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助“五姓家奴”阿尔巴尼亚二十年,为何最终会反目成仇?

君不见历史 2024-03-16 02:13:2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不遗余力的援助换来的却是蓄意诋毁和诘难,“五姓家奴”阿尔巴尼亚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自1954年起,中国向阿尔巴尼亚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全方位巨额援助,然而阿尔巴尼亚却不断狮子大开口,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架势。

其时任领导人霍查甚至毫不掩饰地表示:“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

那么中国为何会对阿尔巴尼亚进行如此慷慨的援助?两国又为何反目成仇?

是什么让阿尔巴尼亚这盏“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最终熄灭?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交往

1949年,新中国为了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实行“一边倒”政策,向社会主义一方靠拢。

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在紧靠苏联“老大哥”的同时,也自然和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阿尔巴尼亚交好,双方也有过一些小规模的互相援助。

然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当时的新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

一来,中国在国际上要应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围追堵截;二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中国也陷入了孤立的处境。

1955年起,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开始在内政外交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而苏联的政策变化最终也导致了,中国对阿国的援助情况发生变化。

1960年,中苏两国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表现出了巨大的分歧,争执不下。

几乎全部在场的欧洲共产党都支持苏联,并且碍于苏联当时强大的国际话语权,亚洲与中国交好的越南、朝鲜等国也选择了缄口不言。

这时,只有一个国家站出来支持中国,那就是阿尔巴尼亚。

当时,阿尔巴尼亚和苏联间的关系也正急转直下,很大程度上促使它向中国靠近,客观上为中国在当时艰难的国际处境中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随着阿苏两国出现矛盾,并且阿国转而支持中国,苏联自然也不再客气,很快便减少了对阿国的输出。

对于阿尔巴尼亚这样一个小国而言,苏联的突然撒手,对其国内经济的打击几乎还是毁灭性的。

这个时候,中国及时出手援助,替阿尔巴尼亚及时补上了这个大窟窿,将苏联未完成的全部援助项目揽了过来,并且后续的援助规模也不断扩大。

这样及时雨般的援助,其实对于中阿双方来说是有好处的。

对于中国而言,为阿尔巴尼亚提供援助,不仅有益于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也能借此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争取更多的支持。

但是,中国在欧洲各个地方的宣传中心实际上已经被堵死,而阿尔巴尼亚也就成为了联系中国与欧洲的一个重要接口。

可以说,阿尔巴尼亚的坚定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不至于陷入完全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对于阿尔巴尼亚而言,抱紧中国这个“大腿”,成为了其对苏联不满和抗议的集中表达。

找上中国后,阿尔巴尼亚实际上也就演变成了“五姓家奴”,在此之前这个小国就已经几度“易主”。

中国毫无保留的提供全方位援助,没想到对方却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喂不熟的“白眼狼”。

“五姓家奴”阿尔巴尼亚究竟是如何自掘坟墓的?

从地理位置上看,阿尔巴尼亚地处欧洲巴尔干半岛,国土面积小、人口少、资源匮乏,自建国以来就国力羸弱。

1415年开始,阿尔巴尼亚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将近500年,一战后又被意大利等国的法西斯势力统治。

二战后,随着美苏国际势力范围的变化,阿尔巴尼亚被划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1944年,在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全国解放,但等待这个南欧小国的,仍然是任人宰割的命运。

1946年1月,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渐渐被南斯拉夫渗透和掌控。

南斯拉夫从各个方面干涉阿国的内政,并且竭力设法将阿国变成自己手下的第七个共和国。

11月,南斯拉夫还与阿国签订了具体的经济合作条约,两国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经济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还企图让本国军队入驻阿尔巴尼亚境内,从而满满啊实现对阿国的吞并。

在“灭国”的风险面前,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决定积极需求他国的帮助,来摆脱南斯拉夫的控制。

1947年7月,霍查率阿尔巴尼亚政府代表团出访莫斯科,使得南斯拉夫为之震怒。

而苏联则答应了向阿方提供经济援助,同时苏南关系也走向恶化。

最终,霍查选择了依附于更为强大的苏联,阿国至此已经是第四次“改名换姓”。

然而1955年,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赫鲁晓夫在5月访问南斯拉夫,并且没有提前和阿尔巴尼亚通气。

