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何不称帝?难道是为了孝庄?非也!非不欲也,是不能也!

赵赵没期待 2024-03-01 01:23:16
前言

多尔衮,一位深谋远虑的满洲贵族,他为何不称帝?难道是为了孝庄?非也!非不欲也,是不能也!在这段引人深思的历史长河中,多尔衮的抉择到底涵盖着怎样的复杂考量?是情感纠葛还是权谋算计?

父命有之,母命无

1626年,当时还是皇太子的豪格出生后不久,努尔哈赤便有意废黜他,转而立自己最得宠爱的第十四子多尔衮为储君。因为这位聪慧勇猛的少年不仅深得父亲欣赏,还表现出超常的才能与胆略。

多尔衮生母钮勒哈拉氏地位尊贵,又得宠于父皇,一时间朝野盛传这位聪明英武的王子将来必将大有作为。然而,这场败家式的政治风暴来得太过突然。1627年,多尔衮的生母在皇太极篡位时被赐死,其他同母兄弟也没能幸免,只有年幼的多尔衮侥幸存活了下来。

然而此时的他才12岁,面对权谋的残酷与无情,多尔衮第一次尝到了弱肉强食的血腥滋味。他亲眼目睹母亲含冤而终,却无能为力,这无尽的悔恨与自责深深烙进了他的心头。

多尔衮意识到,背后没有足够的实力做支持,父皇的恩宠与嘱托也无济于事。所以在满清定都盛京后,多尔衮开始悄然积蓄自己的力量,期冀有朝一日能够报回这血海深仇,替母亲赎罪,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权宝座。

大好河山,王座虚设

1636年,皇太极在征战中不幸病殁。其长子豪格和幼子福临分别年仅10岁与5岁,诸皇子中唯有多尔衮已经28岁,不仅深谙军国大事,更是满清入关后立下汗马功劳最多的功臣。

然而,这些年来多尔衮一直深居简出、言行谨慎,很少有人看得真切他内心的想法。但对那无上至尊之位的渴望,多尔衮从未放弃过。他明白,这一刻终于来了!皇太极突然驾崩,诸皇子皆年幼,自己此时此刻正是争夺王权、扳倒对手、完成夙愿的大好良机!

作为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弟弟,多尔衮本人并无皇位继承权。但他掌控军权,又与皇太极并肩打天下多年,此时此刻,多尔衮明白一场巅峰争霸即将上演。自己背后的重兵和这多年的默默耕耘,已为这一刻的来临积蓄了充沛的资本。

此时的他,已然是满朝文武之中最有实力争夺大统的人选。手握重兵的他,本有足以在权力的游戏中称王称帝的资本。更何况多尔衮从未放弃过夺权的念头,对那无上至尊之位,他仍然心心念念。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登基的道路注定坎坷曲折。多尔衮的生母地位不高,自己又是庶出,要说服满朝文武接受这一现实并不容易。再加上皇太极诸子在世,多尔衮这个叔叔称帝理由不足。

这就像是一场心照不宣的缄默博弈。朝中重臣个个明白多尔衮有实力和野心称帝,但在迂回曲折地表达反对意见,生怕得罪了这位真正的军权握手人。而出于谨慎考量,多尔衮也不好贸然表态,生怕过早踏出这一步棋,引火烧身,招致自己族人的猜忌与防备。

挟天子以令诸侯,权柄实掌握手

在多尔衮权衡再三之时,皇太极宠妃孝节皇后孝庄忽然出面,积极奔走谋划。她拉拢重臣,争取蒙古势力,游说汉臣,为自己5岁的皇九子福临谋得了万全大护。

身为福临生母的她,终于说服朝野最终拥戴这名幼子为帝。于是,在许多大臣的推波助澜下,福临继承皇位,开创清朝,是为顺治帝。

而真正的掌权人,则成了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心中暗笑,这正是自己期盼已久的结果。福临这傀儡般的小皇帝正中下怀。到底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侄子、亲王家骨肉,多尔衮很明白,福临登基之后,自己依然可以长袖善舞,操纵朝堂大政,任由实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权柄向来比名分更令人心动。既然亲自登基的道路障碍重重,掌控幼主、把持大权也不失为上策。于是,多尔衮便已悄然决定,权当扶持福临,自己则在幕后垂帘听政,成为这个傀儡皇帝背后的扶持者与实际掌权人。

