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以为会叫的狗不咬人,伟人在地图前大手一挥,扫干净他们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7-08 13:03:11

声明:文章免费,免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上世纪60年代,当总参谋部分析印度持续挑衅中国边境的行为动机时,时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的雷英夫同志说了一句让毛主席非常认同的话。

在印度看来,会叫的狗不咬人,他们用如此低劣的想法来判断中国,自然也不担心中国会对他们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军事反击行为,因此行为十分嚣张。

他的分析与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印度的做法更是让领导人感到愤怒。既然印度如此贬低中国,主席便做出决定,发起反击。

而且,我们要打的不仅仅是印度,还得警告那些想从亚洲乱局中分一杯羹的其他国家,让他们知道中国的态度。

雷英夫会向毛主席做出怎样的战前分析?正所谓敲山震虎,毛主席还想震的是哪些老虎?

横扫敌军,扬我国威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印两国的边境局势并不太平。印度三番五次的挑衅行为,不加收敛的狂妄态度,让我国外交部十分头疼。

本着和平的原则,本着尽量避免军事冲突的想法,我国一开始并没有在军事上予以强烈的反击,而是用警告的方式,向印度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申中国的立场。

但他们并没有把中国的警告听进去,反而认为中国光打雷不下雨,是真正在忌惮他们的军事实力。

不得不说,尼赫鲁这位印度总理,对他的祖国可谓是相当自信。

1962年,中印边境的动荡局势已经升级到了印度边防士兵对我国战士的武力攻击。他们竟然堂而皇之的抢夺中国哨兵的武器,完全没有把中国的主权国家身份放在眼里。

我国并不是一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既然印度政府如此跋扈,那我们也必须要让他们,让整个世界见识中国的厉害。

当时毛主席正因为中印边境问题而忧心不已,几天几夜睡不好觉,一直在思索具体的对策。周总理看在眼里,完全能够明白毛主席心中的焦虑和担忧。

在总参谋部中专门负责中印边境问题的副部长雷英夫,受到领导人的召唤,在毛主席的面前汇报了部门整理的印度不断加大挑衅力度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总参谋部一直也十分重视。在接到周总理的任务之前,他们就已经高度关注,积极收集资料,整合各方意见,做出系统性的分析。

印度边境问题很有可能会被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也很有可能会升级为一场军事冲突和对抗。一切结果皆有可能,不管哪一种可能性发生,总参谋部都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当他在毛主席的面前汇报相关情况时,他的诸多分析也得到了领导人的认可。

其中让毛主席特别欣赏的一点,是他们关于印度心理的分析。

中国军队的威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现,相信印度政府也有所认知。

但是,他们错误的判断了中国的兵力分布局势,认为我们的正规军队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密切关注着台湾问题。

事实的确如此,台湾问题一直备受中国政府重视,我国东南方向的军区战士们也始终严阵以待。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我国其他地区,军队的系统性训练没有跟上。

新疆和西藏地区,我国也始终高度关注,大量边防军队在那里驻扎确实不假,西南等军区的增援部队也能及时行动。

但是这些问题,一叶障目的印度政府都没有考虑到,反而还盲目自信,认为他们的军队突破中国西南防线是相当容易的事情。

在尼赫鲁看来,中国政府的战略大概与我们国家的一句俗话非常相似,那就是会叫的狗不咬人。

这句话话糙理不糙,因为印度的确只把中国的严正警告当成耳旁风,他们根本不担心中国会发起军事行动。

这一点原因,也正是毛主席心中所想。印度政府不仅在轻视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在轻视中国对于国家主权的捍卫决心。

既然他们认为中国只敢叫嚣,不敢行动,那我国就得让他们开开眼。

作战地图,各种信息分析方式,领导人都早已经准备着。主席大手一挥,决定把印度军队扫个干净,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除了印度方面的心理之外,雷英夫还提出了其他的原因分析。

比如英国对印度的影响,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英国早年间曾经是印度地区的殖民者,印度政府的很多纪念,也都和他们这个殖民者一脉相承。比如地区扩张理念,日不落帝国热衷于殖民扩张,印度政府也被他们深深影响。

当然,印度自己也是有野心的国家。光是在南亚次大陆发展,他们还觉得不够。尽可能扩充自己的领土,甚至最后称霸整个亚洲,相信他们也不会排斥。

安分守己这四个字,一直就不在印度的字典当中。

另外,从国际局势和环境来看,印度认为他们占据着更加有利的条件。

6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都算不上友好。

中美两国还没有实现邦交的正常化,横亘在彼此心中的坚冰也还没有消融。既然如此,看到中国被卷入纷争当中,美国说不定会幸灾乐祸,还会趁乱踩上两脚。

至于苏联,5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但是这蜜月期也因为苏联的野心,因为赫鲁晓夫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在50年代末结束。

毛主席说过,苏联的领导喜欢大国沙文主义那一套,这是中苏两国发生分歧的核心问题。

后来邓公也提到,中苏的关系恶化,不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实质性的问题其实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苏联喜欢操控其他国家,而中国不愿意受制于人,就是这么简单。

