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他20岁时,万历皇帝给去母后请安,皇太后当时没在,宫里只有一名侍女,听闻皇上驾临,急忙迎了出去。
这丫头或许是太漂亮了,把万历的魂魄都给勾走了。
万历皇帝当时就“推到”了那个小宫女,宠幸完了以后,他连那个小宫女的名字都不知道,直接提着裤子离开了。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冲动的举动,居然让那个小宫女怀孕了。正巧,太后曾经也是宫女,她很清楚,一个宫女,能够为皇上生儿育女,这代表着什么,所以,她才会叫万历皇帝来。
万历皇帝见再也隐瞒不下去,索性坦白,并赐了她一个“恭妃”的头衔。
数月之后,恭妃诞下一子,名为“朱常洛”,他是万历皇帝的长子。
虽然恭妃为他生下了一子,可是他对她和朱常洛都没有半点好感,他只是做做样子,却没想到,竟然成真了。
可现在,孩子已经出生了,他就是大明的太子,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所以,朱常洛,后来才会成为大明的储君。
皇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根本,不单单是皇上的家事,更关系到整个国家,所以,自从朱常洛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就络绎不绝的上书,让他尽早的立储。
万历皇帝并不想让朱常洛继承皇位,所以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拖延时间。万历皇帝有一宠妾,名为“郑贵妃”,又有一子,名为“朱常洵”,万历对于这对母子,自然是另眼相看,在孩子出生的同一天,郑贵妃便被封为“皇贵妃”,是除了皇后之外,皇宫里最尊贵的那个女人。
两人甚至暗中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以后立朱常洵为帝。郑贵妃得意洋洋,不小心将自己和万历皇帝之间的事情告诉了几个丫鬟,几个丫鬟一传十,十传百,满朝文武都知道了这件事,群臣威胁要罢工,皇太后仗着自己是皇上的母亲,给万历皇帝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这让万历皇帝很是生气:“怎么,儿子是我的,我不能决定,你让我选,我就不选,我才不怕你。”
这次的事件,被称为“国本之争”,在大明的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那之后,他不肯上朝,不肯批阅,更不肯立储君,与群臣争斗了十五年,也就是著名的万历十五年,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改朱常洛为储君。
朱常洵落选,让郑贵妃很是失望,眼看着自己的皇后之位就要落空,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她决定找朱常洛算账。
1616年,慈庆宫门口,有一名男子,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将几名太监打翻在地,正要冲进皇宫,却被他的侍卫韩本用拦住。在审问的过程中,他先是装模作样,说了一大堆废话,直到严刑拷打,才说出了真相。
原来,这人名叫“张差”,本是京中一名平民,一日行走途中,偶遇一人,此人自称能让自己发财,便跟随此人来到一位老太监面前,那老太监将自己带入了宫中,美酒佳肴款待一番
过了几日,那太监带着那人来到慈庆宫,递给那人一根木棍,吩咐道:“进了慈庆宫,随便打,打死人不要紧,特别是看到黄衣人,一定要打死。”
顺藤摸瓜,很快就查到了郑贵妃身边的两位公公,庞保与刘成。
这次事件,被称为“梃击案”,也就是明朝末年的三大大案之一。现在一切都清楚了,背后的主使者一定是郑贵妃,否则区区两个小太监,哪里敢这么大胆。郑贵妃一看这事闹得这么大,连忙去求太子,朱常洛一向不得宠,又没有什么背景,所以,才会看在郑贵妃的面子上,跟她握了握手。
大人物们虽然私下解决了这件事,但是这件事,还是要由刑部来处理的,所以他们也没多问,因为张差是罪魁祸首,所以被判了死刑。
一桩轰动朝堂的大事,就这么以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而告终。
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可郑贵妃的心情,却并不平静,她暗中,还在谋划着另一件事情。
1621年,万历皇帝驾崩,朱常洛登基,郑贵妃借着庆功的名义,送给朱常洛八个绝色女子,这八个女子,都是她一手培养起来的,为的就是迷惑新皇,谋权篡位,从而间接的完成自己的皇太后之梦。朱常洛实在是扛不住八个大美女的围攻,很快就大病一场。
其中有一位名叫李选侍的女子,深得朱常洛宠爱,对她百般关照,最后朱常洛给了她一个皇妃之位。
谁知道,她还不知足,执意要做皇后,结果一无所获。
朱常洛的病,其实并不严重,只要找个御医,就能治好。
可是,朱常洛却像他的曾祖嘉靖那样,痴迷于炼丹,听闻鸿胪寺的李可灼,对此颇为精通,便命他进贡。李可灼来了后,便将一粒红色的丹药递给朱常洛,朱常洛服下后,立刻便觉得自己的腰不再酸痛,双脚不再发软,浑身上下都有了力气,让李可灼再取一粒来。
三日之后,李可灼又送来了一粒红丹,不料,朱常洛当夜就死了,他做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
这一次,被称为“红丸案”,明朝末年的三大大案之一。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但是这个世界上,又有谁敢替皇帝“做主”,所以大家都是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此事,也成为了一个千古未解之谜,至今,都没有人能够确定,朱常洛之死,是不是与那颗“红丸子”有关,又是不是郑贵妃起到了什么作用。
朱常洛过世,其子朱由校继承皇位,李选侍借着照顾朱由校之名,留在了乾清宫中,与郑贵妃、魏忠贤等人联手,将朝堂上的权力牢牢握在手中,并扬言,要将所有的内阁折子,都交给她过目。
这是要造反啊,区区一个侍女,也要在朝堂上做官,大明是不是无人了?御史杨涟,御史左光斗,都忍无可忍,纷纷上书请她迁出乾清宫。
只是没想到,她要求,让自己当太后,她才会从乾清宫里搬出来。
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郑贵妃在背后推动的,没有十几年的宫廷斗争的经验,谁能想的出来这种主意?
最后,还是满朝文武联合到乾清宫门口,又有宦官王安坐镇,这才将李选侍逼到了仁寿宫。
这一事件,被称为“移宫案”,也就是明朝末年的三大案件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明朝末年的三大罪案,纯粹是由于万历皇帝一时的疏忽造成的,它们都是以“国本之争”为中心的。这一次,以东林党人为首的官员赢得了胜利,对皇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派系之争渐渐成型,再也没有人关心朝堂的存亡。
大明在万历年间覆灭,此言果然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