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创立的新的道教——全真教,经历了哪些社会思潮的刺激呢?

狂飙经史 2023-03-29 11:44:39

宋明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潮是理学,兼论释道。因此,到明代时期三教合一达到高潮。但此时的三教合一是以儒学为基础并且出现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这些社会思潮都对混乱中的全真道产生深刻了的影响,刺激着全真教变革以适应新的社会趋势。

1、佛教对全真教的影响

佛教产生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与儒学和道教并称为中国文化的三驾马车,从陈隋至唐朝中期,三教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的状态,此时的佛教高踞于思想界,使儒道两家之学相形见细,从而给予儒道两家学说以极大地刺激和推动。

此处,就佛教对新道教一一全真教的影响作简要介绍。本文拟从以下几个阶段

(1)全真教初创时期

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并不是以全真教为开端,很早就对中国传统宗教符篆道教有着深刻的影响。传统道教从魏晋以来,便不断吸收佛教思想,其学说至中唐时期甚是发达。晚唐时期成为思想文化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

北宋以来,道教中有不少人提倡三教归一,道教金月一派南宗祖师张伯端,高唱三教归一,并主张双修道禅。三家学说互相吸收、趋同存异,成为人们普遍的思想方向。

1167年,王喆建立新道教一全真教,提倡“合一三教”,由此,其“合一三教”学说成为全真教鲜明的特征。王喆本人出身儒门,谙熟儒家经典,同时,在其宗教追求中又一度深入过佛教,他不独尊道教教主。而且,他还劝人诵读佛教《般若心经》,当然,也劝人读道教《道德经》和儒家《孝经》。

可见,王喆是一个典型的三教合一论者。其中缘故,固然与其自己经历有关,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全真教作为新兴的教派,不能与儒佛两教相比肩,只能借助其两家发展壮大。尤其从其教义和教制中明显的体现出这一特色:

①成仙证真信仰对佛教的借鉴。

成仙证真的信仰,否定了传统道教肉体长生、飞升成仙的思想,在继承钟吕内丹成仙的基础上,融合佛教的轮回、涅梁、佛性等说,把成仙证真的学说进一步精致化。

全真教吸取佛教“有生皆苦”、轮回学说,极力否定人生价值,宣扬人生的短暂无常,看破世间事,达到精神上的超脱,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沉重的社会压迫之下人们精神上的痛苦。

全真教还模仿佛教“众生皆有佛性”学说,认为人人可以学道成仙。全真教成仙证真的基础是人心所有的“真性”,真性在全真教中有多种称谓,如元神、本来真性、元心等等,实际上源于佛教,就是指心的本性或本体。

真教还借鉴佛教见性成佛说,宣扬只要在念头土做内省功夫,便能顿渐真性,此处明显吸收了佛教禅宗的顿悟成佛说。通过顿悟,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②明心见性思想对佛教的借鉴

全真教北宗提倡性命双修,但是,两者具有主次之分。性在先,命在后,从而“明心见性”成为全真道士修炼的首要任务。然而,“明心见性”实际是禅宗修行的宗旨,这里全真教从佛教里把其吸收过来。

除此之外,全真教在明心见性的修炼实践中,也多有借鉴禅宗,比如模仿佛教禅宗的打坐、参究、机锋、圆相等可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践上全真教都借鉴了佛教的思想,但是,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全真教的明心见性学说要比佛教简单的多,有利于吸收广大信众加入其中。

③内丹学思想对佛教的借鉴

全真教由于继承了钟吕内丹学的思想,不可避免要进行内丹修炼。从王喆开始起,便以道禅融合的方式发展了钟吕内丹学思想体系,他们以“本来真性”为金丹。

全真教北宗内丹修炼思想明显是受了禅宗的影响,但是,初期还是比较粗糙,到了元代南北宗合流之后,全真教内丹理论趋于成熟,月书里面融合了很多佛教思想。

④组织上对佛教的借鉴

全真教在组织形式上模仿佛教,提倡出家。全真教还模仿佛教苦行的修行方式,王喆七大弟子都以苦行著称。而且,在建教之初,仿印度佛教僧尼乞食的制度,让道士云游乞食为生,元代此风犹存于乡野道士之间。

同时,让出家的道士住庵修行,但是,要以简朴为主,直到后来繁盛后才逐渐背离其宗旨。

(2)全真教鼎盛时期

全真教中丘处机由于受到元朝成吉思汗的优待,从而使全真教迅速扩展。全真教在蒙元统治者支持下建造了大量宫观,一时间道徒急增,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其势力足与当时传统道教正一派的符篆道教相抗衡。

全真教发展到鼎盛时期之后,长期以来的矛盾一佛道二教的矛盾,便凸现出来。其发端是丘处机嘱托弟子宋德方重修《道藏》,然而,《道藏》刊成之后,全真道徒却将《老子化胡经》和依据钊七胡经》思想绘制的《老子八十一化图》,从中抽出翻印,并广为散发,从而引起了老子化胡说之争。元朝期间共有三次

①御前小辩论

1254年,忽必烈受了藏传佛教萨迎派高僧八思巴灌顶,成为了佛教信徒。同年少林和尚福裕获得阿里不哥大王的支持。于是,元宪宗下诏少林长老和全真道士李志常于大内力安阁下,在皇帝面前“对面考究,按图征洁”。

