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付中药,搞定睑板腺囊肿

晨晰说健康 2023-10-10 00:35:02

小编导读

很多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或者压力大等情况下,就容易上火,眼睛上长出一个或多个黄豆大小的肿块,叫作霰粒肿(睑板腺囊肿)。如果处理不当,霰粒肿会反复发作,影响美观又不舒服,甚至有些人进行多次手术都无法根除。下面就有这样一个案例,3次手术后无用,几副中药方彻底治好了。

散霰通用方

内服药:炒三仙、皂角刺、浙贝母、僵蚕、赤芍、地丁、防风、桔梗、杏仁。水煎,早晚饭后服(视小儿年龄确定适合剂量和汤液量)。

外用药:硼砂、皂角刺、蜂房、路路通、凌霄花、夏枯草、山慈菇、半枝莲、蕤仁、黄芪、防风。水煎,早晚热敷(视小儿病情考虑是否加白芥子)。

临证备要:本方主治胞生痰核即霰粒肿(睑板腺囊肿),言散者即使痰核消散之意,而通用乃指不论初发、多发、反复发作,或形成肉芽息肉、继发感染,或术后形成瘀痕者,皆可应用此方加减而获效。

霰粒肿病位在上下睑,内应脾胃,即为痰核,亦应责之脾胃。其病机多为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味,或过食生冷,致使脾胃蕴热,或呆滞不化,湿热蕴结成痰,上乘胞睑,气血经络受阻,而酿成此疾。故治当消食导滞化痰之法,仿化坚二陈汤合保和丸组成本方。

有脾胃素弱,过食肥甘生冷而致者,则加太子参、茯苓、白术、砂仁等;如痰核较大,日久酿发息肉者,可加僵蚕、浙贝母、皂角刺,以增化结软坚之力;如痰核皮色红赤肿痛者,此乃继发感染,则加清热解毒之品如银花、白芷、地丁等,慎用苦寒,以防伤胃,或使痰核僵化,如单纯痰核,皮色红赤不痛者,则加三七(冲服)、海浮石等。

若大便时有秘结,则加桃仁(为便干1号方);若大便长期秘结,则再加枳实、厚朴(为便干2号方)。

外用药以软坚散结、托毒排脓为主,初期以消为主,中后期以托为主。托毒排脓时,应加大黄芪用量,并酌加白芥子。再辅以外涂中药眼膏。肿结长于睑外者,药膏涂于睑外即可,睑内不涂;长于脸内者则涂于下睑内,上下均可吸收;初期不明显,无法判断时,则先外敷观察,待其明显时则根据实际情况涂药。

祁老认为,每位患者的病情、病势、病程、病性都不一样,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交代医嘱用药。应向患者交代清楚,病情的发展有两种情况:一是用药后可能肿结变小,逐渐消退;二是用药后肿结逐渐变大,最后破溃,此均为正常。忌用手挤压,反复破溃多次后将平复愈合。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是极其重要的。

病案举例

1.过食肥甘,痰核蕴结案

朱某,女,4.5岁。2001年3月20日患儿同祖母来就诊求治白内障,祁老见患儿双睑上下痰核环生,特询问其祖母为何不治疗。其相母谓患儿曾在某医院做过3次手术至今仍接二连三生霰粒肿,不愿再施手术,患儿素好肥食,少进菜蔬,平素大便秘结,且嗜饮可乐,面色红赤丰满,两胞上下痰核环生,苔黄稍干,脉数有力。

处方:防风6g,炒三仙各4g,鸡内金4g,连翘6g,黄连3g,清半夏4g,莱菔子5g,僵蚕5g。7剂,水煎服。

并嘱少食肥甘,停饮可乐,按时服药。

二诊:按医嘱调整饮食并服上方,患眼痰核明显缩小,眼睑皮色略红,再服上方5剂。

三诊:患儿双眼痰核均消,大便正常,嘱患儿千万要注意饮食及眼部卫生。用炒三仙煮水代茶饮。

中医眼科独特经验

《祁宝玉中医眼科经验集》

祁宝玉先生从事中医眼科临床60余年,先后师从韦文贵、唐由之先生,深得其传,对多种眼科疑难病症深有体悟,如老年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等,经验丰富,效果显著。本书分为医家小传、专病论治、用药用方心得、诊余漫话及年谱等,详细介绍祁宝玉先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良好的医德医风。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祁宝玉中医眼科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周剑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11

晨晰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