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女子与失散29年的亲生父母相认,为何被婆家嫌弃?

浩晔看历史 2023-04-10 23:17:20

2013年4月8日,原名曹秀珍、收养后被改名为焦宁的女子,只身一人从河南来到河北泊头曹村的老家认亲,迎接她的是她的亲生父母。

认亲结束之后,焦宁回到了河南,毕竟她已经结婚生子,有了自己新的家庭。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亲生父母的一次远道而来的探亲,却让焦宁被婆家赶出了家门。

焦宁的公公还大骂,这就是“农夫与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拐带?

1984年4月19日,31岁的曹清红第一次出远门,到呼和浩特联系业务。

因为他的姑、姨等亲戚都在呼和浩特,想要看一眼这个侄女 ,所以曹清红特意将年仅6岁的女儿曹秀珍也带上了。

从河北往呼和浩特需要在北京转车,一大早父女俩就来到了北京,但是去往呼和浩特的火车要等到晚上7点才发车。

于是,曹清红便决定带着女儿在北京逛逛,小孩子最喜欢的当然不是什么山水风景,也不是什么名胜古迹,于是曹清红将女儿带去了动物园。

年幼的曹秀珍在动物园玩得非常开心,下午父女俩坐上了103路公交车,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站,不可思议的事就发生在这辆车上。

据曹清红所说,刚开始上车的时候,车上人挤人,并没有座,有一个男的给年幼的曹秀珍让了一个座位,而曹清红就站人群中。

到了“王府井”这一站的时候,曹清红一看又该买票了,于是便对女儿说:“珍珍你在这坐着,爸去买票去。”

说完之后,曹清红便挤进了人群中,去售票员那里开始排队买票,因为人多,买票期间公交车靠站停了一次车。

不料,当曹清红买完票回来,发现女儿不见了!

曹清红顿时慌乱不已,在车上大喊女儿的名字,直到车上有一个人告诉他:“下去一伙人把孩子给拉下去了。”

曹清红央求公交车司机停车,好让他下去将女儿找回来,可是此地是北京著名的商业大街,司机不肯,非得等到站之后才让他下车。

等曹清红到达下一站“崇文门”的时候,他慌忙从车上下来,急急忙忙往回跑,试图去寻找女儿,又哪里还有女儿的影子呢?

接下来几天,曹清红也没有去呼和浩特,而是独自在北京寻找丢失的女儿,他在派出所报了案,但是偌大一个北京城,在没有遍地摄像头的年代,想找到一个丢失的小孩何其不易?

当年的寻人启事

曹清红先是在登报寻找,后来又将在河北的兄弟叫过来一起陪他在北京寻找女儿,但始终无果,几个星期之后,只能无奈返回了河北老家。

遗弃?

对于曹秀珍的走失,她的养父母有另外一种说法。

焦启高是河南盐津县城关供销社的职工,在1984年4月与同事一起在北京出差,顺便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在北京旅游。

按焦启高的妻子的说法,当时他们在103路公交车上,是有人硬往他们旁边塞了一位小孩。

而等到他们坐车到公交终点站,这个小孩一直没有人来领走,小孩这才主动跟着他们下车走的。

最后经过一行人的商量,决定让焦启高夫妇认领了这个女孩,还为其改名为焦宁。

图中小姑娘就是刚走失的曹秀珍与养父母在北京

争议

关于曹清红与焦启高二人的各执一词,三十多年后早已经无法验证真假。

我觉无论是被拐走,或者说遗弃,都是很难给当年的事做定论的。

因为二人或者说两个家庭都没有必要这么做。

首先说曹清红,自从曹秀珍走失之后,曹家数十年的寻找并非无迹可寻,都是众人皆知的事,他们没有必要这么自导自演一出没有任何好处的戏。

虽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为生了女儿被弃养的事并非少见,但是曹家在当时除了曹秀珍这个6岁的女儿,还有一个3岁的儿子,一儿一女,没有必要这么做,更不可能在养大6岁之后将其主动遗弃,又还坚持寻找数十年,他们从中没有半点好处。

其次就是焦启高,事先我们要知道的是,焦启高家中也并非没有孩子,他们也有一个自己的儿子,比曹秀珍(焦宁)小不了多少,焦启高就是带着老婆儿子一起出差的。

他也没有必要主动去拐带这么一个女儿。

排除主动之外,从个人情感上来讲,主观上也许焦启高想要认领这个女孩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毕竟供销社成员,在当时是只能生一个孩子的,而且他们一大群人,在“捡到”一个孩子之后,没有主动联系派出所,那本身就是不合情理的 。

