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晚年都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凭借一己之力毁掉了东吴的基业?

乡间历史 2024-06-06 21:48:48

在小说《三国演义》和现代的三国影视剧中,夷陵之战后东吴的相关情节都比较少,所以很多人对三国时期的东吴发生了什么事,并不了解,其中也包括孙权晚年的一些操作。那么历史上孙权晚年都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凭一己之力毁了东吴的基业?

东吴疆域

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立储问题。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吴国建立之后孙权第一时间将长子孙登册立为了皇太子,但这个孙登和明朝的朱标一样,性格能力什么都好就是命太短,在241年就因病去世,享年32岁。这时孙权已经六十多了,失去了培育二十多年的储君,心情非常的糟糕

另外孙权的二儿子去世得也非常早,孙权三儿子孙和就成了孙权最年长的孩子。242年孙权立十九岁的孙和为太子,皇帝年迈太子去世,对任何一个封建政权的打击都不小,更何况东吴这种割据政权;虽然孙和被立为了新太子,但孙权又秀了一把非常不靠谱的操作

他将最宠爱的老四孙霸立为了鲁王,还当着群臣的面让鲁王的服饰、仪仗都按照太子的标准来,允许鲁王和太子平起平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一次性立了两个太子。孙权这么一搞大臣们以为他要废长立幼,纷纷劝他吸取袁绍、刘表的教训,不要这么搞,太子就是太子,鲁王就鲁王,二者绝对不能平起平坐

影视剧中的孙权

游戏中的孙和

孙权听后更加的离谱,他认为既然太子和鲁王呆在一起容易起冲突,不如都搬出皇宫自己开府,还允许他们自己选拔官员培植势力。这下事情就更严重了,随着太子和鲁王的势力越发强大,东吴全国的大臣将领纷纷选边站队,由此引发了东吴历史上的“二宫相争”事件

以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为代表的大臣,本着拥护正统的原则站在了太子孙和这边,而对自己升迁感到无望想支持潜力股,赌一把未来命运的人,纷纷站在了鲁王孙霸这边,比如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双方都跑到孙权面前说对方的坏话,给对手穿小鞋

孙权年龄大了也犯糊涂,只要一有人来告状,不管是真是假就把被告者砍了,结果鲁王这边的杨竺被关入大牢后,为了不被砍便给孙和那边的丞相陆逊编了20多条大罪,杨竺声称自己要戴罪立功,于是揭发了出来。孙权信了

影视剧中的陆逊

影视剧中的诸葛恪

孙权下了一道圣旨指责陆逊,言辞非常犀利,陆逊没想到自己忠心耿耿却换来孙权这样的对待,一怒之下去世了。这就是当年夷陵之战击败刘备,拯救东吴的功臣的落幕时刻,到了这一步二宫相争已经非常严重了。孙权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解决两个儿子及其势力,使东吴大臣分裂的局面合二为一。250年孙权下旨废除太子孙和,并大肆屠戮孙和一派的大臣。同年鲁王孙霸被赐死,孙霸一派的大臣也被孙权杀得七七八八,两个王子的势力被连根拔起,东吴的朝堂也空荡了许多

然后孙权幼子,7岁的孙亮被立为了皇太子,两年之后孙权去世,年仅九岁的孙亮继承皇位,东吴迎来了主少国疑的局面。孙亮无法控制当时东吴的复杂局面,在孙权去世之后,东吴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宗室内斗,朝臣派系林立的争斗之中,要不是有长江天险,加上曹魏内部司马氏在作妖,东吴撑不到280年

影视剧中的孙权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孙权,说他生性多疑且阴狠毒辣,特别是晚年将这两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二宫相争最初只是孙权为了巩固皇权,让两个儿子相互制衡,结果动乱发生之后孙权没能及时遏制,反而一刀两断用杀人解决问题,最终将东吴拉入了深渊

孙权谥号为大,即吴大帝,但因为他晚年的这些离奇操作开了非常坏的头,他之后再也没有人使用这个谥号了。

0 阅读:95

乡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