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利:王阳明的心学易流于空谈

扬胜利问道 2024-02-11 16:06:10

陆九渊比王阳明早三四百年,王阳明推崇陆九渊,他认为陆九渊传承了孟子之学,其“心学”是圣人之学,对之尊信有嘉。在王阳明四十多岁时,即正德六年,他跟门人谈论朱 熹陆九渊之学时这样说:“现在朱子之学,凡是天下之人,从儿童时期开始学习,已经深入人心,有其不容辩论的成分,已经深入人心,因为跟朱子之学有冲突之处而遭到禁止,那就太过分了。

世界汉字节创立者张胜利先生近照

朱子之学已经章明于天下,而陆九渊却遭受不实之诬近四百年,没有人为他一洗清白。因此,我才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得罪天下,也要推广陆九渊之学。这段话表明王阳明尊信陆九渊之处,还有不服朱子,有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之意。“陆王心学”是以心学开山之祖陆九渊和王阳明二人之姓命名的,和“程朱理学”流派相对。陆九渊是江西抚州金溪人(即今天江西省金溪县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心学”,成为宋明两代“心学”一代宗师。其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他的思想在历史上几经浮沉。300多年后,明朝的王阳明接过了他的衣钵,将“心学”进一步发扬光大。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形成了王阳明个人的思想和成就。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在陆九渊去世600多年后,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话。“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仅是一种能力,它也是一种本能,”可以说是陆九渊思想的知音。两者思想虽然不尽相同,陆九渊主张说“心即理”之说,上承孔孟,下启王阳明。其思想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朱熹称陆九渊的学说为“江西之学”,称陆门弟子为“江西学者”。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经陆九渊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但其弟子主要遍布于江西、浙江两地。陆九渊之学当为江右本土之学自不必说。王守仁虽是浙江余姚人,但他一生重要的政治活动和学术活动却江右为多。弘治元年,(即1488年),王守仁17岁,因其岳父诸养和为江西布政司参议,王守仁赴江西亲迎诸夫人。其间寓江西约一年半之久,其到次年十二月方才偕诸夫人同归余姚,正德五年(即1510年)。王守仁39岁时任庐陵县知县,(今江西吉安)。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守仁46岁,奉命巡抚南赣,在江西为官五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守仁50岁时,始揭示“致良知”之教,认为“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嘉靖六年(即1527年),王守仁56岁路经江西,讲论尧舜之道,阐发“良知”之妙,次年,因病告归。刚逾梅岭入江西边境之南安,病剧而卒。可以说,江西是阳明一生的重要活动地区。王守仁在江西的门生也最多,他的学术思想也入人最深。清代黄梨洲在其《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中说:“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由此也开创了王守仁“江右王学”这一支派,陆九渊主张“先立乎其大”,先把道德本心立起来,在道德本心的指导下去获得具体知识。但王阳明却认为陆九渊的“先立乎其大”太单薄了。

道德是需要强调的,但是道德背后如果没有知识去支撑将会是无力的,要有知识的支撑,这两个东西是相辅相成的。王阳明追求修养工夫是在诸内,存心养心,讲究简易“功夫”,就是教人先要树立一个基本立场。这句是通过“切己自反”来“发明本心”,即所谓的“先立乎其大者”。

王守仁的“致良知”说是“知行合一”的功夫论,实现的是“知其良知”以及“致其良知”的结合,从而达到一种主体的明确自身的先验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知识,从而依据道德原则而行事,推己及人的状态,达到自我与他人的良知的获得。是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社会实践的结晶,比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更加灵活、更全面,境界也更加深远。但王阳明的学说也存在着很大的短板之处和弊端。那就是偏重于道德伦理,偏重于个人品格的修养而缺乏可操作性,几乎全凭人之自觉把诚意、正心、修身全混为一处。

易流于空谈,“空谈误国”,这也后世有人把王守仁之学称为“亡国之学”的原因之所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对才力、气质远不如王阳明者。常常会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恶果,知不成知,行不成行,反而养成一副偏狭心肠。晚明士大夫之戾气充斥,喜欢空谈、诋毁等做派,这未尝不是王阳明心学盛行潜移默化有关,同时,王阳明心学忽视对客观物理的探求,科学日益昌明的今天,我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理行合一”,以后我会详细讲解的。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世界哲学思想纵横(第225回)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大道汜兮》。

康清浊录音整理 薛金银录制

张胜利著作:《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大圆满经》《明月照千江》、《德道经》、《大道汜兮》、《大行》等

0 阅读:1

扬胜利问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