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失败根因是啥?不是能力,也不是张良萧何韩信,而是这个因素

随笔大奇子 2024-04-03 05:04:54

上篇随笔讲到项羽主导了灭秦之后的分封诸侯,此时虽然有义帝这个名义上的诸侯领袖,但实际上,项羽才是诸侯之长,此时的项羽风光一时无两。

但是,糟糕的政治智慧让项羽失去了成为帝王的机会,放弃了关中的战略要地,也没能平衡好诸侯之间的利益,所以留下了不少的隐患,而这些隐患也成为了后续事件的导火索,今天就通过史记《项羽本纪》来看看分封诸侯之后的那段峥嵘岁月,也是《项羽本纪》随笔的完结篇。

一、诸侯反叛,楚汉相争

本以为分封之后的天下将归于平静,但没有统一的集权制度约束,各诸侯势必重回战国时期的争斗,而项羽糟糕的政治智慧再一次为诸侯起兵提供了借口,因为他把义帝杀了。

义帝熊心

前文已经说过,拥立义帝是起义军收聚人心的重要方式,有义帝在,项羽才有号令天下的资本,结果你把义帝给咔嚓了,各个诸侯还有什么理由听你的,群臣也渐渐地叛离了项羽。

当然,站在项羽的角度来看,他杀义帝也并不是一个多坏的选择,毕竟反秦的主力一直都是项羽,最难啃的骨头都是项羽啃下的,在灭秦之后,项羽肯定希望义帝封自己为关中王。

但义帝此时或许是认为应该制衡一下项羽,所以给项羽的答复是“如约”,也就是“先入关中者王之”,意思就是要封刘邦为关中王,项羽自然非常不满。一怒之下,项羽自行主导了诸侯分封,彻底架空义帝,双方的矛盾也就此走向无法调和的地步。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

在项羽看来,秦已经被灭,此时的义帝已经失去了价值,还有可能对他的权力产生威胁,所以就暗命英布等人将义帝杀害。

按照项羽的判断,杀义帝是利大于弊,但这个行为确实给诸侯起兵反叛的借口,于是,各地再次陷入了战乱,田荣、彭越、陈余等人先后反楚,更为致命的是,汉王刘邦平定了三秦,入主关中,成为了项羽最强有力的对手。

面对汉、齐、梁、赵的反叛,项羽本来应该先攻打最强大的汉,但在刘邦和张良的忽悠下,项羽将矛头先指向了齐国,并成功击败齐国,齐王田荣也在逃亡的过程中被百姓所杀。

刘邦、张良剧照

虽然对齐国用兵顺利,但项羽在进攻齐国的过程中,再次展现了残暴的一面,活埋降兵,掳掠妇女,烧毁房屋,导致齐国人聚集起来再次反楚,项羽对齐国的进攻也停滞不前。

项羽不打刘邦,但刘邦可不会不打项羽。在项羽和齐国的战争陷入僵局之时,刘邦集结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东进讨伐楚国。项羽不得不分兵拒之,亲自率领三万精兵,继钜鹿之战后再次上演一场以少胜多的好戏 —— 彭城之战。

汉军在彭城之战到底有多惨,从“睢水为之不流”就可以窥见一斑,汉军几乎全军覆没,但似乎老天爷已经写好了剧本,就在楚军将汉军团团包围之时,狂风从西北刮起,霎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向楚军迎面扑来,楚军一时大乱,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仓皇逃离战场。

彭城之战,汉军大败

在逃亡的路上,汉王遇见了自己的亲儿子和亲女儿,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起西逃,但楚兵很快追了上来,汉王竟然多次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如果不是夏侯婴每次把两个孩子救上来,恐怕后面汉朝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夏侯婴剧照

虽然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得以脱险,但刘邦的老爹太公和老婆吕后就没那么幸运了,被楚军俘虏成为了人质。

虽然彭城之战输的十分狼狈,但汉王毕竟逃出生天,在下邑与吕后的哥哥周吕侯汇合,到荥阳时,各路败军也陆续汇合到这里,同时,萧何又及时的为刘邦提供了血包——从关中补充了兵力,汉军总算喘过了一口气。

没有萧何,刘邦无法挺过彭城之战

由于项羽多次侵夺刘邦的粮道,汉军粮食匮乏,刘邦主动求和,项羽在范增的劝谏下拒绝讲和,并包围了荥阳。但随后,陈平为刘邦提供了离间之计,成功让项羽误认为刘邦与范增在私下勾结,于是范增被项羽夺权,最终悲愤而死,项羽身边唯一的顶级谋士就这样陨落了,失去了智囊的项羽也再一次错失了彻底击败刘邦的机会。