此时,皇帝己经明显倾向佛教,再加上道教理亏,于是,李志常不敢争辩。因此,在少林和尚福裕的要求下,焚毁《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画图》。此外,还让全真教占有的佛教寺院归还佛教,最后,让佛道两家各归自己的寺观以示调和。

全真教在这次御前小辩论中以失败而告终,使自己在政治上了受了严重的打击。统治者的支持力度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全真教发展的势头有所减弱。佛道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御前小辩论只是双方进行大规模斗争的序幕。

②第一次大辩论

1258年,佛道两家进行了第一次大辩论。究其原因,据祥迈《至元辩伪录》记录,在御前小辩论结束后,全真教不仅不肯归还佛教寺院,而且还打伤佛教僧人。于是,在1258年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大辩论,佛教方面以福裕为首,道教方面则以张志敬为首。佛教共有300余人,道教方面有200多人。

双方选出17名代表进行辩论,并有忽必烈主持会议,而此时忽必烈已经归属佛教,因此,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全真教的失败。经过双方激烈的辩论,全真教以失败而告终,并救令辩论人削发为僧,焚毁《化胡经》等伪经及其雕版,归还佛教寺院多所。经过这次辩论,全真教处境更加困难。

③第二次大辩论

1281年,佛教徒又发起了第二次大辩论,原因是当时有奏章说全真教未按下诏的命令焚毁道藏经版,并指出了具体所在之处,如保定、真定、太原、平阳、河中府、关西等处。此时,已有尊奉八思巴为国师的忽必烈掌权。

于是,忽必烈命文臣和僧录司教禅诸僧,正一天师张宗演、全真教掌教祁志诚、真大道掌教李德和、杜福春等考证真伪。考证结果不利于全真教,于是,在1281年10月,百官在悯忠寺焚烧道藏伪经杂书,老子《道德经》除外。这次辩论的主要特点就是焚烧道经,而且焚毁令是较为坚决的。

佛教与全道教的斗争持续了近30年,全真教大败,本身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与佛教的距离越来越远,更加不能与之抗衡。

(3)全真教沉寂时期

全真教在有明一代一直处于极其沉寂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明朝也是三教合一说推向高潮的一个时期,佛教对其影响可见一般。此时,佛教著名禅僧元贤倡导“三教一理”说,认为儒佛道三家,三教虽不同,但是其理是一样的,原因就在于三教的产生是合理的,都是理的结果。

佛教这种对心性修养的要求程度以及对三教关系的看法,对全真教影响尤深,因此,全真教要发展,必须收佛教之长,才一能在佛道中得以自立和生存。

2、儒家伦理的封建道德对全真教的批判

元明以来,理学的地位被统治者抬的越来越高,而且再加上心学的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屡受儒学家所攻击的全真教出世思想,与统治者的需要和日益深入民间的儒学伦理观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1)统治者的需要。

佛教与道教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并与儒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但是,作为统治者来说,儒学一直作为他们治理国家的官方哲学。历朝历代如此,可见,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当然,作为历史链条中的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把儒学作为为治之道,并于洪武元年(1382年),访求儒学圣贤,来辅助自己的统治。同年,孔子五十五世孙孔克坚及其子孔希学来朝,此时,对孔子的后代崇礼有加。

之后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下诏全国祭祀孔子,其目的就是“维人心,扶世教”。五月,朱元璋亲自到太庙拜孔子。虽然,朱元璋也提倡佛道两家,但是,他认为佛道两教奢侈腐化,有造反作乱之嫌,而儒教却没有这种弊端。

朱元璋随没有明确的列举出三教先后,但是,实际上却把儒学提到了首要位置。因为,他认为若要对人民进行风俗教化,国家清明,必须抑制佛道的发展。虽然,后继者有的笃信佛教和道教,但是,从根本来说,仍然以儒学作为自己的官方哲学。

这种情形,就使的本来就受打击的全真教更加不被重用,因此,全真教因为统治者的这种治国理念更加衰落与沉寂。

(2)儒学伦理观念在民间的深入。

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主体,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它讲究血缘亲情,宗法等级。其中三纲五常是主要的伦理价值观念,宋明理学的发展,使得儒家伦理观念更加深入的人们的生活中去。

儒学“忠孝”观念的深入,“忠孝”是三纲五常学说的重要内容,也可以一说忠孝是儒家道德的基本规范。而且,孝被儒家认为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对父母的“孝”的延伸就是对国君的“忠”。由孝到忠,可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而全真教则违背了这一原则,全真教提倡出家,则使出家人抛弃了父母,这就是对父母的不孝。而且儒家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全真教提倡的是禁欲,自然无后代之说,这同样遭到了儒学的批判。

由此延伸,出家人连孝都谈不上,怎么会忠呢,儒家以此来进行批判。虽然,儒家不尽全然正确,但是,却符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这就迫使全真教不得不向儒学靠拢,来和会儒学。因为在当时来说儒学是一种官方哲学,国家根据儒家伦理的等级关系和观念来维护其统治的稳定。可见,儒家伦理是当时社会伦理的规范,任何违背其伦理规范的行为都是统治阶级所不允许的。

而全真教则却相反,违背了儒学的伦理道德规范,败坏了社会道德风俗,为儒学所不齿。全真教要获得发展,必须吸纳儒家的伦理道德以获得社会的认同。

以上这些原因,表现了由王喆创立的全真教,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了。

2 阅读:157
评论列表
  • 2023-04-04 10:16

    键盘侠们,出来秀一波[得瑟][得瑟][得瑟]

狂飙经史

简介:历史精彩等你来观看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