总而言之,当时的国际形势对中国不利。再加上印度政府本身也想转移国内的矛盾,所以他们的军事挑衅行为就愈演愈烈。

洛阳才子,直中要害

雷英夫关于中印边境问题的每一点分析,都让毛主席十分认可和赞赏。对于这位鼎鼎大名的洛阳才子,主席和总理都十分看重,所以才会特意把他叫来听汇报。

1921年,雷英夫出生在河南洛阳,17岁那年便加入到八路军队伍当中,后来又加入了共产党,小小年纪就走上了革命道路,而且理想十分崇高。

1938年,毛主席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小伙子。

那时候,雷英夫受组织上的安排,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经验,为将来承担更加重要的革命任务做准备。

毛主席一向是非常看重党员同志学习工作的,所以虽然处理革命工作十分忙碌,主席还是回到抗日军政大学接见全体学员,并且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做报告。

有时候,毛主席还会专程去给大家讲课,并且会在课后抽查笔记,十分尽职尽责。

第一次见到主席时,雷英夫的心中格外激动。他和许多学员一拥而上,把主席围住,请主席在他们的本子上签名。

毛主席的签名可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签名,他会写下一些能够鼓励学员革命斗志的字句。比如在雷英夫的本子上,他写下了两个字,那就是斗争。

革命就是斗争,革命也始终需要革命者具备斗争精神。只有把斗争的信念贯彻到底,革命者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雷英夫从其中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他备受鼓舞,从此学习更加认真努力。

而毛主席在翻看他的课堂笔记时,对他也是赞赏有加,认为他细心谨慎,并且把每一个重要问题都罗列在册,态度十分端正。

这位头脑灵活、聪明机智的学生,也因此而被毛主席记住,还被他在1939年推荐给了叶剑英元帅做秘书参谋。

雷英夫逻辑思维的缜密程度,分析问题和看待事物的全面程度,一手文章写的出神入化的程度,毛主席在之后的革命工作中都反复体会过。

在我军队伍当中,知识渊博的人才从来是不缺的,可是相比起队伍总人数来说,这部分人的比例相对还是较少。所以八路军的秀才,那可是相当宝贵的人才资源。

1945年的春天,雷英夫再次见到了领导人。毛主席看到过他用笔杆子批驳国民党反动派,也了解他的文笔和格局,因此送了他一个雅号,洛阳才子。

洛阳才子是名副其实的才子,曾经负责过党内许多重要材料的书写工作,也在文化阵地上打压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给我党挣了不少气势。

建国之后,他还当过周总理一段时间的军事秘书,同样也非常受到总理的看重。毕竟有才华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都会闪闪发光。

中印边境问题是60年代初摆在我国外交和军事工作前的重大问题,也正因其重大,周总理才会特意交代雷英夫来承担起重任。

事实证明,他也完全没有辜负领导人的信任和期待。他所做出的每一点分析都直中要害,深刻且一针见血。

既然印度政府看不起中国,也对中国的战略政策不屑一顾,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神兵天降。

1962年10月20日,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印度政府果然没有想到,中国竟然会如此迅捷的采取行动。

主席挂心,速战速决

主席有敢于出兵的魄力,有速战速决的信心,这并不是印度政府那样的狂妄自大和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对战场局势的全面预判之后得出的自信。

在战前的准备功夫这一块上,毛主席从来不输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甚至远远将他们甩在身后。

就拿中印之间的边境战争来说,毛主席花了多少心思,有着多少绸缪,雷英夫的感受相当直观。

他看到过毛主席在房间里挂满的作战地图,不同路段的军用地图,不同地形地势的特别标注,全面而详尽的分析信息,都是主席自己做的准备工作。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坚决贯彻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在战争开打之前就对敌军主帅的履历和作战风格做了全面的研究。

他们的简历就被摆在毛主席的作战地图旁边,方便主席实时查看,实时思索。

在思考一个关键问题时,他必须要把所有的逻辑全部想的透彻,才能做决策。

有时候,他就夹着烟,在房间里来来回回的踱步,所有杂念全部抛开,只专注于自己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那些不太紧急的文件,都被主席高高的摞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他可以一概不去理会。等到把眼前的紧急工作全部完成之后,他再加班加点的处理剩余的工作。

在对工作任务做轻重缓急的分类时,毛主席的思维格外清晰。所以,他才能及时准确的给前方战场做出有效且高效的反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论放在任何领域都非常适用。

也正因为我军的准备如此充分,我们才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把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主要矛盾处理干净,把印度军队打得退回老家。

收拾印度,这是我国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敲山镇虎,全面警告和震慑苏联与美国,这也是主席决定开打的考虑之一。

周总理在会见苏联大使时,早就已经明确表达了我国的态度。我们绝对不排斥自卫战争,只要印度开始进攻,我们就会坚决自卫。

至于美国,他们也只敢暗戳戳的在背后动手,根本没有及时回应尼赫鲁在全面溃败之后发出的援助请求。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经历,美国士兵可一辈子难以忘怀。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西方国家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法国向我们主动伸出了橄榄枝,美国也开始筹谋着如何推进中美邦交正常化。

所以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中国捍卫边境主权的战争,也是中国逼迫世界重新做出考量的战争。

结语

会叫的狗不咬人,印度政府一开始对中国的判断就是这么恶劣,而且愚蠢。

既然他们认定中国只会虚张声势,不会大动干戈,那毛主席就得让他们知道,中国军人一旦行动起来,战斗效率有多高,机动速度有多快。

事实证明,印度果然不堪一击,中国再次扬威。

参考:

党史博采

澎湃新闻 转载洛阳日报

党史博览

0 阅读:6

浩舞默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