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当他离开奶奶孝庄的住处以后,却下令:“把奶奶最爱的5个房间都给我拆了,棺材也不能埋。”从那以后,孝庄太皇太后的葬礼持续了整整37个春夏秋冬。
孝庄太后是个传奇人物,十三岁时与自己的姑父成亲,中年时死了儿子,又扶着最小的孙子登上了皇位。
为了大清,她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后人对她的评价,已经不是单纯的用妃子来衡量,而是在大清的历史上,都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存在。
康熙自小就因为自己母亲的原因被顺治帝嫌弃,小时候还得了天花,顺治干脆不管他,直接被送到了宫女身边,孝庄才是他童年最大的温暖。
孝庄太后从康熙五岁开始,就一直带着康熙,让他知道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皇帝,告诉他应该是怎样的爱民如子,告诉他怎么分辨一个人是好是坏,如何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顺治驾崩时康熙只有八岁,当时皇上还不懂事,再加上鳌拜这个野心家,孝庄太皇太后就把所有的担子都扛在了自己身上,表面上装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模样,实际上却是为了制衡鳌拜。同时也在精心尽力的教育年幼的康熙,另一边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制住充满野心的鳌拜,她的所有努力就是要让鳌拜相信,整个帝国都是他说了算,皇上现在还是个无能之辈。
就这么过了好多年,直到康熙长大,自立为帝,孝庄太皇后才停止干涉康熙的决策。
在此之前,她都会替康熙分析朝局,康熙一有了君王的风范,她就急流勇退,再不干涉康熙的决策,对他完全放心。
她为康熙能够制衡鳌拜,亲手挑选索尼的家里的赫舍里氏为康熙的皇后,索尼与鳌拜本就是水火不容,若能把索尼拉拢到陛下身边,康熙对付鳌拜的压力便会小上许多。
令人欣喜的是,康熙与赫舍里虽为政治婚姻,但二人在朝夕相处中,却是两情相悦,结为良配,当然这都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了。
孝庄太皇后一辈子都支持康熙的每一个决策,康熙要平定天下,她害怕群臣反对,便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甚至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为康熙所用。
然后下令宫中削减支出,将节省出来的部分上缴给康熙调度,用于行军用度,以缓解康熙的燃眉之急。
孝庄太皇后对康熙的恩情,康熙记得清清楚楚,每次出宫,都要带着孝庄太皇后,一来是为了让奶奶出去透透气,二来也是为了照顾奶奶,因为康熙想时时刻刻都陪在奶奶身边。
康熙身为一国之君,一天要看几个时辰的奏章,可是他还是坚持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到孝庄宫里请安,顺便问一问奶奶的情况。问她要不要吃东西,问她最近发生的事情,就是两个很正常的祖孙两代聊家常。
一六七八年,孝庄太皇后病危,康熙听闻太后病危,也顾不上那些折子,径直赶往慈宁宫,亲自服侍孝庄太皇后,朝堂之内若非大事,谁也不许来打搅。
太监们端上药汤前,都要用银针试一试,康熙见过药汤后,还是不放心,非要自己亲自品尝一下,确定药汤无误,火候适宜,才让孝庄一口一口的喝下去。
为了祈求老天保佑,还奶奶一个清净,康熙宽宏大量,除罪大恶极之人和贪赃枉法之人外,对其余之人,一律宽大处理。
除了这些,他每天都吃素,甚至不惜走出皇宫,去天坛给孝庄太皇后祈祷,在他的祝词里,他写道:“请减我的年龄,让奶奶多活几年。”令文武百官无不感动,一位真正的好皇帝,一个真正孝顺的好儿孙,甘愿以自己的寿元换取奶奶的长命百岁,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
作为一个帝王,康熙已经尽了他所能为孝庄做的一切,可是孝庄自知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看到这个自小就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孙子,她不禁在临终前再三嘱咐,一定要以孝为本,要时时刻刻为清廷着想。
孝庄叮嘱几句,又叮嘱了几句……便依依不舍地闭上了眼睛,康熙帝更是泪流满面,再也顾不得自己是尊贵的真龙天子。
他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撕心裂肺……哭得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就这么跪在奶奶的灵柩前,久久不愿离去,康熙甚至要把大清视若生命的那根辫子砍下来。
过了半个多月,他又想到了奶奶曾经说的话,这让他很是为难,因为奶奶不愿意和皇太极同葬,他要和顺治一起葬,可是康熙却认为,顺治皇帝已经占了这里的风水宝地。
他不忍奶奶委屈,便想为她寻个风水宝地。康熙下令,将孝庄皇后最喜爱的五座宫殿全部拆了,然后把孝庄的灵柩,安置在了临时的安乐殿内,三十七年来,一直没有动静。
到了雍正皇帝登基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刻不容缓,于是修建了昭西陵,作为孝庄太皇太后的长眠之地,昭西陵是满清皇后中最尊贵的陵寝没有之一,以示后人对她的尊重。
要不是孝庄,恐怕皇权早就被夺,王朝早就易主了。
孝庄这位皇太后,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了大清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纵然不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女子,却是大清朝往后的200年中最为尊崇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