范增剧照,亚父已经不再是亚父

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离间计虽然成功了,但此时的刘邦依然被困在荥阳城中,于是汉将纪信假扮汉王诓骗楚军,从东门向楚军投降,而真正的汉王在西门带着几十名骑兵逃出。楚军一路追击,双方经过多次拉锯战之后,隔着广武涧各自扎营,陷入了长久的对峙。在楚汉对峙的过程中,项羽和刘邦迥然不同的性格通过两件事鲜明的反映出来。

项羽剧照

第一件事,项羽做了一张高腿案板,将刘邦老爹放在上面,告诉刘邦,如果不投降,就把你老爹煮了。刘邦说,当初咱俩作为怀王臣子时曾结为兄弟,这样说了,我老子就是你老子,如果你非要把自己老子煮了,希望你能分我一杯肉汤。

耍无赖方面,刘邦就没输过

第二件事,项羽对刘邦说,天下这些年的纷乱都是因为咱俩,咱们不要让老百姓跟着受苦了,单挑一仗,决一雌雄。刘邦说,哥宁愿斗智,不愿斗力。项羽让勇士出营挑战,刘邦就让善于骑射的楼烦把勇士射杀,不管你怎么挑衅,反正就是不和你单挑。

就在楚汉陷入僵持之时,韩信一路打败齐、赵两国,随后击败楚将龙且,自立为王。项羽派人劝说韩信联楚背汉,被韩信拒绝。紧接着,彭越返回梁地,切断了楚军的粮道。项羽准备分兵攻打彭越,并告诉大司马曹咎,守住城池即可,无论汉军如何挑衅,不能出战。

兵仙韩信

但曹咎最终还是没能忍住汉军的辱骂,派兵出击,在渡汜水刚过一半时,汉军出击,大败楚军,项羽得知消息后立即回兵救援,双方重新回到对峙局面。随后刘邦派人与项羽讲和,双方平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这个鸿沟就是我们今天中国象棋中的那条楚河汉界。

鸿沟 — 楚河汉界

项羽随后再次诠释了自己的政治智慧有多低,订约后即罢兵东归,而刘邦则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说(养虎为患就出自于此),联合韩信、彭越,并许下封王的承诺,换取了韩、彭的出兵,对项羽发起总攻,最终在垓下将项羽部队包围。

霸王别姬

于是,中国历史上又一著名的场面登上了舞台,

四面楚歌人心慌,

霸王别姬泪两行。

不归江东引人叹,

乌江自刎空悲壮。

一代霸王就此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今天我们回看这段历史,都在叹息为什么项羽会屡次错失消灭刘邦的机会,政治智慧低肯定是一方面,但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所处时代影响了项羽的价值观。

项羽是出生在东周末年,那时的天下还是分封制,各诸侯奉周天子为正朔,但各自有很大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时代出生,自然也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样的制度才是正统。从之后项羽的所作所为来看,其应该是并不认同秦朝的中央集权形式,而是更认同诸侯分封形式。

在项羽的观念中,做诸侯们的首领或许就已经是他的终极目标了,什么事都要管的皇帝并不是他想要的。

所以,当鸿门宴上,刘邦主动承认项羽的诸侯之长地位时,项羽就放过了刘邦,因为他认为已经达到目的,没有必要杀掉刘邦,一旦杀掉刘邦,自己还如何让其他诸侯信服。

所以,当谋士建议他定都关中,称霸天下时,他没有采纳,而是希望衣锦还乡,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分封完诸侯,人生目标已经达成,并不贪图帝王之位。

所以,当他屡次击败刘邦,但只要刘邦示弱奉其为老大时,他就罢兵回营,因为他的目标只是诸侯首领,而非皇帝。

当然,这些只是笔者的猜测,没有人知道项羽是怎么想的,没有标准答案也恰恰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最大魅力。

从史记的记载中,能够感受到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行文中更多的是惋惜,虽然在最后给与了批评,但把项羽放到本纪就已经表明了对其的认可。回看项羽的一生,优缺点都十分鲜明,为人仗义,英雄气概十足;头脑简单,缺乏政治思考。这样的人,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将领,无法做一个优秀的元首,所以,历史最终选择了刘邦,而刘邦也不辱使命,开创了一代盛世,下篇文章再述。

0 阅读:1

随笔大奇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