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线、汽车、空调、手机等,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素"?它就是铜!
铜以其优越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础材料之一,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然而,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缺铜"困境。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近60%的铜都销往中国,但仍不能满足我们高速发展的工业对铜的"胃口"。
一、铜,工业的"粮食"铜,化学符号Cu,蕴藏着上天的馈赠与大自然的智慧。它那独特的紫红色光泽,仿佛在诉说着金属世界的高贵与典雅。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仅次于银,电线电缆制造业的"C位"非它莫属。
铜还有优异的导热性和可塑性,被广泛应用于热交换器、散热器等领域。
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的电子产品,从高楼大厦的水管到航天飞机的线路,铜无处不在,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
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国每年要消耗掉全球40%以上的铜。这不禁让人感叹,铜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突飞猛进,对铜的需求量持续攀升。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年铜消费量约为1300万吨,相当于每天"吞噬"3.2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刷新。随着新基建、新能源、5G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铜这一关键基础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爆发式增长。
二、为何中国如此缺铜?惊人的铜消费量背后,是我国铜资源相对匮乏的尴尬现实。中国虽然铜矿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铜矿品位普遍较低,开采难度大,导致国内铜原料产量增长缓慢。
以2023年为例,我国铜矿产量仅为197万吨,而同期精炼铜表观消费量高达1387万吨,自给率不足15%。
国内铜资源的短缺,迫使我们不得不高度依赖进口。
造成我国铜供需矛盾尖锐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铜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动了电力、家电、汽车、建筑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仅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3年我国产销量双双突破680万辆,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一辆纯电动汽车平均使用铜量可达83公斤,远高于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直接拉动了我国铜消费需求的增长。
与此同时,全球铜供应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我国成为世界铜消费第一大国,全球铜资源开始加速向中国集中。
2023年智利、秘鲁、刚果(金)等铜矿资源国纷纷加大对华出口力度,中国铜进口量占全球铜贸易的比重超过60%。
一方面,这保障了我国铜供应的稳定性;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内外铜价的联动性,使我们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可以预见,全球范围内对铜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考验着我国铜供应安全的应对能力。
结语"缺铜"之困,根源在于我国铜资源禀赋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相匹配。
面对铜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我们既要增强国内铜资源勘探开发,提高铜自给率;
又要积极参与国际铜资源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同时,加快铜材循环利用,提高铜材再生产比例,也是缓解"缺铜"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信通过多措并举,我国必将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供需平衡的铜工业发展之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开创铜产业美好未来!
铜货膨胀
小编心黑,明明知道中国是出口大国,进口的铜大部分做成商品出口了,按它的文章意思就是中国把世界的铜都消耗掉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