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深夜批奏折,宫女送来碗热粥,朱元璋:把粥留下,人砍了吧

街猫聊历史 2021-12-22 10:11:47

公元1393年的一天,朱元璋批奏折批到三更半夜还没结束,一位宫女为了讨好他,从光禄寺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稀粥。听到动静的朱元璋抬头一看,只瞟了一眼宫女,立刻冷漠地对侍卫下令:“把粥留下,人拖出去砍了!”

这又是为何呢?难道是朱元璋一眼望去,就发现粥有问题,觉得宫女是要谋害他,所以当场赐死吗?当然不是,要知道,每一样会进入皇帝口中的东西,都需要经过层层检测,大明朝光禄寺内,还有专门给御膳试毒的人。

原来,这件事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在历代开国之君中,朱元璋的本事绝对能排到第一档,开局一个碗,从乞丐做到皇帝,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朱元璋知人善任、洞悉人情世事有很大的关系。

朱元璋出身卑微,参加反元义军后又逐步高升,对整个社会的阶层都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上到皇亲国戚,下到乞儿饿殍,形形色色的人他都接触过。这样的经历,对他有很大的好处,那就是让他见多识广,培养出了他看人、看事的本领。所以他才能知人善任,组建了一支争霸天下的班底。

然而同时,这也滋生了他多疑的心理。特别是坐上龙椅之后,他开始怀疑那些当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总觉得,这些人功高震主,会不会造反?

这其中,就连徐达这样忠心耿耿的人,他都多番试探,甚至有一次,他把徐达灌醉了,然后抬到自己曾睡过的龙床上安寝,想看看徐达醒来后会是什么反应。也幸亏徐达本人谨慎,醒来后第一时间跪地请罪,这才逃过一劫。

然而,像胡惟庸、李善长、蓝玉这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特别是蓝玉,原本是朱元璋给朱标准备的班底,结果朱标早早得病去世,朱元璋疑心病发作,总觉得留下蓝玉这么个兵权在握的人,朱允炆镇不住他。

公元1393年,在朱标死后只过了几个月,朱元璋就一手炮制了蓝玉案,株连上万人,杀了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不仅如此,他还剥了蓝玉的皮,里面填充稻草,传到全国各地杀鸡儆猴,最后又送到蜀王府,留给蜀王做纪念,因为蜀王妃正好是蓝玉的女儿。

朱元璋杀了蓝玉之后,疑心病并没有减轻,一天晚上,他批奏折批到深夜,突然有一位宫女给他送来一碗热粥,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根据传说,当时这名宫女其实是想趁虚而入,趁着朱元璋还没从朱标死去的阴影里走出来,讨好于她,赌一个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丢了自己的命。当时朱元璋刚大开杀戒,杀气还没消呢,看谁都像是蓝玉一党的。他虽然觉得宫女不敢给他下毒,但还是痛下杀手,把一切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以上就是朱元璋杀宫女的故事,这个故事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中,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因此,历来有很多人怀疑其真实性。

笔者也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是后世人为了渲染朱元璋的残暴和多疑而虚构的,因为从年龄上看,1393年的朱元璋已经65岁了,虽然还有生育能力,但很明显,想这时候得到朱元璋的宠幸,生个儿子母凭子贵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仅如此,朱元璋虽然残忍嗜杀,但每次杀人还是要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比如蓝玉案中他一口气处死1.5万人,其中就包括不少无辜之人,而朱元璋为此专门编写了一部《逆臣录》,把这些人的罪状全都写了上去,表明自己并非滥杀无辜。

再说了,朱元璋杀的人基本上都是有一定身份的,对于底层人士,除非真的有什么过错,他一般也不会起杀心。

不过,这个故事也并非捕风捉影,因为朱元璋最小的孩子宝庆公主,出生于1395年,比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还晚两年,那一年朱元璋已经67岁了。而宝庆公主的生母张美人,也因为宝庆公主的存在逃过一劫。

朱元璋临终前,要求那些没有生过儿子的妃嫔给自己殉葬,张美人只生了个女儿,并没生儿子,理论上来说也是要殉葬的,但最终朱元璋看到宝庆公主还年幼,就饶了她一命。

0 阅读:0

街猫聊历史

简介:一起了解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