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妻子琳达晚年回忆:丈夫其实很怕一种对手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7-19 11:15:07

关于李小龙真实战斗力的争议,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李小龙的真实战斗力如何?他是一个武学宗师,或是一个徒有其表的演员?

有人认为,李小龙不过徒有其表:

“你在七十年代的香港,随便拉一个一米八以上的汉子,就有一半的概率能够打败他。”

曾经有人这样嘲讽。

还有人嗤笑着说:

“你要知道,李小龙既不会功夫,也不懂得演技。”

更多的人相信,李小龙首先是一个开宗立派的截拳道宗师,是“现代意义上世界第一位综合格斗家”,然后才是一位优秀的导演和演员。

但事实是,一提到中国功夫,没有人可以绕开李小龙这个名字。

他创立了截拳道,将中国功夫用电影的形式完美展现。

他让双节棍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成为了违禁品,让七十年代的西方和世界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力量。

不过,李小龙的妻子琳达确实曾在晚年透露,自己的丈夫其实很害怕一种对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对于李小龙的专业评议

首先,或许我们应该看一看专业人士对李小龙的评价。

前美国世界空手道冠军鲍勃曾经在《黑带》杂志上对于李小龙曾经发出这样的评论——

“让我们直说吧,李小龙是货真价实的。”

鲍勃这样说。

当他回忆起当年与李小龙在《龙争虎斗》片场的游戏性质的对抗,这位前空手道冠军露出一丝笑意,或许其中就有对这位英年早逝的武学宗师的怀念之情。

鲍勃说,李小龙像闪电一样敏捷,他让每一个对手都防不胜防。

当他们被李小龙封住攻击时,几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胜负就已经决定了。此外,李小龙的技巧全在于“劲力”。

尽管他个头不大,但是每一次出击都很有力度。

“这个男人是武术界一个真正的天才。”

鲍勃在自己对李小龙的无限溢美之词之后又加上这样一句。

此外,《黑带》的主编,日本剑道、合气道的高手水户上原也曾经近距离观察过李小龙与各个国家武术家的切磋和比赛。

在八十年代,水户上原撰写了《李小龙:无与伦比的格斗家》一书。

在这本书中,水户上原回忆了李小龙是如何对自己的武技精益求精,又是如何富有创造性地将各种拳道和剑法相互融合。

至于旁人对他的诋毁,例如“李小龙甚至打不过一个棕带的选手”等片语,水户上原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李小龙处事不够圆滑,而许多顶级的格斗家又不愿意为一个个子矮小的中国人背书。

最后他总结道:

“我必须承认,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他对武术十分痴迷,同时也非常具有创造力。”

这样一个精益求精,而又富有创造力的武学天才,究竟是怎样练成的呢?他的妻子琳达对于他的评价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切,或许要从李小龙的身世说起。

二、结缘武术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

1940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在其年幼之时一家人迁居香港。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当时的香港迅速地繁荣起来。

而李小龙的父母,也凭借着自己的精明才智,让自己在演艺界的事业蒸蒸日上。李小龙也因此有着富足的童年生活。

在少年时代,他热衷于与人争斗,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这最终演变成了他带着一帮小古惑仔们在街头巷尾游逛、闹事、打群架。

在他那逍遥自在的混混生涯之中,李小龙碰上了一个人——张卓庆。

他凭借自己咏春拳的功夫,让向来所向披靡的李小龙遭遇了滑铁卢。

咏春拳的威力让李小龙叹为观止。他托关系找到了咏春拳的宗师叶问,并拜入他门下。

对于老师叶问来说,他是一个努力用功的好学生。然而对于他那些师兄弟来说,这位同门着实......让人有些生气。

黄淳梁老师曾带李小龙练习基本功,在他的回忆中,当时的李小龙就是一个偷偷用功,还装作自己躺平摆烂的典范。

李小龙经常在训练结束之后和自己的师兄弟一起乘着大巴离开。

过了没多久,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推开训练室的门——那正是悄悄返回的李小龙,他是来要求老师给自己加练的。

叶问鼓励自己的学生相互较劲,几个咏春拳弟子的水平,就在这样你来我往的明争暗斗之中,悄悄地提升了。

三、武者之路

1958年3月,一场校际西洋拳击比赛在圣乔治学院的体育馆举行。

李小龙摩拳擦掌——借着这个机会,他就能痛打一顿平日高高在上的英国人!

李小龙走进了赛场,然后,他凭借自己在叶问那里学习的咏春拳,一路过关斩将到了决赛。

在决赛上,对手摆出了西方拳击的架势,而李小龙则做出了咏春拳的姿势。

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同时也是东方武术和西方武学的一场较量。

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李小龙。或许是因为他个子矮小,和身材高大的对手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或许只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

决赛的结果与观众的想象截然相反。

据当时的观赛者回忆,李小龙的速度快如闪电,而他的对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在三场比赛之中,李小龙都在三分钟之内把对手打倒,逼得他不得不认输。

在朋友们的恭贺声中,李小龙为这场格斗比赛画下了圆满的句号,也正式走上了他的武学之路。

1959年,李小龙只身前往美国。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曾经那个不可一世的混混逐渐沉淀下来,开始认真学习。

也是在这段时间,这个天才的少年武者逐渐将自己所学习的武艺融会贯通。正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中国道家思想,融合并贯穿在各种中国武技之中。

“我躺在船上,感受着道法自然的奥义,感觉自己已经与道和自然融为一体。对我来说,整个世界都是一。”

四、在美国

在最开始的一段适应期后,李小龙很快地找到了自己在美国的生存方式——开设武馆,教授中国武术。

最早的一批学员全都是“咏春拳”的手下败将,其中就包括了重达一百公斤的一位拳击手。

“当他对我出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简直完全被控制住了。”

当回忆起那段经历,这位拳击手依旧一脸苦笑。从此之后,他便成为了“咏春拳”最忠实的信徒。

随着学习咏春拳的人越来越多,李小龙的心思也逐渐活络起来:

为什么自己不能开设一个武馆,专门教这些外国人中国功夫呢?