要知道,在当时,有这么一首歌,连三岁小孩都能哼上几句,那就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我不相信,他们一群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么一个孩子的走失,对于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寻找亲人

焦宁被带到焦家的时候,已经6岁,已经能稍微记事,她对自己的身份一直记得很清楚,虽然姓焦,但是却并非养父母亲生女儿。

养父母对焦宁还算不错,至少从来没有打骂过,跟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也许是因为他们也知道焦宁并非亲生女儿,生怕她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所以在某些方面对她比较严苛。

比如不希望她出门挣钱,为此焦宁还跟他们产生过一些矛盾。

但是,在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上,这些矛盾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待焦宁长大成人之后,焦启高还给她安排了工作,并给她介绍了一门亲事,嫁给了现在的丈夫长胜。

焦宁亲生父母与养父母矛盾的爆发点就发生在长胜家中,你说奇怪不奇怪?

焦宁虽然对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不尽,但是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亲生父母的想法。

同样,她的亲生父母更不会放弃寻找失散多年的女儿。

随着网络的发达,信息交流越来越方便,焦宁的弟弟已经长大成人,开始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寻人启事。

正巧,焦宁也在网上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2013年,通过网络,焦宁终于找到了失散29年的父母,并且孤身一人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老家,再续亲情。

矛盾爆发

曹清红夫妻再次见到失散近30年的女儿的时候,喜极而泣。

此时,夫妻俩完全沉浸在寻回女儿的喜庆之中,看到女儿平平安安长大,他们也就放心了,并没有过度去追究之前女儿走散一事。

而且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自己都做了母亲,他们也不想过度打扰她以后的生活。

认亲之后,焦宁再度回到了自己结婚之后的家中。

大概又过了2个多月,曹清红夫妻终究还是放心不下女儿,决定前来她的家中看一看女儿过得怎么样。

曹清红夫妇来到河南,亲家是热情款待,用焦宁的公公的话说:“我车都安排了两部,专门带着他们出来玩。”

可是,本来非常和谐的一幕,在曹清红临走之前,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曹清红夫妻在临走前,忍不住提起了当年的事儿,表示见见焦宁的养父母,想问问当年女儿走失之后的情况。

说到底,老曹夫妇对女儿的丢失还是耿耿于怀,有这个想法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谁知道,这时候他们的亲家突然大发雷霆,质问道他们想做什么,难道想报警让他们将焦启高夫妇抓走?

并扬言道,没有他的点头,谁也抓不走焦启高夫妇。

焦宁的公公是当地村书记,向来一言九鼎惯了,就这样丝毫不顾儿媳妇的感受,将曹清红夫妻赶了出去。

焦宁的丈夫长胜见状,也表示“这个亲不认了!”

就这样,焦宁被公婆赶出了家门,直到对簿公堂。

孰是孰非

30年前的往事,很多时候其实已经很难追查出真相,就比如针对焦宁的走失,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各执一词。

而曹清红只有一人,没有其他人证;可是焦启高夫妻却有不少一起出差的同伴,都一口咬定是曹清红将女儿遗弃。

甚至还有个老太婆笑着说,大家还争相想要认领这个女儿。

当闻道:“那你为什么最终没有养呢?”

老太婆又改口道:“我是想要为我兄弟领养的!”

这样的话都能说出口,这么大一个小孩,不是一个物件,岂能是你想养就能养,又是想送人就送人的,你到底哪儿来的资格?

本来,这件事追究孰是孰非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可是作为焦宁的夫家,却又火上浇油,最终让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首先是她的亲生父亲和养父母,都是有责任的:亲生父亲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养父母私自带走了别人的孩子,这些都是不可原谅的。

其次是她的丈夫,除了家暴,暂时没有发现其他优点,不说帮妻子解决亲生父母与养父母的矛盾,就知道在妻子面前动手动脚,这样的人,不要也罢!

最后是焦宁的公公,也许是作威作福惯了,扣帽子的本领倒是不小,“农夫与蛇”都拿出来了,甚至还大言不惭,没有他的允许,警察都带不走人,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对于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恩,我一直认为并不能简单地等同。

如果亲生父母只是生育了孩子,却为了一己私利而弃养,那就没有脸去谈什么生育之恩。

同理,如果养父母是通过偷盗、拐卖来的孩子,也没有理由让孩子记得养育之恩,因为没有拐卖,孩子的亲生父母一样会将他们养大成人。

你们认为呢?

0 阅读:48

浩晔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