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游来到大新县的五山乡,五山乡听起名字就知道是山多地少的小乡镇,得名五山乡想来应该是五座山环绕下的山坳里形成的街圩。五山乡以壮族为主,本人就是壮族人,语言上可以简单沟通,但复杂点的语句有点吃力,好在当地村民会说普通话,此次的五山之行还算愉快,本游记就写一写大新县的五山乡。
五山乡位于大新县的东北部,西北与天等县的驮堪乡接壤,东北与南宁市隆安县的布泉乡毗邻,距离县城30公里。五山乡老地名度灵,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属万承州,民国时期属万承州改为县,度灵则改为天水乡。解放后万承、养利、雷平三县合并设大新县,天水乡则属大新县。
1953年棋山乡、天水乡并入昌明乡,1958年昌明乡析出天水乡,同年10月天水乡与昌明乡、龙门乡合并设万能公社。万能就是无所不能,起名万能公社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很多公社都起名东方红、前卫、卫星、红旗等带有红色文化的名字,万能公社这个名字想起来算是比较保守。
起名万能公社主要是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氛围,若是为更能体现地方文化还不如起名万承公社。万承曾是管辖龙门、五山、福隆、大岭、隆安县的布泉、屏山等乡的县,没改土归流前万承还是土州,州治、县治就在龙门乡,起名万承州岂不是更有历史意义。不用万承改为万能可以理解,万承毕竟是旧社会留下的名字,正值新潮文化下的社会里岂能容得下旧社会、大地主腐朽的历史地名。
1959年万能公社析出天水公社,此前有棋山乡,原棋山乡也乡单干改为公社,无奈自身势单力薄,基础薄弱达不到建立公社的标准,只能跟天水公社一起混。天水公社出于平衡考量更名为五山公社,更名为五山公社的原因是旗下有五个带有山的大队。棋山、宾山、联山、盆山四个大队,加上三合村的凑合算是有五个山,五个带有山的大队建立公社就起名五山公社,这样解释应该胡混的过去。知情的朋友可以补充,谢谢。
1962年实行县管区,区下管公社,五山公社属昌明区,1968年县管区撤销,五山公社不再寄予昌明区。昌明区的撤销最憋屈的可能就是区长,昌明区的行政级别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管有几个公社至少也得是个副处级干部。昌明区的区长到县里开会本可以跟县里的副手平起平坐的,昌明区撤销后区长降为公社主任,正股级领导,跟县里的副手无法比拟,原昌明区领导心里岂能平衡?
分单干后五山公社更名为五山乡,以目前的发展态势升格为镇的几率几乎为零,五山乡成为镇的也只有跟昌明乡合并设五昌镇了。五山乡升格为镇的几率小是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空间有限,尽管境域面积14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到2万多人,但境内大多数都是山区。五山乡主要是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几乎为零,没有第二产业支撑,乡变镇就是个空话。
五山乡不要说升格为镇,往后有没有五山乡还说不准。五山乡拥有2万的户籍人口,但常住人口仅为0.7万,流失人口多达1.3万余人。五山乡人口流失这么大,生活环境、生存环境应该不怎么好,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人口流失。五山乡人口流失大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外出务工,有些混得好的就在外安家落户,有部分则是扶贫搬迁,人已经往外搬迁但户口仍保留着原地,五山乡就有户籍人口多常住人口少的现象。
五山乡有中学,每个村都有小学,不过那是10多年前的事,近些年人口外迁,以及人口增长下降,可能农村的大部分小学已经停办,农村孩子上学只能到乡里的中心小学就读。我们村2700多人口,今年小学也停办,孩子到镇上或者县城就读,托管费带上杂七杂八的一交就是好几千,养个孩子费用这么大真是苦了农村人。孩子出生率下降,想来五山的中学应该停办了。
全茗镇前往五山乡的路上经过养路站,以前公路都是石渣路,每到一定的时间就有养路工人修公路,自从石渣路变成硬化路,公路维护量减少,养路站就失去原有的功能,养路站就此闲置。养路站毕竟是公费修建,非常的豪华,比起民用房都漂亮,为何无人居住让人无法理解,留给五保户居住既不废弃又有人维护岂不是一举两得?本文是游记,就当茶后文看,不足之处敬请谅解,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