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关于青少年、少年犯罪,尤其是重特大案件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再描述。今天,我们聊聊隔海对望的日本。21世纪初期几年,日本国内重特大案件频发,尤其是一系列非常具有典型性的案件,直接挑战了日本各界。那么,2007年,日本如何全面修改了《少年法》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青少年、少年犯罪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步富足。同时,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开始面临各方面的影响。其实,世界各国陆续都面临青少年、少年犯罪的问题,尤其是重特大案件。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问题逐步明显。随着生活的富足,很多青少年在身体发育、观念思维上明显早熟化。
部分青少年、少年,在身高、体重等方面,甚至接近或者超过了成年人。一旦青少年、少年,进行各种犯罪活动,所造成的破坏性,甚至超过了成年人。由于年龄不满14岁或者16岁,各国警察机关、司法系统,面临青少年罪犯、少年犯,都面临各种非常棘手的问题。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少年犯》颁布于1949年1月,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陆续进行了多次修订。按照日本《少年法》第二章的第3条第1项指定,家庭裁判所少年部审判的是以下少年:一、罪犯少年,14岁以上、20岁未满的未成年人。二、 14岁以下、触犯“刑罚、法令”的触法少年。三、根据触法少年的目前表现(并非属犯罪、非行行为),但是根据其性格和生活的环境,将来有可能犯罪的少年。
根据日本《少年法》的上述要求,14岁以上的青少年,如果进行了一系列重特大犯罪活动,一般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14岁以下,则是会送往日本各地的少年管教所。如果在少年管教所表现良好、各方面非常合格,能够重新投入社会工作、生活。
在《少年法》出台以后,基本上按照了这个模式。不过,随着日本经济的全面发展,日本的青少年、少年,在身体成长、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进展非常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初期,出现了一系列触发社会深思的争议性案件。
例如2003年7月,日本发生的“长崎的12岁少年,绑架、杀害男孩事件”。2006年6月,日本又发生的“佐世保的小学6年级11岁少女,用美工刀杀害同班女同学事件”。由于一系列恶性案件频发,引发了日本各界的反思和议论,因为按照《少年法》,14岁以下,很多行为很难划定。
在一系列富有争议性的事件出现以后,日本各界开始呼吁进一步调整、修改《少年法》,尤其是关于14岁时间的划定,争议最大。经过反复商讨和确认,2007年5月25日上午,日本正式通过了日本《少年法》的第18次修订,2007年11月日开始同时正式推行。
与之前的法规相比,2007年《少年法》的修订主要有2个方面:第一,授予日本警察机构对“触法少年”(14岁以下的少年)案件的调查权限。第二,送往少年院的少年年龄,从原来“14岁以上”的少年修改到“大约12岁以上(包括11岁)”的少年。最引起日本社会震动的是第二个方面:约12岁(包括11岁)的少年可以送进少年院。
不得不说,在日本修改了《少年法》之后,面对各种青少年、少年犯罪,更加得心应手。例如2019年11月12日,日本青森县八户市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一名小学女生,在放学路上遭陌生男子用锐器袭击,喉咙附近留下约10厘米长伤痕。当地警方在分析案发现场周围监控录像后,逮捕了一名住在附近的14岁初中男生,最终以杀人未遂将其刑事逮捕。
日本在近些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恶性化和低龄化,呈现严惩的趋势,或许值得借鉴。目前,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求采用12岁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的情况最特殊,美国全国划分为50个州,各个州拥有自己的立法权。其中,将近一半的州,没有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换而言之,青少年、少年犯罪之后,是否有罪,主要看案件的情况和性质。在美国各地,10岁到12岁最低刑事年龄,属于最主流的意见,甚至更低。例如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6岁以上。
所以说,各国在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上,普遍出现了越来越低的情况。因为社会在变化,很多青少年、少年明显早熟,在体重、身高、体力等方面,甚至接近或者超过了成年人。
除了降低最低刑事责任之外,如何进一步教化青少年、少年,对于世界各国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什么都看别人,就不能勇为人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