在西雅图唐人街的地下室里,“李振藩国术馆”正式成立了。

几个年轻人挤在这间地下室里,仿佛站在世界的巅峰。

他们心怀着对武术的热爱,对于未来的憧憬。希望的火种在这座蜷缩在唐人街地下室的武术馆之中点燃。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这微弱的火星跌跌撞撞,最终在美国和整个世界掀起一片狂潮。

那是在1959年,这个心怀着满腔热血的青年凭着自己的咏春拳,在一次又一次巡演与踢馆-反击战之中,收获了一批又一批崇拜者。

而李振藩国术馆,也逐渐壮大起来。

李小龙的武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次为了宣传自己的武馆而进行的巡演之中,李小龙得罪了大半个唐人街的武者。

武馆的学员开始大量流失,同时,一场决斗也开始酝酿。

如果他获得胜利,武馆得以继续开下去。而如果他没有,那么仅剩的学员也会离开这个年轻的师傅。

比武的双方都没有预料到最后的结果。李小龙获得了胜利,但他在比武过程中没有点到为止,差点将对手击杀。

这件事情被流传开来,各种谣言开始酝酿,对李小龙不利的言论一时间甚嚣尘上。

这些谣言让他在旧金山四处树敌,以至于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将武术作为自己余生的事业呢?

1965年,李小龙决定进军好莱坞。

1966年,他成功地得到了电影《青蜂侠》的角色加藤。

这次演出让他变得小有名气,也冲淡了之前负面报道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在《青蜂侠》拍摄结束,李小龙演艺事业受阻之际,他又重新回归了自己的武学生涯。

不过一切似乎又不一样了。

在《青蜂侠》中李小龙展现出的高超武艺,让他收获了一众崇拜者,其中也包括他在拍摄电影过程中认识的明星大腕。

这些人请求李小龙教授他们这神奇的功法。因此,李小龙重新开设的“振藩国术馆”,远远比之前火爆。

也是在这段时间,李小龙开始实验新的训练方法和武术技法,最终构建成了一套独立的武术体系——截拳道。

所谓“截拳道”,便是在对手发起攻击之前进行拦截,包括拦截其动作、思想乃至动机。

在截拳道中,李小龙融合了东方的武术技法、西方的步法,以及各个武术体系的思想。而截拳道的中心思想,是来自于击剑理论。

1971年6月28日,李小龙与嘉禾公司签下两部电影的合约:《唐山大兄》、《中国拳王》。

从此,李小龙在自己的演艺事业上飞黄腾达。他那傲人的中国功夫,也随着这几部影片的大热,传遍大江南北乃至整个世界。

尽管李小龙凭借着功夫片,以演员的身份火遍全球。

然而支撑着他那异彩纷呈演艺事业的,还是李小龙本身过硬的功夫。

无论是《青蜂侠》的选角,还是华纳公司的编辑弗雷德,无不是因为看中了李小龙那傲人的武学成就,以及他所表现出的宗师风范。

五、他最怕的对手?

李小龙的妻子琳达与他在美国相逢,相知,相爱,一直是他最为忠诚的追随者和支持者。

无论是李小龙想要开办武馆的时候,还是他准备放弃相对安逸的生活进军好莱坞的时候,琳达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着他。

晚年的琳达回忆起自己英年早逝的丈夫,依旧是怀念而敬佩的。

所谓“李小龙最害怕的对手”,在琳达看来,正是像他一样的武者。

“他并不害怕“会一万种招式”的对手。相反,他所害怕的,是“能够将一种招式练上一万遍”的对手。”

所谓“精益求精”,或许,这才是武学正道。而这,也正是李小龙武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从拜入叶问门下开始,他偷偷地背着自己的师兄弟努力学习“咏春”。

在美国的时候更是如此,即使忙于演艺事业,李小龙依旧会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武艺。

在工作日,他每天至少进行500次出拳、500次标指和500次踢击。

穿上裤子的过程是在训练平衡能力,看电视的时候举着哑铃......以至于他常常汗流浃背,似乎“一直处在高温状态”。

这样的重复训练让他的武技日渐精进,成为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高手。

不过有趣的是,李小龙在自创“截拳道”的时候,所做的正是将他那“上万种招式”融会贯通。

他从拳击之中学习了神鬼莫辨的步法,从各国的武术中学习踢法,又从传统的道家文化中汲取了精华,最后自创出的正是“截拳道”。

由此可见,琳达晚年的评论似乎也可以做一些修改。

真正强大的武者,不止可以把一种招数练上万遍,而是将上万种招数练上万遍。

掌握了一招一式的精髓,精益求精,或许可以让一个武者所向披靡。

然而只有在精益求精之后学会博采众长,在万招万式之中取其精华,方可成为一代宗师。

那么,读者对于这个问题又是这么想的呢?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宗师?

参考资料

1、《李小龙:神话与真实》——马修 波利

2、前美国世界空手道冠军鲍勃 沃尔的《黑带》专访评议

3、《逝世50年,李小龙为何仍是全民偶像》羊城网

0 阅读:170
评论列表
  • 2024-07-24 13:03

    比成龙差远了。成龙会先拿个碗在地上转三圈[吃瓜][点赞]

浩舞默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