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楞增渡槽,隐藏在小树林里的市级文保

巧云聊旅游 2024-11-11 19:42:54

那桐镇前往坛洛的路上经过中北村,看见一片小树林里隐藏一座奇怪的建筑体,对于建筑体的好奇就前去看一看,没想到这座奇特的建筑体竟然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字还非常的特别叫做楞增渡槽。渡槽都知道,就是引水渠,但楞增这两个字就感觉有点奇怪,为何叫楞增,楞增这两个字又是从何而来?

楞字出现的地名也就在坛洛镇附近出现,就好比如上次发表过的民族文化村下楞,下楞上游还有上楞和中楞。楞,用汉语的解释是棱角,楞跟棱同一个意思,当然仅是汉语的解释,对于方言楞怎么解释就不知道,自己是壮族人,讲的是壮话,壮话中没用过楞字,楞在中北村怎么解读敬请坛洛镇的朋友解释一下。

楞增渡槽,很显然渡槽修建在楞增这个地方,所以起名为楞增渡槽。渡槽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大兴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尽管对于全国来说仅是微小的一部分,但楞增渡槽工程的建设以及至今仍旧保留下来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缩影,更是水利建设文化的一部分。

楞增渡槽始建于1975年,由坛洛公社的坛洛、东佳、中北三个大队组织民工建设,为保证楞增渡槽工程能够顺利完工还组建建设兵团和工程指挥部。指挥部里不仅有公社干部,还有来自自治区水利厅、市里、县里的水利专家进行建设指导,工地上不仅有大工头,还有来自坛洛、东佳、中北三个大队组成的建设队伍。

楞增渡槽具体投入多少资金没有详细介绍,毕竟是水利工程,投入应该是不计较成本,人工费更是不用担心,当时仍旧是领工分时代,出工就是十分,回到大队单独核算,先进分子和标兵不仅可以领到最高的12分,表彰大会时可以上台表扬,胸口还带大红花。给标兵或者先进分子套红花都都是大队里的队花,用现在的话说队花就是美女,建设队伍里的年轻男子为了让队花套大红花干活都非常的起劲。

不知怎么夸当时的建造工艺,有限的水泥和岩石,不费一点钢铁就能完成这么伟大的工程,难得的是几十年后仍旧屹立不倒,若不是有部分遭到人为破坏,想来楞增渡槽再过百年都不会自然坍塌。好羡慕那个年代,任何工程都不带水分,而且没有没有一个项目出现豆腐渣,更难得的是几乎看不到贪污腐败。

建设队伍是由坛洛、东佳、中北三个大队的青年组成,建设队伍不分男女,只要能拿得动铁铲,搬得动石头就是队伍的一员。建设队伍中参与男女,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女孩子为在心仪的男孩面前表现自己能干,干活非常的起劲,男孩则为了在心仪的女孩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秀而大挥汗水。楞增渡槽工程完工,不仅为解决三个大队的农业生产用水问题,还成就好多对恩爱男女,楞增渡槽可以说是一场媒介活动。

楞增渡槽完工后预计灌溉面积3000—10000亩,主要是为坛洛公社的坛洛、中北、东佳三个大队的水稻灌溉。集体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抽水灌溉不用钱,只要大队向公社报告,公社开证明就可以到电灌站申请抽水。楞增渡槽主要是服务坛洛公社的三个大队,抽水灌溉的时候都是三个大队轮流抽水,当时的村民都非常的客气,没有出现过抽水而产生矛盾。

抽水机不像现在这么简便,抽水一定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号令,打开闸门需要好几个人。电灌站的工作人员推电阀,大声令下几个人一起转动水闸,动作不仅要一致而且得快,抽水的时候都得拍几个强健而且动作敏捷的年轻人。上世纪90年代曾见过几个人转动水闸,那时候还小没能参与,不过小孩得去看闸口,预防别的生产队偷水。分单干后抽水需要交钱,每次抽水小孩去看闸口,不知大伙有没有同样的经历。

进入90年代温饱基本得到解决,村民对农作物的种植逐步向经济效益高玉米、甘蔗,水稻种植逐步减少,农业用水的需求量少,楞增渡槽开始失去作用,加上小型电泵的广泛应用,90年代末期楞增渡槽退出历史舞台。楞增渡槽是水利工程的一部分,亦是建设者难以忘怀的记忆,即便是不再运行,但渡槽仍旧屹立在那里,现亦成为市级文保,喜欢参观老建筑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33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