随后,苏南和解,两国关系破冰且不断升温,这让霍查危机感骤升,于是又开始着手寻找下一任“接盘者”。

随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主义提出全盘否定,阿尔巴尼亚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再度加深。

同时,中苏间关系也出现裂缝。并且当时毛主席对看待斯大林所持的原则是“三七开”,反对全盘否定的态度,中苏之间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分歧。

而另一方面,中国还反对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这更是拉进了与阿尔巴尼亚之间的距离。

最终,阿国与中国保持了一致立场。

而对于苏联来说,阿尔巴尼亚远在南欧,国土面积小、人口又少,如今又公然与自己叫板,自然也就没有再继续援助的必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逐渐停止了对阿国的各项援助,而中国则慷慨解囊,帮阿国补上了这个空缺。

之后中阿两国关系持续升温,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向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全方位援助。

在此期间,中阿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感谢中国的援助,阿尔巴尼亚曾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帮助中国在联合国中恢复合法权利。

毛主席还将阿尔巴尼亚称为“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而霍查也赞扬中国的对阿援助是“兄弟般的、无私的、国际主义的援助”。

然而没想到的是,我国不遗余力的援助最终换来的却是反目成仇的结局。

中国倾囊相助,阿尔巴尼亚却不知满足,还得寸进尺地主动伸手要,甚至大言不惭道:“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一隅小国阿尔巴尼亚的胃口究竟有多大?

1954年,阿国外长访华,与中国签订了《技术与科学合作协定》。

当年12月,时任财政部长李先念出访阿国,与其达成了无息贷款协议,同时首次给阿国提供了5000万卢布的长期贷款。

“长期”、“无息”,足以见得中国一开始就诚意满满。

此外,中国还输出了大量粮食和其他物资援助,自此正式开始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之路。

1956年,阿尔巴尼亚再次求援,中国又向其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以及大量物资援助。

截止这一时期,中国对于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规模还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但到了1961年,随着苏联彻底停止援助阿尔巴尼亚,留下的巨大窟窿就落到了中国头上。

1962年,霍查的三个五年计划濒临破产之际,向中国提出了紧急援助请求。

而中国在国内粮食紧缺的状态下,仍然挤出了10万吨粮食来援助阿尔巴尼亚。

截止1969年,中方向阿国提供的无息贷款已经多大15.5亿人民币,此外还有价值15.4亿人民币的军事援助。

后来在阿尔巴尼亚进入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也是有求必应,向阿国输送了大量物资,并且援建了诸多规模庞大的工业项目。

但是没想到,阿尔巴尼亚却像个“无底洞”一般填不满。

1970年,阿尔巴尼亚又提出要实行“五五计划”,向中国索要高达32亿人民并的经济援助。

这一请求属实有些狮子大开口,但是中国在对自身经济能力和阿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后,还是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19.5亿的长期无息贷款。

并且中国还与其签订了持续五年的贸易协定,答应从阿国购买更多的服装、烟草等商品。

1962年至1971年期间,中国累计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数额巨大的援助,阿国也一跃成为中国的第二大援助对象。

而这一时期的阿尔巴尼亚国内人口仅有200万左右,接受中国援助的人均数额遥遥领先。

除了直接的经济援助,中国还对阿国进行了军事援助,帮助其发展工业,并接收、安顿了被苏联撵出来的阿尔巴尼亚学生。

但是中国这种单方面的“输血式”援助,一定程度上也使阿尔巴尼亚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后来阿尔巴尼亚逐渐发展到“贪得无厌”的地步,甚至认为中国向其提供的一切援助都是理所应当的。

1973年开始,由于巨额援助带来的经济压力,中国不得不开始逐渐减少对阿援助。

但是次年,阿尔巴尼亚有打算开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直接提出了总价值50亿美元的援助请求。

这次中国没有再大包大揽式的向其提供援助,但是仍然向阿国提供了5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

但是这次中国的善意并没有换回阿尔巴尼亚的理解和感谢,反而招致了其恶意诋毁。

最终在1978年7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出声明,宣布全面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援助,并撤回援阿专家,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援助行动。

就这样,阿尔巴尼亚亲手熄灭了自己这盏“社会主义明灯”,并与中国反目成仇。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

君不见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