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吃零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难逃3种“结局”!家长:很难接受

星星之家育儿记 2022-11-03 11:24:24

现在很多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生活品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导致有些家长就有一点注重过头了。

比如吃零食,家长会担心孩子整天想着吃零食,没心思吃饭;会担心零食里有太多的添加剂,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还会担心孩子吃多了零食长龋齿等。

家长有这样的担心,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但遗憾的是,有的家长就过于偏执了,他们会明令禁止孩子吃任何零食,一点儿都不允许孩子沾染。

说真的,这种视零食如洪水猛兽,一见零食就如临大敌的做法,很显然对孩子是弊大于利的。

其实,我也是很少给孩子买零食的,导致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时,都有很多零食没沾过,比如很多孩子都爱的爆米花、可乐、果冻等。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孩子同学的家长,买了果冻分享给大家,我们家孩子却打不开,其他同学都在说“我自己就能打开呀,很简单的”。

我们家孩子表示“从来没吃过果冻,所以不会开”,其他几位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说“我还没上幼儿园就吃过啦”“你连果冻都没有吃过吗?”“妈妈,同学说他从来都没吃过果冻,哈哈!”

小小的孩子,虽然家里面都教育得很好,但仍然还处于童言无忌的阶段,言语神情里多多少少带了点嘲笑的意味。

我当时就很紧张地看了看孩子的神情,发现孩子有点尴尬,还特别不好意思,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赶紧对孩子的同学说,“因为阿姨不让他吃太多零食呀,不过阿姨在考虑以后让他多尝尝各种零食,谢谢同学的果冻啦。”

其他几位家长也在帮忙打圆场,“吃多了零食确实不好,少吃点是对的”。然后,大家想办法转移开了话题,孩子们才又开心地玩在了一起。

那时候,我猛然意识到,零食对孩子社交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仅如此,我通过查阅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发现:从不被允许吃零食的孩子,后果很可能会让家长难以接受。

从不被允许吃零食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难逃以下3种结局:

1、过多限制,更容易逼得孩子逆反

家长完全无视孩子的需求,一味地拒绝孩子,严防死守,不让孩子吃零食,孩子就会埋怨父母对自己不好,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而且还会一次比一次更严重,亲子关系持续恶化,孩子习惯了和家长对抗,导致家庭矛盾频繁爆发。

而且,孩子一旦开始逆反,以后家庭教育的开展就变得难多了,尤其是等到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这种叛逆阶段的时候,就更难管教了,一旦孩子和家长对抗,家长基本上很难赢。

2、孩子的社交能力受限

朋友和同学之间分享零食,一起谈论各种美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发展。

一个不会和大家分享零食,对大家谈论的美食一无所知的孩子,和同伴之间终归少了一些话题,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有的孩子还会因此产生自卑感,在社交中表现得胆小、怯懦、敏感、内向、被动。

3、引发“禁果效应”

心理学上有个“潘多拉效应”,又被称为“禁果效应”,意思是指,越是被单方面禁止的,人们反而越想要得到。这与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

吃零食也是如此,家长如果完全禁止,孩子就会生出严重的缺乏感和匮乏感,导致好奇心和逆反心持续膨胀,对零食反而更加渴望。

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孩子一旦抓住了机会,就会背着爸妈毫无节制地吃,等到孩子将来有能力的时候,还有可能会无底线地放纵自己,报复性地补偿自己。

当然了,允许孩子吃零食,并不是说允许孩子毫无节制地吃,而是可以适当地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家长可以这样做,让孩子正确吃零食:

1、控制分量,选对食用时间

可以和孩子做好约定,吃零食要控制分量。

比如过年那一段时间,家家都摆出糖果招待客人,我们就和孩子约定好,每天最多只能吃两颗糖果;比如孩子喜欢吃薯片,我们就约定好,每两个月可以吃一盒。

保证孩子以正餐为主,尽量不要在用正餐之前吃零食,可以选在两餐之间吃零食。

2、选择健康零食

购买零食的时候,注意看配料表,如果添加剂过多,那就不适合经常吃,尽量不要给孩子吃。

尽量选择健康零食,比如低糖、低油盐、少添加剂、高营养密度的,像坚果、水果、酸奶、奶酪、全麦面包等就很好。

也可以自己在家给孩子做零食,不放添加剂,比如烤红薯、烤饼干、烤肉干、火腿肠等。

3、及时刷牙漱口

很多零食中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吃完零食后,一定要督促孩子养成及时刷牙漱口的好习惯,教孩子爱护牙齿,避免长龋齿。

星星之家育儿记:

孩子想吃零食,是一种正常的需求,家长适当地满足孩子,不让孩子的童年充满遗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进一步促进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发展,同时降低孩子对零食的好奇与渴望。

你呢?在给不给孩子吃零食的路上,踩过坑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24

星星之家育儿记

简介:做不完美的智慧父母,科学、高效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