫了,我们的空袭计划准备完毕,只要您一声令下,即刻炮轰天安门!”
周至柔匆匆奔来,急切地催促着。
“我心里自有安排,不用你提醒我。”话里的笃信,让周至柔没有了再次劝说的余地。
“您真的要……”他只得试探性地开口询问,还未声张,便被蒋介石一口打断。
“废话!计划必须照常不得有误,今天我就要让他们陪葬。”说着恨恨地望向远方,语气中的愤怒却也暴露他心中的不安。
一刻钟后,他突然走出屋子,本以为他要宣布发射,却只艰难吐出四个字:
“计划取消。”所有人闻声大惊,蒋介石则无心理会,疲惫不堪地转过身。
这一天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蒋介石又为何临阵退缩,放弃苦心经营的计划?
计划被迫取消前一天深夜中,毛主席仍在如往常一样处理公务,却突然收到一份密报。
“这……可该如何是好,开国大典上人员众多,老蒋一旦开始轰炸,我们如何防备?”
消息传来后,本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大家的心中却生出不少担忧。
“老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明日加强天安门附近的空防,时刻保证群众安全。但我料定他不敢实行这个计划。”
未曾料,主席阅罢却神色安然,旋即做出决断。
“此事牵涉众多,一来鱼死网破不是他的本意,他必定是要想法子东山再起,可这个计划要耗费巨额的资金和人力。
再者说,无论成与不成,对他都没有好处。天安门附近就是故宫,炸毁历史遗迹,他便要背上滔天骂名,如若计划不成更是要沦为笑柄。”
毛主席的话语就像是定海神针,这才将众人的心安了下来。
炸毁天安门虽然可以泄愤,可要为之付出的代价,谁人都无法承受。蒋介石临阵突然改变决定,是他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
然而,一次的妥协并不代表他要善罢甘休,听着街上喧喧嚷嚷的欢庆声,蒋介石如坐针毡,他必定要做出什么缓解心中的压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宋美龄远在美国的来电,终于为他送去些许慰藉。
大势已去经过多日不懈的坚持,宋美龄终于说服美国总统继续支持蒋介石,尽管这样的承诺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原因很简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一切要以利益至上。美国所谋求的乃在华之经济利益,而蒋介石已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1946年,内战迫在眉睫,蒋介石为获美国武器援助,与之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中美国民皆有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
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双方的商品都享有平等的税率。
乍一看,此条约十分平等,像是两国互惠互利谋求合作共赢。然而,友好互惠要建立在两国势均力敌的前提下。
以当时中国的制造水平,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大量美国廉价商品走进市场,本土的民族企业便会受到剧烈冲击。
该条约一经签订,国统区工业水平骤降,外汇储备凭空消失五个亿之多。更是造成后期法币贬值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无数家庭在一夜之间便濒临破产,走投无路的人们纷纷上街游行声讨蒋介石的恶行。
《解放日报》更是犀利痛批,“美蒋商约”是历史上最可耻的卖国条约。
蒋介石本人曾在《中国之命运》中痛斥“二十一条”是国耻,有损国民的希望。
一转头便将此话抛之脑后,上赶着和美国签订了“新二十一条”。
至于外界的批判声,他选择充耳不闻。不仅没有收敛自己的行径,反而变本加厉。
内战期间与美国接连签订《中美救济协定》《双边协定》等76个不平等条约,将中国教育、海关、经济、司法一系列主权出卖给美国。
为了能实现自己政治上的野心,蒋介石毅然决然地站在与人民对立的一侧,丝毫不顾丧权辱国条约的深远影响。
这些条约成立后,美国不费吹灰之力掌控着中国的一切利益,蒋介石不过是个可以利用的棋子。
此时的他败局已经注定,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沦为弃子也不可惜。