暗度陈仓,安二而立其一

于是,多尔衮与孝庄太后暗中勾心斗角,你来我往,终于让福临夺得皇位。多尔衮早已看穿,福临这个5岁的孩童登基,必然意味着需要有人代为摄政专政。而身为皇叔,又是最高衙门议政王的他,便成了这个人选。

既然争夺皇权的道路并不平坦,暗度陈仓、扶持傀儡也是上上之策。凭借福临这枚令牌,多尔衮得以在朝堂稳坐巅峰。

而福临登基之初,朝野动荡,女真贵族也暗藏不轨,若无多尔衮这根大梁撑持,极有可能出现权力真空崩溃的危机。

于是,这位顶尖权谋家便名正言顺地以摄政王之名行丞相之实,执掌朝政十余年。当权者为了利益缔结同盟再正常不过,多尔衮深谙大局,所以他或许早已写好了与孝庄太后的共生共荣之局。

二心相知,暗度陈仓

对于多尔衮为何放弃皇位的猜测中,也有人揣测他与孝庄太后之间可能存在染。毕竟政治联姻后,两人的特殊关系也为这一猜想增添了戏剧性的想象空间。

然而这种暧昧关系,若真的存在,放在权谋面前也不过轻如鸿毛。对多尔衮这个争权夺利许多年的老手来说,柔情蜜意如何能和皇位的诱惑相比?这么多年的等待与筹谋,他又岂会为了爱情之类的俗套故事轻易放手?

所以,关于多尔衮是否真爱孝庄太后的猜测,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满清初年最具实权的辅政大臣,他放弃帝位的原因,绝非是单纯为了所谓的情意绵绵。

而他此举的结果,无疑让他在朝堂中独揽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大赢家。多尔衮暗笑,卓绝的布局终于让他如愿以偿。他终于报了母仇,手握大权,成就一代辅政鬼才,这便已足够!

命途多舛,大好河山终是他人盘中餐

当权者多有纷争,多尔衮最终赢得了实权,却也因此埋下了祸根。1643年,他在政争中失败被杀,终年仅37岁。生前的种种权谋得意也荡然无存,就此成为历史蛛丝马迹。

命运玩弄之下,他也无法逃脱权力更迭的宿命。那个他视若至宝的摄政王之位,终究也变成了别人口中的一顿美餐。多尔衮的一生,可谓权力与野心的写照,也让人不得不感叹,明争暗斗之中赢家常常都是命途多舛的倒霉蛋。

多尔衮就此一身英明与智谋毁于政争,功败垂成。他为治国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也付之东流,永远沉睡在了尘埃之下。然而權谋的漩涡从未停止过它的涌动,它催生出的种种悲欢离合,仍在一代一代地上演、轮回、重复

福临之子,又一番新天地

多尔衮在短暂的人生中竭尽全力想要控制权力,却最终功亏一篑。而他扶持登基的福临,也终究难逃被控制的命运。顺治帝福临于多尔衮被诛后数年病逝,年仅21岁。

福临死后,由于没有子嗣,所以其弟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一个16岁的少年皇帝登基,满清的历史便重新来到了多尔衮死后一番全新的局面。

玄烨生母孝怀太后亲政,执掌大局。而她本人也颇有手腕,多尔衮死后,她便暗中拉拢结党,权倾朝野。虽然也经历过权力更替的磨难,但孝怀终于等来了儿子亲政的那一天。

到了康熙帝亲政后,一身英明神武的他果断清除了权臣鳌拜等人,终于让皇权如日中天。也让他成为满清最杰出的开国之主之一。在他的治世下,大清国力达到鼎盛。

然而,权力的更替却从未停止过。康熙帝驾崩后,他优柔寡断的儿子雍正帝继位,再一次让朝中权臣趁虚而入,重演当年的旧戏

结语

时至今日,当我们回望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会发现在朝代更迭与王权更替的洪流当中,每一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都难逃做那颗与运数相抗的蝼蚁的命运。

多尔衮不过是权谋舞台上一位出场的过客,但那永恒跳动的权力漩涡,却没有尽头。它啃食烈士英名,亦将不肖之徒推上风口。它无情吞噬着一个又一个梦想与抱负,却也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王朝

0 阅读:0

赵赵没期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