也正是在开国大典当天,新中国正式宣布废除自《南京条约》以来一切不平等条约,数量共计有709个之多。
一时间举国哗然,压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大山终于推倒了,我们正式告别那段屈辱的历史,仰起头,走向崭新的未来。
可这并不是美国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想要看到的局面,这一举措可能直接导致他们拒绝承认新中国。
因而,美国也只能对蒋采取暧昧的态度,可无论如何,百年来血与泪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
落后便要挨打,一味讨好求助毫无价值,只有自身综合国力的强大才能换来平等和尊重。
蒋介石殚精竭虑终于换取美国的支持,却也彻底失去民心。
众叛亲离美国为他带来了这一丝少得可怜的安慰,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便被李宗仁的突然来访打断了。
“你来做什么?”蒋介石并未起身,双眼微闭倚在靠背上,这副姿态一看就知他并不欢迎对方的到来。
“今天我是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来和您谈话的。”李宗仁并不理会蒋介石的态度,开口就道出自己的来意。
“国家元首”这四个字犹如利箭直直穿透蒋介石的心房,他猛地睁开双眼。
在隐退的这段时间中,他做梦都想从李宗仁手里夺回总统的位置。
“您掌政二十年,贪腐徇私之恶风已胜过北洋政府之时。其劣迹斑斑,令人发指,严重损害了民众之利益。
我国民政府以革命旗帜为护符,可凡有政客讥评时政的,都被诬为‘反动分子’,以至人人惶恐,不敢轻易张口。您竟然对此熟视无睹!”
听后蒋介石默然不语,只在心中冷笑道:“哼,原来是借机质问我的,以后怕是也没有机会了。”
见蒋介石并未回应,李宗仁更是说到气头上,将自己身为代理总统却并无实权,处处要受人掣肘的处境一口气吐了出来。
“此次乃第三次下野,您当时再三承诺,五年之内定然不再涉足政治。
此话无非暗示我可放手去做,不受牵制。可事实上呢?您的所作所为完全相反。
不仅擅自指挥军队,对于政府的要职直接任用自己的亲信,如此目无政府的荒唐行径,桩桩件件,您又如何解释!”
解释?虎落平阳被犬欺,蒋介石气得脸色铁青,说不出来一个字。
李宗仁见对方毫无反应,一番畅言后,只好转身离去,满心愤懑。
平复了良久,蒋介石才稍微缓解自己焦躁的情绪,一手拨开收音机的按钮,想要转移注意力。
滋啦几声电波响起,下午三时,开国大典隆重拉开帷幕,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参与开国大典的不仅有我党的成员,其中不乏张治中、傅作义、程潜等人。
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弃暗投明,站在和平的一端。
傅作义后来回忆道:北平是我军事生涯的失败,可却迎来了和平的曙光,这是我戎马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
这可把老蒋气了个半死,直接从椅子上一跃而起,重重地将收音机砸在地上。
“娘希匹,一群混蛋,我平日待你们不薄,竟敢背叛我卖身求荣!”
可惜,收音机落到地上后并未被砸坏,反而无意间碰到音量键,声音又扩大了几倍。
欢呼声、呐喊声、礼炮庆贺声响作一团,传至屋内的每一个角落,蒋介石无从躲避,几近崩溃地捂住耳朵。
然则声声入耳,针针刺入他的心脏。他无奈之下切换了频道,却意外听到一起国民党特务破坏活动被逮捕的消息。
“废物!都是成事弗足,败事有余之徒!”他愤怒地大声嘶吼,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听到他的回音。
机关算尽终成空,这一天,于全国人民是难忘的,而于蒋介石,则是别样的刻骨铭心。
结语无论如何挣扎,蒋介石败退台湾的结局都无法改写。
作为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天便意味着他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
晚年他也多次在日记中尝试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
而这样特殊的一天恰如其分地成了他政治生涯的缩影:内战、独裁、党争,他将自己的利益完全凌驾于国家之上。
窥一斑而知豹,见一叶而知秋。历史和人民为何会做出最后的选择,大抵由此可知。
-END-
【文|竹溪】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